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流线圈矽钢片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985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抗流线圈矽钢片的制造方法,在矽钢片制造时先取一具有方向性的矽钢片材料,利用冲床进行矽钢片成型冲压,待冲压完毕后,该矽钢片上的方向性与矽钢片本身呈一垂直状态,在缠绕线圈并输入电源后,线圈与矽钢片所产生的磁力线运动方向与矽钢片材料之方向性呈垂直状态,可以承受更大的输入电源,且输出更加稳定,更能符合功率因数校正的要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有关一种。
技术介绍
已知,目前各式各样的抗流线圈皆运用在各种不同功能形态的电器产品中,所以抗流线圈对各种电器产品在电源部分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该抗流线圈可以将能源的使用率提升,并降低电力系统无效电能损耗,除了可以增加电器产品的寿命外,更具有环境保护的目的。因此抗流线圈成为电器产品中不可或缺且可简易使用的零组件之一。一般抗流线圈,如图11所示,此抗流线圈在制造时,先取一具有方向性1a的矽钢片材料,经冲床冲压后,即成型如图中的矽钢片5a、6a,此时所完成的矽钢片5a、6a上的方向性1a与矽钢片5a、6a本身呈一水平状态,再将矽钢片6a组接于缠有线圈7a的线圈座(图中未示)上,然后将矽钢片5a、6a对应组接后,即完成一抗流线圈的制造。当上述抗流线圈在输入电源时,电源会流经线圈7a,此时线圈7a与矽钢片5a、6a所产生的磁力线8a运动方向与矽钢片材料之方向性1a呈平行状态,因此无法承受较大的输入电能,而且输出常有不稳定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的缺失,避免缺失存在,提供一种,让抗流线圈达到(1)可以承受更大的输入电源,更能符合功率因数校正的要求;(2)可以较少的矽钢片数量,进而降低制造成本,更加容易制造。(3)可以减轻抗流线圈本身之重量及缩小抗流线圈本身的体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一种,其特征主要是让矽钢片5、6的方向性1与磁力线8的方向呈垂直状态,该矽钢片5、6的制造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a、取一具有方向性1的矽钢片材料2并送到冲床上;b、将第一形模具3和第二形模具4分别对矽钢片材料2进行放置,使未来使用时,所绕线圈7产生的磁力线的方向与矽钢片材料2的方向性1垂直,然后实施第一、二形状矽钢片5、6冲压;所说矽钢片5、6的形状可为任何形状,只要矽钢片的方向性与磁力线的运动方向垂直即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方向性的矽钢片材料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模具冲压位置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矽钢片成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矽钢片缠绕线圈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图6,为传统矽钢片方向性呈水平方向,并与磁力线运动方向呈平行状态,使用片数为55片的测试数据示意图。图7、图8,本专利技术的矽钢片方向性呈垂直方向,并与磁力线运动方向呈垂直状态,使用片数为55片的测试数据示意9、图10,本专利技术的矽钢片方向性呈垂直方向,并与磁力线运动方向呈垂直状态,使用片数为45片的测试数据示意图。图11,传统抗流线圈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图2和图3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方向性的矽钢片材料、模具冲压位置和矽钢片成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是让矽钢片材料的方向性与磁力线方向呈垂直状态,让抗流线圈可以承受更大的输入电源,更能符合功率因数校正的要求。上述的矽钢片在制造时,第一步骤,是先取一具有方向性1的矽钢片材料2,再将具有方向性1的矽钢片材料2送到冲床(图中未示);第二步骤,矽钢片材料2送至冲床上后,将第一形模具3、第二形模具4对矽钢片材料2进行放置,使未来使用时,所绕线圈7产生的磁力线方向与矽钢片材料2的方向性1垂直,然后实施第一、二形状矽钢片5、6冲压,即完成第一、二形状矽钢片5、6的制造。图3和图4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型矽钢片及成型矽钢片缠绕线圈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经上述几步制成的第一、二形状矽钢片5、6成型后,再将第二形状矽钢片6组接于缠有线圈7的线圈座(图中未示)上,然后将第一、二形状矽钢片5、6对应组接后,即完成一抗流线圈的制造。当此抗流线圈在输入电流时,电流会流经线圈7,此时线圈7与第一、二形状矽钢片5、6所产生的磁力线8运动方向与矽钢片材料2的方向性1呈垂直状态,有别于传统磁力线运动方向与矽钢片材料2的方向性1呈平行状态,因此可以承受更大的输入电流,更能符合功率因数校正的要求。图5和图6、图7和图8分别为传统矽钢片方向性呈水平方向并与磁力线运动方向呈平行状态,使用片数为55片的测试数据,与本专利技术矽钢片方向性与磁力线运动方向呈垂直状态,使用片数为55片的测试数据示意图。如图所示抗流线圈符合功率因数校正的要求是最小75W需经过谐波测试(pass harmonic testing)。在使用相同片数的矽钢片的测试结果表明可以得知本专利技术矽钢片材料2的方向性1与磁力线8的运动方向呈垂直状态的优于传统矽钢片材料的方向性与磁力线的运动方向呈平行状态的,因此本专利技术所制造的矽钢片材料2的方向性1与磁力线8的运动方向呈垂直状态,可以承受更大的输入电流,且输出更加稳定。图7和图8、图9和图10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矽钢片方向性与磁力线运动方向呈垂直状态,使用片数为55片的测试数据,与本专利技术的矽钢片方向性与磁力线运动方向呈垂直状态,使用片数为45片的测试数据示意图。如图所示由不相同矽钢片数的测试结果,可知使用矽钢片数45片的效果与矽钢片55片的相同,因此利用矽钢片材料2的方向性1与磁力线8的运动方向呈垂直状态的设计下,可以使用较少的矽钢片,进而可降低制造成本,也可减轻抗流线圈本身的重量及缩小抗流线圈本身的体积。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矽钢片除了上述所提的形状外,在矽钢片成型后,只要保持矽钢片的方向性与磁力线的运动方向呈垂直状态,该矽钢片可为任何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流线圈矽钢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主要是让矽钢片(5、6)的方向性(1)与磁力线(8)的方向呈垂直状态,该矽钢片(5、6)的制造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a、 取一具有方向性(1)的矽钢片材料(2)并送到冲床上;b、 将第一形模具(3) 和第二形模具(4)分别对矽钢片材料(2)进行放置,使未来使用时,所绕线圈(7)产生的磁力线的方向与矽钢片材料(2)的方向性(1)垂直,然后实施第一、二形状矽钢片(5、6)冲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流线圈矽钢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主要是让矽钢片(5、6)的方向性(1)与磁力线(8)的方向呈垂直状态,该矽钢片(5、6)的制造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a、取一具有方向性(1)的矽钢片材料(2)并送到冲床上;b、将第一形模具(3)和第二形模具(4)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司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