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钢芯间隔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713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矽钢芯间隔构造,包括第一矽钢芯和第二矽钢芯,每一矽钢芯均设有磁场流通部,所述第一矽钢芯的磁场流通部与第二矽钢芯的磁场流通部间设有间隔铜片,该间隔铜片两侧与磁场流通部间还设有调整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矽钢芯磁芯极易饱和,重载时无法通过安规检测的问题,可以方便地控制及调整其电感量大小,能够有效改善磁芯饱和状态,且使其满足不同安规需求,同时易于制造,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矽钢芯,特别涉及一种提高电感量的矽钢芯间隔构造
技术介绍
目前各式各样的变压器或抗流线圈广泛应用在各种不同功能的电器产品中,在电器产品的电源部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变压器或抗流线圈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降低电力系统的电源干扰,除了可以增加电器产品寿命外,还可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因此变压器或抗流线圈成为电器产品中不可或缺且使用方便的零组件之一。一般的变压器或抗流线圈的矽钢芯采用E、I字型体的第一、二矽钢芯所制成,该第一、二矽钢芯在组接时,其磁场流通部形成一相对应组接形态,在其相对中央磁场流通部间配置有一具有绝缘特性的间隙片,调节该间隙片的厚度可调整第一、二矽钢芯两翼的磁场流通部的间隙。因为该间隙的大小及中央间隔片的特性决定变压器或抗流线圈输出的电感量大小,在间隙小或间隔性差时,相对形成的电感量大,使抗流线圈在低负载时仍有足够的电感量,但当负载的功率较高时易造成磁芯饱和;若间隙大或间隔性佳,相对形成的电感量小,虽在高负载时较不易饱和,但在低负载时却达不到需求的电感量,需要再增绕铜线圈数或增加矽钢片以提高电感量。上述变压器或抗流线圈的第一、二矽钢芯间配置的间隔片的材质通常为纸或塑胶,这主要是因为纸或塑胶的厚度容易调整,因而可通过调节中央磁场流通部间夹设的间隔片,调整两翼的间隙及中央间隔性。然而,纸或塑胶均可轻易被磁力线穿透,造成中央磁场流通部的间隔片形同虚设,只能利用两翼磁场流通部的间隔来调整电感量,所以效果不好。另外,在安规检测时,通常都有一定的上限值(视该电器产品所设定的需求功率而定)及下限值(目前要求最少需达75W,到2004年则需达到50W),而上述等间隙的矽钢片组所制成的变压器或抗流线圈为达到下限要求,需要提高其电感量,相对矽钢芯磁场流通部的间隙必须减小,使得当电器产品处于高负载情况下时,其变压器或抗流线圈的磁芯极易饱和,使得该产品在重载时无法通过安规检测。若需通过安规检测,只能再增绕铜线圈数或增加硅钢片以增加电感量,由此造成制作上的困难及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矽钢芯间隔构造,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该矽钢芯间隔构造可方便地控制和调整其电感量的大小,改善磁芯饱和状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矽钢芯间隔构造,包括第一矽钢芯和第二矽钢芯,所述每一矽钢芯均设有磁场流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矽钢芯的磁场流通部与第二矽钢芯的磁场流通部间设有间隔铜片。所述第一矽钢芯的磁场流通部包括中央磁场流通部和两翼磁场流通部。所述间隔铜片设置于第一矽钢芯的中央磁场流通部与第二矽钢芯的磁场流通部间,所述间隔铜片的宽度等于第一矽钢芯中央磁场流通部的宽度。所述间隔铜片设置于第一矽钢芯的两翼磁场流通部与第二矽钢芯的磁场流通部间。所述间隔铜片两侧与第一矽钢芯的中央磁场流通部及第二矽钢芯的磁场流通部间设有调整片,第一矽钢芯两翼磁场流通部与第二矽钢芯的磁场流通部间形成的间隙,可利用调整片的厚度来调整。所述间隔铜片与所述磁场流通部间设有调整片。所述调整片为塑料材质。所述第一、第二矽钢芯的形状可为U字型、E字型或I字型。所述第一、第二矽钢芯的形状为相同或不同。本技术通过在矽钢芯间设置间隔铜片及调整片,可以方便地控制及调整其电感量大小,能够有效改善磁芯饱和状态,且使其满足不同安规需求。同时该矽钢芯间隔构造易于制造,降低成本。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本技术的前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矽钢芯间隔构造包括第一、第二矽钢芯10、20及具屏蔽性的间隔铜片30。其中第一矽钢芯10为E字型矽钢芯,包括中央磁场流通部11及两翼磁场流通部12;第二矽钢芯20则为I字型矽钢芯,包括磁场流通部21。所述磁场流通部11、12、21的长度、宽度可以相同或不相同。第一、第二矽钢芯10、20的磁场流通部11、12、21可形成一相对应连接形态如图2所示,其中间隔铜片30设置于第一矽钢芯10的中央磁场流通部11与第二矽钢芯20的磁场流通部21之间,该间隔铜片30的宽度对应于第一矽钢芯10中央磁场流通部11的宽度。电磁屏蔽是利用低磁阻的顺磁材料对磁力线的反射与引导作用来实现。铜具有优良的顺磁性,且根据金属材料的电磁波屏蔽理论,金属材料对电磁波的电磁屏蔽效果为电磁波的反射损耗、电磁波的吸收损耗与电磁波在屏蔽材料中的损耗三者之和,因而铜的电磁屏蔽效果极佳。本技术借由铜磁阻较低、电磁屏蔽效果极佳的特性,在其第一、第二矽钢芯10、20间设置间隔铜片30,该间隔铜片30可引导磁力线的行经路径,有效阻隔磁力线的穿透,相对降低通过间隔铜片30的磁通密度,改变磁场回路中的磁阻大小,从而达到控制电感量的目的,使得利用本技术矽钢芯间隔构造所制成的变压器或抗流线圈可适用于高功率同时又需满足安规下限检测要求的电器产品。同时本技术还可在间隔铜片30与其相应磁场流通部间设置调整片以调整其输出电感量的大小,从而满足不同安规需求,以适用于有不同安规需求的电器产品。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如图3、4所示,其间隔铜片30两侧与磁场流通部间设有调整片31,该调整片31可为塑胶材质,以便于该调整片31与间隔铜片30接合及调整片31与第一、第二矽钢芯10、20组接。调整调整片31的厚度可控制第一矽钢芯10两翼磁场流通部12与第二矽钢芯20磁场流通部21的间隙大小,由此不仅可利用中央磁场流通部11配置的间隔铜片30引导磁力线,降低通过间隔铜片30的磁通密度,而且可通过调整调整片31的厚度调整第一矽钢芯10两翼磁场流通部12与第二矽钢芯20的磁场流通部21的间隙,以调整输出电感量大小,从而满足不同安规需求。图5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是将第一、第二矽钢芯10a、20a制成相同形状的U字型,间隔铜片设置于第一、第二矽钢芯相应的两翼磁场流通部12a、21a间。图6所示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是将第一、第二矽钢芯10b、20b制成相同形状的E字型,该E字型的第一、第二矽钢芯10b、20b的中央磁场流通部11b的长度与两翼磁场流通部12b不等长,间隔铜片30设置于第一、第二矽钢芯相应的中央磁场流通部11b、21b间。制造时只需制作10a、20a中任一或10b、20b中任一即可,如此使制造更加简单,使成本降低。如图7所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矽钢芯10c为U字型,与I字型的第二矽钢芯20c组接,间隔铜片30设置于第一矽钢芯的两翼磁场流通部12c与第二矽钢芯的磁场流通部21c间。以下将本技术的间隔铜片、间隔铜片加调整片与传统塑胶间隔片比较以说明本技术的间隔铜片优于传统塑胶间隔片。(1)测试规格矽钢片重量134g×39片 磁路截面积194mm2线径0.6 圈数502TS直流电阻2.49 (2)测试仪器Automatic Component Analyzer Zentech3305Bias Current S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矽钢芯间隔构造,包括第一矽钢芯(10)和第二矽钢芯(20),所述每一矽钢芯(10、20)均设有磁场流通部(11、12、2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矽钢芯(10)的磁场流通部(11、12)与第二矽钢芯(20)的磁场流通部(21)间设有间隔铜片(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矽钢芯间隔构造,包括第一矽钢芯(10)和第二矽钢芯(20),所述每一矽钢芯(10、20)均设有磁场流通部(11、12、2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矽钢芯(10)的磁场流通部(11、12)与第二矽钢芯(20)的磁场流通部(21)间设有间隔铜片(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矽钢芯间隔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矽钢芯(10)的磁场流通部(11、12)包括中央磁场流通部(11)和两翼磁场流通部(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矽钢芯间隔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铜片(30)设置于第一矽钢芯(10)的中央磁场流通部(11)与第二矽钢芯(20)的磁场流通部(21)间,所述间隔铜片(30)的宽度等于第一矽钢芯(10)中央磁场流通部(11)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矽钢芯间隔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铜片(30)设置于第一矽钢芯(10)的两翼磁场流通部(12)与第二矽钢芯(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司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