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手机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961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手机的连接装置,包括手机、车载显示屏、数据传输模块、车载控制器以及手机支架;手机置于手机支架上;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耦合手机的数据线接口;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出端耦合车载控制器,还包括手机固定座;手机固定座包括底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齿轮以及控制杆;底板固定在手机支架上;底板的底面与齿轮的后端转动连接;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与齿轮啮合面的相对立的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控制杆包括推杆和控制块;推杆与控制块固定连接且控制块与齿条啮合。实现将手机更牢的固定在手机支架上,而且该手机固定座结构简单,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手机的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手机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手机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载系统的与手机的连接技术主要将手机的界面投射到车载显示屏上,使车载显示屏能控制手机界面,实现手机和车载系统的互联功能。方便车主能使用自己手机上的导航、音乐、电话等功能。同时车载系统也将机车的各个状态参数上传至手机中方便车主查阅。当车主将手机与车载系统连接后手机通常会放在手机支架上,而手机支架并不设置有固定装置所以在机车行驶中的颠簸会使手机掉落不方便车主对手机的查阅同时也会对手机造成破损。而一些能固定手机的手机支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所以研制一种与车载系统连接还能固定手机且结构简单的车载手机连接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车载手机的连接装置,使其实现固定手机且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手机的连接装置,包括手机、车载显示屏、数据传输模块、车载控制器以及手机支架;所述手机置于所述手机支架上;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耦合所述手机的数据线接口;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出端耦合所述车载控制器,还包括手机固定座;所述手机固定座包括底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齿轮以及控制杆;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手机支架上;所述底板的底面与所述齿轮的后端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的上下侧面均与所述第一移动杆啮合;所述齿轮的左右侧面均与所述第二移动杆啮合;两所述第一移动杆相距最远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两所述第二移动杆相距最远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移动杆和所述第二移动杆与齿轮啮合面的相对立的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控制杆包括推杆和控制块;所述推杆与所述控制块固定连接且所述控制块与所述齿条啮合。
[0005]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下端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数据线接头的宽度,保证数据线能穿过所述通孔来连接手机。
[0006]进一步地,所述齿轮内设有回力弹簧且所述回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的侧面固定连接而所述回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保证在各个固定板之间保持一个张开的状态,方便把手机放进去。同时在手机解除固定状态时能在回力弹簧的作用下各个固定板向外弹开,方便取出手机。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推杆包括第一推杆、第二推杆、第三推杆、第四推杆以及3个结构相同的L型杆;所述底板的底面右上方设有按钮;3个所述L型杆的中间位置均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底面;所述第一推杆右端与所述按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位于所述底板的上部;所述第二推杆位于所述底板的左侧;所述第三推杆位于所述底板的下部;所述第四推杆位于所述底板的右侧;所述第一推杆的左端、所述第二推杆两端、所述第三推杆两端以及所述
第四推杆下端均与所述L型杆铰连接;所述第四推杆的上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弹簧上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实现了只需按下按钮时在底板的第一推杆向左移动、第二推杆向下移动、第三推杆向右移动、第四推杆向上移动,而在推杆上的控制块相应移动,使得控制块远离相应的移动杆,使得移动杆在回力弹簧的作用下向外移动,相应的固定板远离手机,便于取出手机。松开按钮后各推杆受到来自弹簧的推力作用,各推杆反向移动归回到初始位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面均设有防滑橡胶垫,保证固定板能更牢固的固定手机且不会将造成手机的破损。
[0009]进一步地,所述通孔中接入能连接各种手机的数据线且所述数据线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耦合。方便各手机与车载系统的连接无需自带数据线,还能对手机进行充电。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手机固定座,在底板的上下左右四个端面上设置固定板,然后由齿轮的转动同时实现各个固定板远离或靠近底板,实现将手机更牢的固定在手机支架上,而且该手机固定座结构简单,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固定座主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座左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齿条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控制杆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所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
[0017]1、第一固定板;2、第二移动杆;3、第一移动杆;4、齿轮;5、按钮;6、第一推杆;7、第二推杆;8、第三推杆;9、第四推杆;10、第二固定板;11、弹簧;12、底板;13、齿条;14、控制块;15、L型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实施例
[0021]一种车载手机的连接装置,包括手机、车载显示屏、数据传输模块、车载控制器以及手机支架;手机置于手机支架上;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耦合手机的数据线接口;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出端耦合车载控制器,还包括手机固定座;手机固定座包括底板12、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10、第一移动杆3、第二移动杆2、齿轮4以及控制杆;底板12固定在手机支架上;底板12的底面与齿轮4的后端转动连接;齿轮4的上下侧面均与第一移动杆3啮合;齿轮4的左右侧面均与第二移动杆2啮合;两根第一移动杆3的远离底板1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1上;两根第二移动杆2的远离底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板10上;第一移动杆3和第二移动杆2与齿轮4啮合面的相对立的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齿条13;控制杆包括推杆和控制块14;推杆与控制块14固定连接且控制块14与齿条13啮合。
[0022]底板12下端的第二固定板10上设有通孔且通孔的直径大于数据线接头的宽度,保证数据线能穿过通孔来连接手机。
[0023]齿轮4内设有回力弹簧且回力弹簧的一端与齿轮4的侧面固定连接而回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底板12上,保证在各个固定板之间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手机的连接装置,包括手机、车载显示屏、数据传输模块、车载控制器以及手机支架;所述手机置于所述手机支架上;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耦合所述手机的数据线接口;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出端耦合所述车载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机固定座;所述手机固定座包括底板、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齿轮以及控制杆;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手机支架上;所述底板的底面与所述齿轮的后端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的上下侧面均与所述第一移动杆啮合;所述齿轮的左右侧面均与所述第二移动杆啮合;两根所述第一移动杆远离底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上;两根所述第二移动杆远离底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一移动杆和所述第二移动杆与齿轮啮合面的相对立的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控制杆包括推杆和控制块;所述推杆与所述控制块固定连接且所述控制块与所述齿条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机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端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数据线接头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手机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显术徐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鸿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