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撞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044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防撞缓冲装置,包括大梁连接架、防撞底座、第一油缸、导向灯总成、防撞底板、第二油缸、衰减模块总成和迎撞板;所述大梁连接架通过螺栓固定在车尾;所述防撞底座转动连接在大梁连接架远离连接车尾的一端;所述第一油缸设置在大梁连接架和防撞底座之间并通过所述第一油缸控制防撞底座沿大梁连接架转动;所述导向灯总成垂直固定在防撞底座上;所述防撞底板转动连接在防撞底座远离连接大梁连接架的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防撞缓冲装置为独立式结构,可以通过大梁连接架与固定装置进行连接,使用局限性小;通过大梁连接架、防撞底座和防撞底板的依次转接,使得整体具备一百八十度的翻转能力,机动性高,且不会受到限高原因的制约。约。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撞缓冲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安装防护
,特别涉及防撞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道路施工时,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需在施工位置后方放置防撞缓冲车来增加作业的安全性。防撞缓冲车主要用于高速公路施工、隧道施工、公路施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中,施工车辆、养护人员和事故处理交警的安全风险问题。防撞缓冲车的防撞缓冲吸能模块主要由车载防撞缓冲垫和导向标志架组成,充当施工作业车辆后方的缓冲卫士。如若发生追尾事故,能够在肇事车辆和前方施工作业区域之间构建一个缓冲区域,通过机具结构变形吸收撞击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降低被保护人员及设备遭到碰撞的几率。
[0003]现有防撞缓冲车上的防撞缓冲机构与车体之间固定,使用局限性大,并且防撞缓冲效果和机动性差,布置速度慢。
[0004]如何提供防撞缓冲装置,如何增加防撞缓冲机构的缓冲效果和机动性,减少使用局限性,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撞缓冲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撞缓冲机构使用局限性大,并且防撞缓冲效果和机动性差,布置速度慢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防撞缓冲装置,包括大梁连接架、防撞底座、第一油缸、导向灯总成、防撞底板、第二油缸、衰减模块总成和迎撞板;
[0007]所述大梁连接架通过螺栓固定在车尾;
[0008]所述防撞底座转动连接在大梁连接架远离连接车尾的一端;
[0009]所述第一油缸设置在大梁连接架和防撞底座之间并通过所述第一油缸控制防撞底座沿大梁连接架转动;
[0010]所述导向灯总成垂直固定在防撞底座上;
[0011]所述防撞底板转动连接在防撞底座远离连接大梁连接架的一端;
[0012]所述第二油缸设置在防撞底座和防撞底板之间并通过所述第二油缸控制防撞底板沿防撞底座转动;
[0013]所述衰减模块总成连接在防撞底板远离连接防撞底座的一端;
[0014]所述迎撞板连接在衰减模块总成远离连接防撞底板的一端。
[0015]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防撞缓冲装置可以通过大梁连接架配合螺栓与车体或固定装置相连接,起到支撑整体设备的作用,并且解除了防撞缓冲装置与车体之间的固定性,可以进行拆装,增加防撞缓冲装置的使用灵活性;防撞底座为中间连接件,并具备翻转能力,可以配合后端翻转结构增加整体装置的翻转角度,为防撞缓冲装置收拢后能够处于水
平状态提供前提条件;第一油缸提供防撞底座沿大梁连接架转动的动力,通过控制第一油缸可以控制防撞底座以及后端连接结构整体的上下翻转;导向灯总成提供灯光警示作用,增加防撞缓冲装置的明显度,降低发生事故碰撞的概率;防撞底板提供后端结构的安装位置,并相对防撞底座具备翻转能力,可以配合防撞底座沿大梁连接架的翻转增加后端结构的翻转范围,为防撞缓冲装置作业前后都能够翻转至水平状态提供前提;第二油缸提供防撞底板沿防撞底座转动的动力,通过控制第二油缸可以控制防撞底座以后后端连接结构整体的上下翻转;衰减模块总成主要起缓冲作用,后端受到撞击后由衰减模块总成衰减撞击力,从而避免撞击力作用于前端连接结构增加装置的损坏程度;迎撞板提供后端撞击面并分散撞击力作用于衰减模块总成上的力,使得衰减模块总成作用最大化。
[0016]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撞底座的一端上侧与大梁连接架远离连接车尾的一端上侧转动连接,且防撞底座靠近大梁连接架的一端与大梁连接架远离连接车尾的一端抵靠。
[0017]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防撞底座向后翻转后最终会处于水平状态,由大梁连接架支撑防撞底座,增加后端结构支撑的稳定性。
[0018]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缸的两端分别与大梁连接架和防撞底座转动连接,且第一油缸的两端与防撞底座和大梁连接架的转接点连线呈三角形。
[0019]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确保第一油缸可以控制防撞底座及后端连接结构沿大梁连接架进行翻转,并保证运行、控制的可靠性。
[0020]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灯总成包括架板,所述导向灯总成朝向衰减模块总成的一侧连接有LED屏幕和导向灯矩阵。
[0021]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架板为基本支撑板体,并提供LED屏幕和导向灯矩阵的连接位置;LED屏幕和导向灯矩阵可以显示前方的路况信息及车道的变更情况,增加防撞缓冲装置的警示效果。
[0022]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撞底板的一端上侧与防撞底座远离连接大梁连接架的一端上侧转动连接,且防撞底板靠近防撞底座的一端与防撞底座远离连接大梁连接架的一端抵靠。
[0023]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防撞底板向后翻转后最终会处于水平状态,由防撞底座支撑防撞底板,防撞底座可以将受到的力传递给大梁连接架,大梁连接架将作用力传递给车体或固定装置,从而保证整个防撞缓冲装置处于水平状态,并能够保证此时整体装置状态的稳定性,达到最有效的防撞缓冲效果。
[0024]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油缸的两端分别与防撞底座和防撞底板转动连接,且第二油缸的两端与防撞底座和防撞底板的转接点连线呈三角形。
[0025]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确保第二油缸可以控制防撞底板及后端连接结构沿防撞底座进行翻转,并保证运行、控制的可靠性。
[0026]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衰减模块总成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填装有铝箔,所述铝箔在外壳的内部呈蜂窝状设置。
[0027]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外壳使得整个衰减模块总成处于稳定状态,并具备吸收撞击能量的作用;呈蜂窝状的铝箔具备较强耐压及吸能效果,可以增加防撞缓冲装置自身的缓冲效果。
[0028]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迎撞板的面积大于衰减模块总成远离连接防撞底板的一端面积。
[0029]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通过增设迎撞板增加后端接触面积,并具备导向作用,防止在斜侧角度时衰减模块总成因接触面积过小无法发挥最佳性能。
[0030]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防撞缓冲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防撞缓冲装置为独立式结构,可以通过大梁连接架与固定装置进行连接,使用局限性小;通过大梁连接架、防撞底座和防撞底板的依次转接,使得整体具备一百八十度的翻转能力,机动性高,且不会受到限高原因的制约;一体设置导向灯总成,除了可以显示路况信息外,还可以增加警示效果,降低撞击概率;使用蜂窝状铝箔作为主要缓冲组件,具备较好的缓冲效果,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撞损;增设迎撞板来增加接触面积,可以防止在斜侧角度时衰减模块总成因接触面积过小无法发挥最佳性能,保证衰减模块总成的缓冲效果;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收拢状态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状态图。
[0034]图中:1.大梁连接架;2.防撞底座;3.第一油缸;4.导向灯总成;5.防撞底板;6.第二油缸;7.衰减模块总成;8.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梁连接架(1)、防撞底座(2)、第一油缸(3)、导向灯总成(4)、防撞底板(5)、第二油缸(6)、衰减模块总成(7)和迎撞板(8);所述大梁连接架(1)通过螺栓固定在车尾;所述防撞底座(2)转动连接在大梁连接架(1)远离连接车尾的一端;所述第一油缸(3)设置在大梁连接架(1)和防撞底座(2)之间并通过所述第一油缸(3)控制防撞底座(2)沿大梁连接架(1)转动;所述导向灯总成(4)垂直固定在防撞底座(2)上;所述防撞底板(5)转动连接在防撞底座(2)远离连接大梁连接架(1)的一端;所述第二油缸(6)设置在防撞底座(2)和防撞底板(5)之间并通过所述第二油缸(6)控制防撞底板(5)沿防撞底座(2)转动;所述衰减模块总成(7)连接在防撞底板(5)远离连接防撞底座(2)的一端;所述迎撞板(8)连接在衰减模块总成(7)远离连接防撞底板(5)的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底座(2)的一端上侧与大梁连接架(1)远离连接车尾的一端上侧转动连接,且防撞底座(2)靠近大梁连接架(1)的一端与大梁连接架(1)远离连接车尾的一端抵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缓冲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青峰
申请(专利权)人:豪士科安全装备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