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柱间隔体的液晶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904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双柱间隔体的液晶板及其制造方法。该液晶板包括:第一基板,其中在包括TFT的像素区的整个表面上形成有经研磨的有机绝缘膜,该第一基板包括接触孔,所述接触孔用于连接局部形成在所述有机绝缘膜上的像素电极与形成在所述有机绝缘膜下方的TFT的漏极;第二基板,其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并且其上形成有黑底和滤色器;液晶层,通过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注入液晶而形成;第一柱形间隔体,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上以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该第一柱形间隔体保持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柱形间隔体,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上与所述第一基板的接触孔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柱形间隔体被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基板隔开预定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般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通常,液晶显示装置是这样的装置,其利用液晶分子的光学各向异性和双折射特性来显示图像。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其中分别形成有产生电场的电极的两个基板被设置成使这两个基板的形成有所述两种电极的表面彼此相对。在这两个基板之间注入液晶材料。然后利用通过向这两个电极施加电压而产生的电场改变液晶分子的朝向。因此,可以控制透过透明绝缘基板的光的量,并可以获得期望图像。上述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TFT用作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 LCD)。图1是示意地示出了通常的液晶板的结构的立体图。参照图1,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板具有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它们相接合并在其间具有预定空间;以及注射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更详细地,在第一基板10中,在透明玻璃基板11上布置有多条选通线13和多条数据线12。所述多条选通线13沿一个方向以预定距离布置从而限定像素区(像素)。所述多条数据线12沿相对于选通线13垂直的方向布置。另外,在各像素区(像素)中形成有像素电极14。在各选通线13与各数据线12的交叉处形成有TFT。因此,TFT根据通过选通线13施加的扫描信号向各像素电极14施加数据线12的数据信号。另一方面,在第二基板20中,在透明玻璃基板21上形成用于阻挡像素区(像素)以外的部分的光的黑底层(black matrix layer)22。在对应于像素区的部分处形成有用于体现颜色的R、G和B滤色器层23。在滤色器层23上形成用于实现图像的公共电极24。在选通线13上形成分别与像素电极14并联连接的充电电容器CST。选通线13的一部分用作充电电容器CST的第一电极。使用与源极和漏极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的岛状金属图案用作充电电容器CST的第二电极。在上述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由像素电极14与公共电极24之间的电场定向。根据液晶层30的定向程度来控制透过液晶层30的光的量,从而显示期望的图像。上述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称为“扭曲向列(TN)型LCD”。TN型LCD的缺点在于,其视角比较窄。研制了用于克服TN型的缺点的板内切换(IPS)型LCD。在IPS型LCD中,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平行形成在第一基板的像素区中同时在它们之间有预定距离,从而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产生纵向电场(横向电场)。通过该纵向电场来定向液晶层。同时,在上述构造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尽管在图中没有示出,在第一基板10(即,滤色器基板)和第二基板20(即,阵列基板)之间形成有用于保持这两个基板之间间隙的间隔体。将间隔体分类为球状间隔体,通过分散法将它们分散而形成;和柱状间隔体(柱形间隔体),它们直接形成在滤色器基板10和阵列基板20中。在柱形间隔体的结构中,最近提出了包括第一柱形间隔体和第二柱形间隔体的所谓柱形间隔体双重结构(双柱间隔体)。第一柱形间隔体通过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相互接触而用于保持所述间隙。第二柱形间隔体与第一基板10或第二基板20间隔开预定距离,并且用作使液晶移动间隔开的距离并加宽液晶的边缘宽度的挤压间隔体。图2A是在现有技术中应用了双柱间隔体结构的液晶板的剖面图,而图2B是具有较厚有机绝缘膜的液晶板的剖面图。参照图1和图2A,在第一基板10中限定有TFT区(即,切换区)、像素区(像素)和存储区CST。在TFT区中形成具有栅极13a、有源层43、源极12a和漏极12b的TFT。在像素区(像素)中形成有透明的像素电极14。在TFT区中形成有充电电容器CST。充电电容器CST使用选通线13b作为第一电极,并且以岛状形成在选通线13b之上。另外,充电电容器CST使用与像素电极14接触的金属图案12c作为第二电极。此时,充电电容器CST可以具有各种结构和形状。黑底层22形成在第二基板20的一个表面上,与TFT、选通线13a和13b以及数据线12a、12b和12c相对应,该第二基板20与第一基板10间隔开并在其间具有液晶层30。滤色器层23形成在第二基板20的表面上,与像素区(像素)相对应。另外,透明公共电极24形成在第二基板20的形成有滤色器层23和黑底层22的整个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分别在像素电极14和公共电极24上形成配向膜(未示出)。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在上述结构中,第一柱形间隔体50a和第二柱形间隔体50b形成在公共电极24下方,对应于TFT和部分像素区(像素)。间隔体可以具有球形或柱形形状。图2A示出了柱形的间隔体50a和50b,与球形间隔体相比,其在固定孔径比等方面更有利。第一柱形间隔体50a和第二柱形间隔体50b均匀地形成在第二基板20的整个表面上。第一柱形间隔体50a和第二柱形间隔体50b由于通过相同的工艺制成因此具有相同的长度。此时,第一柱形间隔体50a用作保持这两个基板10和20之间间隙的间隙间隔体。第二柱形间隔体50b与第一基板10间隔开预定距离,并且第一柱形间隔体50a形成为与第一基板10的伸出的台阶部接触。因此,对应于TFT(即,高台阶部)形成第一柱形间隔体50a,并因此其直接用于保持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的间隙。然而,第二柱形间隔体50b没有形成在所述高台阶部(例如,TFT)处,因而可以与第一基板10间隔开预定距离。第二柱形间隔体50b与第一基板10或第二基板20间隔开预定距离。因此,如果过度填充液晶,则会将其填充在第二柱形间隔体50b与第一基板10之间的空间中。因此,第二柱形间隔体50b可以使液晶从面板向下流动的重力故障最小化。在向液晶板施压时,第二柱形间隔体50b用作抵抗构件,因而还可以防止该液晶板有压斑。另外,第二柱形间隔体50b用于加宽用于填充液晶的边缘宽度。分开制造上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在分开制造上述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后,使它们经受接合工艺,从而完成液晶板。同时,为了提高液晶板的孔径比,最近广泛采用感光丙稀像素(photoacryl pixel)结构。采用感光丙稀像素作为厚有机绝缘层形式。参照图2B,在完成的下基板10上厚厚地形成作为有机绝缘层的感光丙稀层44′,然后对其研磨。因此,难以应用现有的双柱间隔体结构。换言之,如果在第一基板10上形成感光丙稀层44′,则因为在第一基板10中没有形成台阶,所以不能使如上所述具有相同高度的第一柱形间隔体50a和第二柱形间隔体50b的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接合。即,用附图标记“A”表示的第一柱形间隔体50a可以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用作间隙间隔体,而用附图标记“B”表示的第二柱形间隔体50b具有与第一柱形间隔体50a相同的高度并且不能与第一基板10间隔开预定距离。因此,第二柱形间隔体50b因其不能用作挤压间隔体而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至少是解决
技术介绍
的问题和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液晶板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可以通过利用感光丙稀像素结构和双柱间隔体结构的所有优点,提高孔径比并改善该液晶板的重力故障、接触斑点、挤压(或涂抹)破坏等。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和示例性实施例中将更明白本专利技术的进其他目的、具体优点和新颖性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具有双柱间隔体的液晶板包括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双柱间隔体的液晶板,该液晶板包括:第一基板,其中在包括TFT的像素区的整个表面上形成有经研磨的有机绝缘膜,该第一基板包括接触孔,所述接触孔用于连接局部形成在所述有机绝缘膜上的像素电极与形成在所述有机绝缘膜下方的TFT的漏极; 第二基板,其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并且其上形成有黑底和滤色器;液晶层,通过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注入液晶而形成;第一柱形间隔体,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上以与所述第一基板接触,该第一柱形间隔体保持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 第二基板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柱形间隔体,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上与所述第一基板的接触孔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柱形间隔体被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基板隔开预定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炳勳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