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461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间隔柱,其具有一立柱,该立柱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具有一由该立柱底部纵向延伸的固定壁,该固定壁底部连接一箭矢状第一弹性扣钩的一端,而该第一弹性扣钩的另一端顶部斜向连接一活动壁,使得该固定壁、活动壁与第一弹性扣钩间形成一呈开放型态的第一伸缩缝,该活动壁侧向连接一折弯状且活动端底面可抵接于第一板体的连接弹片,另将一解除片斜向连接于该连接弹片的活动端顶面。所以,该间隔柱无须在壳体内部强制拆除或破坏该板体的情况下,即可在底面被壳体封闭的板体上方直接进行间隔柱的拆卸作业,而具有操作的便利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间隔柱,尤指一种可对固设并封闭于壳体内部的板体,例如金属机板或印刷电路板进行拆卸的间隔柱。
技术介绍
—般于计算机或电子产品中为了将一板体,例如印刷电路板与另一板体,例如壳体的机板或另一印刷电路板隔开,通常会在该板体与另一板体之间插接多个间隔柱,使两板体彼此隔开。此举,除可提供印刷电路板稳固支撑及定位效果,并可避免两板体因叠置所造成短路的情况发生。如图1所示,乃现有间隔柱扣接于两板体的示意图,该间隔柱10于中央立柱101两端分别一体连接一第一弹性扣钩102及一第二弹性扣钩103,该第一弹性扣钩102插入第一板体20,例如金属机板或印刷电路板的第一板孔201内,而该第二弹性扣钩103插入一第二板体30,例如印刷电路板的第二板孔301内,使得该间隔柱10介于第一、第二板体20、30之间,并将第一板体20与第二板体30间形成一间距。如欲将间隔柱10与前述第一板体20,例如金属机板分离,使用者必须以两只手指同时按压露出于该第一板孔201底面外呈箭矢状的第一弹性扣钩102两侧斜向钩壁104,使该两钩壁104受力压缩变形后,接着将该第一弹性扣钩102由第一板孔201向上推出,使该第一弹性扣钩102由第一板孔201脱出后,即可令间隔柱10与第一板体20分离。但该第一板体20,特别是金属机板通常固设并封闭于一壳体40内部,使得使用者的手指难以伸入该壳体40与金属机板20所形成的缝隙内,而无法直接在金属机板20上拆卸间隔柱10。因此,使用者必须先将该金属机板20由壳体40内部拆除后,再利用前述按压第一结合部102的方式进行拆卸作业,以便将间隔柱10与第一板体20脱离;但是,若该金属机板20焊接于壳体40内部时,且在不愿破坏壳体40或金属机板20的情况下,势必无法将间隔柱10由金属机板20上拆卸,而亟待相关业者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隔柱,其两端分别具有结合于第一、第二板体的第一、第二结合部,通过该间隔柱第一结合部的特殊结构设计,其无须在壳体内部强制拆除或破坏该板体的情况下,即可在底面被壳体封闭的板体上方直接进行间隔柱的拆卸作业,而具有操作的便利性。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间隔柱,其包括一立柱,其两侧分别连接一用以结合于第一板体的第一板孔的第一结合部,以及一用以结合于第二板体的第二板孔的第二结合部;其中,该第一结合部具有一由该立柱底部纵向延伸的固定壁,该固定壁底部连接一箭矢状第一弹性扣钩的一端,而该第一弹性扣钩的另一端顶部斜向连接一活动壁,使得该固定壁、活动壁与第一弹性扣钩间形成一呈开放型态的第一伸缩缝,该活动壁侧向连接一折弯状且活动端底面可抵接于第一板体的连接弹片,另将一解除片斜向连接于该连接弹片的活动端顶面。其中,该固定壁、活动壁与第一弹性扣钩邻接位置分别形成一固定抵接面及一活动抵接面;而该立柱相对于连接弹片的对向侧面一体连接一下斜的下翼片。其中,该下翼片底端与连接弹片活动端分别突设一抵接凸缘,使得该固定、活动抵接面与两外侧的抵接凸缘间形成一弹性夹持间隙。其中,该立柱与固定壁之间周缘纵向设有一补强片。其中,该第二结合部设于该立柱顶部,该第二结合部包括一箭矢状的第二弹性扣钩,该第二弹性扣钩底面连接于一由立柱顶面纵向伸出的延伸片,并将该第二弹性扣钩两侧与中央延伸片之间相对设有一对呈开放型态的第二伸缩缝,且该第二弹性扣钩两侧底部各具有一抵接面的设置。其中,该立柱对应该第二弹性扣钩两侧底部的抵接面相对开设一对上翼片,使该对抵接面与两外侧的上翼片活动端间形成一弹性夹持间隙。其中,该第二弹性扣钩两侧底部的抵接面内缘各自向下突伸一插接片。其中,该第二结合部设于该立柱顶部,该第二结合部包括一箭矢状的第二弹性扣钩,该第二弹性扣钩底面连接于一由立柱顶面纵向伸出的延伸片,并将该第二弹性扣钩与中央延伸片之间设有一呈封闭型态的第二伸缩缝,且该第二弹性扣钩两侧底部各具有一抵接面的设置。其中,该第二结合部设于该立柱顶部,该第二结合部包括一对第二弹性扣钩,该对第二弹性扣钩是在一延伸片中央纵向开设一呈开放型态的第二伸缩缝,且该对第二弹性扣钩外侧底部各具有一抵接面的设置。其中,该第二结合部设于该立柱顶部,该第二结合部包括一第二弹性扣钩,该第二弹性扣钩是在该立柱顶面突设一矛头状延伸片,该延伸片内开设一呈封闭型态的第二伸缩缝;其中该第二伸缩缝顶部向下伸出一底端形成一凹入状抵接面的中间隔片。其中,该第二结合部设于该立柱顶部,该第二结合部为一由立柱顶面突伸的圆形凸柱。其中,该第二结合部设于该立柱顶部,该第二结合部为一由立柱顶面纵向开设的螺孔。其中,该第二结合部是将第一结合部镜像实施于立柱顶面,该第二结合部具有一由该立柱顶部相对于第一结合部的固定壁对角端纵向延伸的第二固定壁,该第二固定壁顶部连接一箭矢状第二弹性扣钩的一端,而该第二弹性扣钩的另一端顶部斜向连接一第二活动壁,使得该第二固定壁、第二活动壁与第二弹性扣钩间形成一呈开放型态的第二伸缩缝,该第二活动壁侧向连接一折弯状且活动端顶面可抵接于第二板体的第二连接弹片,另将一第二解除片斜向连接于该第二连接弹片的活动端底面。其中,该第二固定壁、第二活动壁与第二弹性扣钩邻接位置分别形成一固定抵接面及一活动抵接面;而该立柱相对于第二连接弹片的对向侧面一体连接一上斜的上翼片。其中,该上翼片顶端与第二连接弹片活动端分别突设一抵接凸缘,使得该固定、活动抵接面与两外侧的抵接凸缘间形成一弹性夹持间隙。其中,该立柱与第二固定壁之间周缘纵向设有一补强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间隔柱,其两端分别具有结合于第一、第二板体的第一、第二结合部,通过该间隔柱第一结合部的特殊结构设计,其无须在壳体内部强制拆除或破坏该板体的情况下,即可在底面被壳体封闭的板体上方直接进行间隔柱的拆卸作业,而具有操作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间隔柱装设于壳体内部的剖面图。图2及图3为本技术间隔柱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间隔柱装设于壳体内部两板体的剖面图。图5及图6为本技术间隔柱从第一板体拆卸过程的动作示意图。图7至图13为本技术间隔柱第二至第八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如图2至图4所示,基本上,本技术间隔柱I中段具有一立柱11,该立柱11两侧分别一体连接一第一结合部12及一第二结合部13。该第一结合部12包括一由该立柱11底部纵向延伸的固定壁121,该固定壁121底部连接一箭矢状的第一弹性扣钩122的一端,该第一弹性扣钩122的另一端顶部则斜向连接一活动壁123,使得该固定壁121、活动壁123与第一弹性扣钩122邻接位置分别横向形成一固定抵接面122a及一活动抵接面122b,且该固定壁121、活动壁123与第一弹性扣钩122间形成一第一伸缩缝124,使得该活动壁123及其下方的第一弹性扣钩122相对于固定壁121具有弹性扩张及压缩的功能,以利于该第一弹性扣钩122扣接于第一板体20,例如金属机板或印刷电路板的第一板孔201底面时,该固定壁121与活动壁123则容置于第一板孔201内。该活动壁123侧向连接一折弯状的连接弹片125,该连接弹片125活动端底面可抵接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间隔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立柱,其两侧分别连接一用以结合于第一板体的第一板孔的第一结合部,以及一用以结合于第二板体的第二板孔的第二结合部;?其中,该第一结合部具有一由该立柱底部纵向延伸的固定壁,该固定壁底部连接一箭矢状第一弹性扣钩的一端,而该第一弹性扣钩的另一端顶部斜向连接一活动壁,使得该固定壁、活动壁与第一弹性扣钩间形成一呈开放型态的第一伸缩缝,该活动壁侧向连接一折弯状且活动端底面可抵接于第一板体的连接弹片,另将一解除片斜向连接于该连接弹片的活动端顶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隔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立柱,其两侧分别连接一用以结合于第一板体的第一板孔的第一结合部,以及一用以结合于第二板体的第二板孔的第二结合部;其中,该第一结合部具有一由该立柱底部纵向延伸的固定壁,该固定壁底部连接一箭矢状第一弹性扣钩的一端,而该第一弹性扣钩的另一端顶部斜向连接一活动壁,使得该固定壁、活动壁与第一弹性扣钩间形成一呈开放型态的第一伸缩缝,该活动壁侧向连接一折弯状且活动端底面可抵接于第一板体的连接弹片,另将一解除片斜向连接于该连接弹片的活动端顶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柱,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壁、活动壁与第一弹性扣钩邻接位置分别形成一固定抵接面及一活动抵接面;而该立柱相对于连接弹片的对向侧面一体连接一下斜的下翼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隔柱,其特征在于,该下翼片底端与连接弹片活动端分别突设一抵接凸缘,使得该固定、活动抵接面与两外侧的抵接凸缘间形成一弹性夹持间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柱,其特征在于,该立柱与固定壁之间周缘纵向设有一补强片。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柱,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结合部设于该立柱顶部,该第二结合部包括一箭矢状的第二弹性扣钩,该第二弹性扣钩底面连接于一由立柱顶面纵向伸出的延伸片,并将该第二弹性扣钩两侧与中央延伸片之间相对设有一对呈开放型态的第二伸缩缝,且该第二弹性扣钩两侧底部各具有一抵接面的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隔柱,其特征在于,该立柱对应该第二弹性扣钩两侧底部的抵接面相对开设一对上翼片,使该对抵接面与两外侧的上翼片活动端间形成一弹性夹持间隙。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隔柱,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弹性扣钩两侧底部的抵接面内缘各自向下突伸一插接片。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隔柱,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结合部设于该立柱顶部,该第二结合部包括一箭矢状的第二弹性扣钩,该第二弹性扣钩底面连接于一由立柱顶面纵向伸出的延伸片,并将该第二弹性扣钩与中央延伸片之间设有一呈封闭型态的第二伸缩缝,且该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淑丽
申请(专利权)人:康扬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