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4357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50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该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冷却液回路、第二冷却液回路、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第一冷却液回路上设置有第一水泵、电机和散热器,第二冷却液回路上设置有第二水泵、电池和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还位于车辆的空调系统的冷媒流路上,第一流路的一端连接于电机的冷却液出口且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进口,第二流路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出口且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水泵的冷却液进口,以使车辆热管理系统具有电机余热回收模式,以在电机余热模式时向冷媒流路中的冷媒提供热量,在余热回收模式,冷却液的流动路径为:第一水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热管理系统
,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热管理系统中,通常包括空调热管理系统、电机热管理系统、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对于空调热管理系统而言,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空调采暖能力较差,通常难以满足乘员舱的采暖需求;对于电机热管理系统而言,电机在驱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为了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需要对电机进行散热冷却;对于电池热管理系统而言,为保证电池包能够在其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需要对温度过高的电池包进行冷却,对温度过低的电池包进行加热。
[0003]由于相关技术中,空调热管理系统、电机热管理系统、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之间相互独立运行,一方面会导致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热量收集规划不合理,造成能量的浪费,另一方面会导致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管路、阀门、接头等部件数量增多,造成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通过该车辆热管理系统和使用该车辆热管理系统的车辆,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
[0006]第一冷却液回路,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上设置有第一水泵、电机和散热器;
[0007]第二冷却液回路,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上设置有第二水泵、电池和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还位于车辆的空调系统的冷媒流路上;
[0008]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机的冷却液出口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进口;所述第二流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出口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水泵的冷却液进口,以使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具有电机余热回收模式,以在所述电机余热模式时向所述冷媒流路中的冷媒提供热量;
[0009]其中,所述电机的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第一水泵的冷却液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阀,在所述余热回收模式,冷却液的流动路径为:所述第一水泵

所述电机

所述第一开关阀

所述第一换热器

所述第二开关阀

所述第一水泵。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流路上;
[0011]所述第二流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旁接在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上,并且,所述第二开关阀为三通阀,以使所述第二开关阀能够实现对所述第二流路的通断和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的通断。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上还设置有第三开关阀,所述第三开关阀设置在所述电机与所述散热器之间,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冷却回路的通断。
[0013]可选地,在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上,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二水泵之间并联设置有第
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0014]其中,所述第一支路短接在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二水泵之间;所述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包括充电机、电机控制器、DC

DC变换器中的至少一者。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支路的通流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支路的通流尺寸,以使流经所述第二支路的冷却液流量能够小于流经所述第一支路的冷却液流量。
[0016]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第三流路和第四流路;
[0017]所述第一三通阀和所述第二三通阀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上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液进口侧或冷却液出口侧,所述第一三通阀剩余的一个端口通过所述第三流路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剩余的一个端口通过所述第四流路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相连;
[0018]其中,所述第四流路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的连接点和所述第三流路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的连接点和分别位于所述电机的冷却液进口侧和冷却液出口侧,以使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能够利用所述电机的热量加热所述电池或利用所述散热器冷却所述电池。
[0019]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三冷却液回路,所述第三冷却液回路上设置有第三水泵、加热器和暖风芯体,所述暖风芯体用于通过所述加热器对车辆的驾乘舱进行加热,所述第三冷却液回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通过流路相连,以使所述第三冷却液回路能够单独运行,或者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中的一者互联运行,或者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和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实现三者混联运行。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三冷却液回路上还设置有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还位于所述空调系统的冷媒流路上。
[0021]可选地,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空调系统中用作冷凝器。
[0022]可选地,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三三通阀和第四三通阀;
[0023]所述第三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流路上,且所述第三三通阀剩余的一个端口通过流路与所述第三冷却液回路相连;
[0024]所述第四三通阀设置在所述第三冷却回路上,所述第四三通阀剩余的一个端口通过流路与所述第四流路相连;
[0025]其中,所述第四三通阀和所述第三三通阀与所述第三冷却液回路连接的点和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进口侧和冷却液出口侧。
[0026]可选地,所述第三冷却液回路上还设置有第四开关阀,所述第四开关阀位于所述暖风芯体与所述第四三通阀之间,以实现对所述第三冷却液回路的通断。
[0027]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
附图说明
[002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9]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公开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用单向
阀替换了图1中的电磁阀;
[0031]图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模式一,图中的粗实线和箭头表示该模式下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和流动方向;
[0032]图4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模式二,图中的粗实线和箭头表示该模式下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和流动方向;
[0033]图5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模式三,图中的粗实线和箭头表示该模式下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和流动方向;
[0034]图6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模式四,图中的粗实线和箭头表示该模式下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和流动方向;
[0035]图7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车辆热管理系统处于模式五,图中的粗实线和箭头表示该模式下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却液回路(L1),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L1)上设置有第一水泵(10)、电机(20)和散热器(30);第二冷却液回路(L2),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L2)上设置有第二水泵(40)、电池(60)和第一换热器(50),所述第一换热器(50)还位于车辆的空调系统的冷媒流路上;第一流路(F1)及第二流路(F2),所述第一流路(F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机(20)的冷却液出口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50)的冷却液进口;所述第二流路(F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50)的冷却液出口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水泵(10)的冷却液进口,以使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具有电机余热回收模式,以在所述电机余热模式时向所述冷媒流路中的冷媒提供热量;其中,所述电机(20)的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50)的冷却液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阀(80),所述第一换热器(50)的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第一水泵(10)的冷却液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阀(90),在所述余热回收模式,冷却液的流动路径为:所述第一水泵(10)

所述电机(20)

所述第一开关阀(80)

所述第一换热器(50)

所述第二开关阀(90)

所述第一水泵(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阀(80)设置在所述第一流路(F1)上;所述第二流路(F2)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90)旁接在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L2)上,并且,所述第二开关阀(90)为三通阀,以使所述第二开关阀(90)能够实现对所述第二流路(F2)的通断和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L2) 的通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L1)上还设置有第三开关阀(100),所述第三开关阀(100)设置在所述电机(20)与所述散热器(30)之间,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冷却液回路(L1)的通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冷却液回路(L2)上,所述电池(60)与所述第二水泵(40)之间并联设置有第一支路(S1)和第二支路(S2);其中,所述第一支路(S1)短接在所述电池(60)与所述第二水泵(40)之间;所述第二支路(S2)上设置有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包括充电机(70)、电机控制器、DC

DC变换器中的至少一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路(S2)的通流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支路(S1)的通流尺寸,以使流经所述第二支路(S2)的冷却液流量能够小于流经所述第一支路(S1)的冷却液流量。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古塔纳
申请(专利权)人:曼德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