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大风干旱地区大表面积混凝土养护装置及应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10442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13
用于大风干旱地区大表面积混凝土养护装置及应用方法,包括压重层、养护层、以及通水阀三部分。压重层包括面层、防水层和蓄水管三部分,蓄水管包括布置在压重层周边的周边蓄水管和布置在压重层中间的中间蓄水管。周边蓄水管由并排的内管与外管组成,内管内径大于外管。通水阀由阀体外壳、旋转结构、进水孔、排水孔、通水孔五部分组成,旋转结构可绕阀体外壳旋转。养护层包括养护管、渗水管、渗水布三部分,渗水管上设有渗水孔。应用步骤为:(1)将养护装置覆盖到混凝土表面上。(2)进行养护装置注水,直至渗水布全部湿润。(3)混凝土养护过程定期检查,一旦达不到养护要求,则重新注水。(4)养护完成后,将养护装置整理存放。将养护装置整理存放。将养护装置整理存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大风干旱地区大表面积混凝土养护装置及应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风干旱地区混凝土养护技术。

技术介绍

[0002]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路面和水泥稳定层等大表面积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后的养护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如果养护条件达不到规范要求,比如养护时混凝土表面的湿度较低,或者养护时间较短,则会使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甚至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力学性能。特别是在我国西北的大风干旱地区,混凝土由于养护不到位造成的性能下降的问题更加突出。
[0003]现阶段在我国西北的大风干旱地区,为保证大表面积混凝土结构的养护质量,现场也采取了较多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养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采用在表面覆盖帆布、土工布,在下面加滴管等方式,虽然可以有效的保证混凝土的养护,但在大风条件下,表面覆盖物容易被吹走。即使在覆盖物的四周加压重物,也会由于加压重物不能在覆盖物四周紧密排列,导致覆盖物下出现进风现象,导致养护效果较差。(2)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养生膜进行养护。但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含水量往往控制的比较小,导致采用这种方式养护时,混凝土里面的水分不能满足养护的要求,同样造成养护效果不理想。因此,一种可以应用于大风干旱地区大表面积混凝土的养护装置是现阶段道路施工所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大风干旱地区大表面积混凝土养护装置及应用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是用于大风干旱地区大表面积混凝土养护装置及应用方法,用于大风干旱地区大表面积混凝土养护装置,包括压重层1、养护层2以及通水阀3三部分,压重层1为养护装置的上层结构,养护层2为养护装置的下层结构,通水阀3连接在压重层1与养护层2之间;压重层1包括面层4、防水层5和蓄水管6三部分,面层4由柔性耐磨的材料制成,防水层5、蓄水管6则由柔性不透水的材料制成;蓄水管6的横断面为圆形,底面为防水层5一部分,顶面采用与防水层5相同的材料组成,最上面同样覆盖有一层面层4;蓄水管6包括布置在压重层1周边的周边蓄水管6

1和布置在压重层1中间的中间蓄水管6

2;周边蓄水管6

1由并排的内管6

3与外管6

4组成,内管6

3内径大于外管6

4;中间蓄水管6

2采用单根管的结构形式,中间蓄水管6

2的一端与供水口7连接,另一端与周边蓄水管6

1的内管6

3相连,中间蓄水管6

2的管径与周边蓄水管6

1的内管6

3管径相同;周边蓄水管6

1的内管6

3和外管6

4互相连通,外管6

4末端与通水阀3相连。
[0006]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大风干旱地区大表面积混凝土养护装置的应用方法,其步骤为:步骤(1)先将养护装置覆盖到混凝土表面上,然后使通水阀3处于通水状态;步骤(2)向中间蓄水管6

2注水,注水过程要缓慢进行,以使水流有充足的时间通
过通水阀3流到渗水管20的末端;步骤(3)当距离通水阀3最远的渗水管20末端的渗水孔22开始渗水时,则暂停注水;步骤(4)过5~10分钟后,再进行注水,直到距离通水阀3最远处的渗水布21已全部湿润为止;步骤(5)关闭供水口7,开始进行混凝土的正常养护;步骤(6)养护过程中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定期检查,一旦混凝土表面湿度达不到养护要求,则重复步骤(2)~步骤(5);步骤(7)当混凝土养护时间满足后,然后将养护装置晒晾干整理存放,以备下次使用。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压重层内的蓄水管内注水,使压重层具有较大的重力,以保证其在大风条件也不会被吹动。而养护层内的水分,可保证大面积混凝土结构的上表面一直处于湿润状态,起到良好的养护效果。本专利结构形式简单,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节约了用水量与作业人员,而且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养护装置立体图,图2为
Ⅰ‑Ⅰ
断面图,图3为I

I断面图的半幅,图4为压重层平面图,图5为蓄水管水流示意图,图6为通水阀立体图,图7为通水阀连接图,图8为通水阀立面图,图9为
Ⅱ‑Ⅱ
断面图的通水图,图10为
Ⅱ‑Ⅱ
断面图的排水图,图11为
Ⅱ‑Ⅱ
断面图的封水图,图12为养护层的养护管及渗水管布置图,图13为渗水管及渗水孔间距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专利技术是用于大风干旱地区大表面积混凝土养护装置及应用方法,用于大风干旱地区大表面积混凝土养护装置,包括压重层1、养护层2以及通水阀3三部分,压重层1为养护装置的上层结构,养护层2为养护装置的下层结构,通水阀3连接在压重层1与养护层2之间;压重层1包括面层4、防水层5和蓄水管6三部分,面层4由柔性耐磨的材料制成,防水层5、蓄水管6则由柔性不透水的材料制成;蓄水管6的横断面为圆形,底面为防水层5一部分,顶面采用与防水层5相同的材料组成,最上面同样覆盖有一层面层4;蓄水管6包括布置在压重层1周边的周边蓄水管6

1和布置在压重层1中间的中间蓄水管6

2;周边蓄水管6

1由并排的内管6

3与外管6

4组成,内管6

3内径大于外管6

4;中间蓄水管6

2采用单根管的结构形式,中间蓄水管6

2的一端与供水口7连接,另一端与周边蓄水管6

1的内管6

3相连,中间蓄水管6

2的管径与周边蓄水管6

1的内管6

3管径相同;周边蓄水管6

1的内管6

3和外管6

4互相连通,外管6

4末端与通水阀3相连。
[0010]以上所述的用于大风干旱地区大表面积混凝土养护装置,通水阀3由阀体外壳9、旋转结构10、进水孔11、排水孔12、通水孔13五部分组成;进水孔11、排水孔12与通水孔13与阀体外壳9固结在一起,进水孔11与蓄水管6相连,通水孔13与养护管8相连;旋转结构10在阀体外壳9内部,设有三向通水管道14,旋转结构10与阀体外壳9外面的旋转钮15相连,通过将旋转钮15旋转,能带动旋转结构10旋转;阀体外壳9上刻有通水标志线16、封水标志线17
和排水标志线18。
[0011]以上所述的用于大风干旱地区大表面积混凝土养护装置,养护层2包括养护管8、渗水管20、渗水布21三部分,养护管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大风干旱地区大表面积混凝土养护装置,包括压重层(1)、养护层(2)以及通水阀(3)三部分,其特征在于压重层(1)为养护装置的上层结构,养护层(2)为养护装置的下层结构,通水阀(3)连接在压重层(1)与养护层(2)之间;压重层(1)包括面层(4)、防水层(5)和蓄水管(6)三部分,面层(4)由柔性耐磨的材料制成,防水层(5)、蓄水管(6)则由柔性不透水的材料制成;蓄水管(6)的横断面为圆形,底面为防水层(5)一部分,顶面采用与防水层(5)相同的材料组成,最上面同样覆盖有一层面层(4);蓄水管(6)包括布置在压重层(1)周边的周边蓄水管(6

1)和布置在压重层(1)中间的中间蓄水管(6

2);周边蓄水管(6

1)由并排的内管(6

3)与外管(6

4)组成,内管(6

3)内径大于外管(6

4);中间蓄水管(6

2)采用单根管的结构形式,中间蓄水管(6

2)的一端与供水口(7)连接,另一端与周边蓄水管(6

1)的内管(6

3)相连,中间蓄水管(6

2)的管径与周边蓄水管(6

1)的内管(6

3)管径相同;周边蓄水管(6

1)的内管(6

3)和外管(6

4)互相连通,外管(6

4)末端与通水阀(3)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风干旱地区大表面积混凝土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通水阀(3)由阀体外壳(9)、旋转结构(10)、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兆领杨欢唐先习郭俊瑶李钢盛誉唐先周高毅仁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