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式防撞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783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式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板、一级缓冲箱体、二级缓冲箱体和用于与汽车连接的尾部安装板,所述前端板背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外侧套有一级缓冲弹簧,所述一级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一级缓冲箱体和前端板固定连接,所述一级缓冲箱体内部的两侧开设有空腔,所述推杆伸入到对应的空腔中,所述空腔的底部通过压簧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推杆的端部安装有推头,所述推头与活动块相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对冲击力的多级缓冲,吸能效果相对传统防撞缓冲装置更好,能够承受冲击力的极限更高,保证了车前事故区域或施工区域人员的安全性。域或施工区域人员的安全性。域或施工区域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式防撞缓冲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撞缓冲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式防撞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道路施工建设也随之增加,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带来的意外伤害,最大程度上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防撞缓冲车应运而生。防撞缓冲车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高架路、立交桥等道路的移动检修作业、临时性道路施工以及交通事故处理抢险现场中,目的在于保护施工或抢险现场人员、施工设备免受周围交通危险,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肇事者车辆的人员伤亡的程度。
[0003]目前,防撞缓冲车都会安装有防撞缓冲装置,但是现有的防撞缓冲装置在承受冲撞时只能进行一次缓冲减震,吸能效果较差,难以承受住多级冲击力,难以保证车前事故区域或施工区域人员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式防撞缓冲装置,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式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板、一级缓冲箱体、二级缓冲箱体和用于与汽车连接的尾部安装板,所述前端板背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外侧套有一级缓冲弹簧,所述一级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一级缓冲箱体和前端板固定连接,所述一级缓冲箱体内部的两侧开设有空腔,所述推杆伸入到对应的空腔中,所述空腔的底部通过压簧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推杆的端部安装有推头,所述推头与活动块相对应;
[0006]所述一级缓冲箱体安装的尾部安装在二级缓冲箱体内,所述一级缓冲箱体的底部与二级缓冲箱体内腔的底部之间填充有蜂窝芯组,所述蜂窝芯组的中央留有空隙,该空隙内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固定安装在二级缓冲箱体内的底部,且其另一端穿过一级缓冲箱体并在端部固定连接有防撞板,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套设有二级缓冲弹簧,所述二级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一级缓冲箱体的底部和二级缓冲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一级缓冲箱体的两侧连接有滑动长条,所述二级缓冲箱体内腔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与滑动长条相适配的滑槽。
[0008]优选的,所述一级缓冲箱体的前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防撞板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正常状态下,所述一级缓冲箱体被夹持固定在防撞板与蜂窝芯组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蜂窝芯组为铝蜂窝板,由多层铝箔粘合或焊接形成,其截面为蜂窝状,且每个蜂窝孔的中轴线垂直于一级缓冲箱体。
[0010]优选的,所述防撞板包括前板和后板,所述前板与后板之间通过减震弹簧连接,所述后板的底部与支撑柱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前端板的前端面上贴设有警示标识,所述前端板前端面的两侧还安
装有指示灯。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前端板与一级缓冲箱体之间设置推杆、在一级缓冲箱体与二级缓冲箱体之间设置蜂窝芯组,当发生撞击时,前端板最先受到冲击,前端板受力后,推杆在空腔内后移并抵压活动块,此时一级缓冲弹簧和压簧压缩,由前端板和一级缓冲箱体进行第一级缓冲,由于一级缓冲箱体的底部与蜂窝芯组接触,当后续的冲击力继续冲压一级缓冲箱体向后移动时,蜂窝芯组开始溃缩变形以吸收正面的冲击动能,此时二级缓冲弹簧压缩使冲击余力被更好的抵消,同时防撞板相对一级缓冲箱体向前顶出,从后端抵住前端板,起到辅助缓冲减震的作用,该装置实现了对冲击力的多级缓冲,吸能效果相对传统防撞缓冲装置更好,能够承受冲击力的极限更高,保证了车前事故区域或施工区域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被撞击后的初步状态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被撞击后的进一步状态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二级缓冲箱体的截面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防撞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
[0022]前端板100、推杆110、一级缓冲弹簧120、推头130、警示标识140、指示灯150;
[0023]一级缓冲箱体200、空腔210、压簧220、活动块230、滑动长条240、凹槽250;
[0024]二级缓冲箱体300、蜂窝芯组310、支撑柱320、二级缓冲弹簧330、防撞板340、前板341、后板342、减震弹簧343、滑槽350;
[0025]尾部安装板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的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7]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载式防撞缓冲装置,包括前端板100、一级缓冲箱体200、二级缓冲箱体300和用于与汽车连接的尾部安装板400,前端板100背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推杆110,推杆110的外侧套有一级缓冲弹簧120,一级缓冲弹簧120的两端分别
与一级缓冲箱体200和前端板100固定连接,一级缓冲箱体200内部的两侧开设有空腔210,推杆110伸入到对应的空腔210中,空腔210的底部通过压簧220连接有活动块230,推杆110的端部安装有推头130,推头130与活动块230相对应。
[0029]如图2和图5一级缓冲箱体200安装的尾部安装在二级缓冲箱体300内,一级缓冲箱体200的底部与二级缓冲箱体300内腔的底部之间填充有蜂窝芯组310,蜂窝芯组310的中央留有空隙,该空隙内设有支撑柱320,支撑柱320固定安装在二级缓冲箱体300内的底部,且其另一端穿过一级缓冲箱体200并在端部固定连接有防撞板340,支撑柱320的外侧套设有二级缓冲弹簧330,二级缓冲弹簧330的两端分别与一级缓冲箱体200的底部和二级缓冲箱体300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0030]本实施例中,一级缓冲箱体200的两侧连接有滑动长条240,二级缓冲箱体300内腔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与滑动长条240相适配的滑槽350。
[0031]进一步地,一级缓冲箱体200的前端面上开设有凹槽250,防撞板340安装在凹槽250内,正常状态下,一级缓冲箱体200被夹持固定在防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式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板、一级缓冲箱体、二级缓冲箱体和用于与汽车连接的尾部安装板,所述前端板背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外侧套有一级缓冲弹簧,所述一级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一级缓冲箱体和前端板固定连接,所述一级缓冲箱体内部的两侧开设有空腔,所述推杆伸入到对应的空腔中,所述空腔的底部通过压簧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推杆的端部安装有推头,所述推头与活动块相对应;所述一级缓冲箱体安装的尾部安装在二级缓冲箱体内,所述一级缓冲箱体的底部与二级缓冲箱体内腔的底部之间填充有蜂窝芯组,所述蜂窝芯组的中央留有空隙,该空隙内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固定安装在二级缓冲箱体内的底部,且其另一端穿过一级缓冲箱体并在端部固定连接有防撞板,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套设有二级缓冲弹簧,所述二级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一级缓冲箱体的底部和二级缓冲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青峰
申请(专利权)人:豪士科安全装备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