【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靠性良好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的制备方法。技术背景作为在各种电子设备中使用的高电容且低ESR (等效串联电阻)的电 容器,已知有铝固体电解电容器和钽固体电解电容器。固体电解电容器,是将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封口而制得的,所述固体 电解电容器元件是将表面层具有微细的细孔的铝箔、或者内部具有微小细 孔的钽粉烧结体作为一方的电极(导电体),由该电极、和在该电极的表层 上形成的电介质层、设在该电介质层上的另一方电极(通常是半导体层)、 以及在该另一方电极上叠层而成的电极层构成的。对于相同体积的导电体 而言,越是细孔小、细孔量多,导电体内部的表面积就越大,所以由该导 电体制作的电容器的电容大。电介质层,可通过被称作化学转化(化成) 的电化学方法形成。作为l个例子,可以列举出以下方法在溶解有砩酸、 硫酸等无机酸或其盐、乙酸、己二酸、苯曱酸等有机酸或其盐的电解液中, 浸渍导电体层,以导电体为阳极,在其和在电解液中另行设置的阴极之间 施加所规定的电压从而进行制作。化学转化时使用的电解质的一部分净皮纳 入电介质层中。在特开昭50-100570公报(专利文献l)(相关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的制造方法,是在导电体的表面上形成电介质层,在该电介质层上顺次形成含有导电性聚合物的半导体层、和电极层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含有掺杂剂的电解液中进行化学转化来形成所述电介质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3-30 097644/20051.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的制造方法,是在导电体的表面上形成电介质层,在该电介质层上顺次形成含有导电性聚合物的半导体层、和电极层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含有掺杂剂的电解液中进行化学转化来形成所述电介质层。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的制造方法,掺杂剂与半 导体层中的导电性聚合物所含有的掺杂剂相同。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的制造方法,掺杂剂是电 解聚合时在进行掺杂时提供电导率为10匸10S.cm的导电性聚合物的电子 供给性化合物。4. 如权利要求1 3的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的制造方法, 掺杂剂是选自具有磺酸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的制造方法,掺杂剂是选 自可被取代的醌磺酸中的至少 一种。6. 如权利要求1 3的任一项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的制造方法, 掺杂剂是选自羧酸与硼原子配位而成的硼化合物中的至少 一种。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的制造方法,进而在所 述电解液中进行再化学转化。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导电体 是以选自钽、铌、钛和铝中的至少一种为主成分的金属或合金、氧化铌、 或选自这些金属、合金和氧化铌中的至少两种以上的混合物。9.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元件的制造方法,半导体层是 选自以导电性高分子为主成分的半导体中的至少l种半导体的层,所述导电 性高分子是在含有由下述通式(1)或(2)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合物中掺 杂了掺杂剂而成的,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3</formula>(1) <formul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藤一美,矢部正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