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137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2:17
制冷循环装置(10)具备制冷剂回路切换部(14a~14c)。制冷剂回路切换部(14a~14c)切换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该第一回路使从散热部(12、62)流出的制冷剂流入贮液部(15),并使从贮液部(15)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一减压部(16a),进而使由第一减压部(16a)减压后的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8),该第二回路使从室外热交换器(18)流出的制冷剂流入贮液部(15),使从贮液部(15)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二减压部(16b~16d),进而使由第二减压部(16b~16d)减压后的制冷剂流入蒸发部(19、19a、30a、72)。72)。7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循环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2019年4月1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

80064号和2020年1月1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0

2876号,将其记载内容援用于此。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构成为能够对制冷剂回路进行切换的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4]以往,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构成为能够对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回路进行切换的制冷循环装置。专利文献1的制冷循环装置被应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专利文献1的制冷循环装置构成为能够切换加热送风空气并将送风空气向车室内吹出的制热模式的制冷剂回路、冷却送风空气并将送风空气向车室内吹出的制冷模式的制冷剂回路等。
[0005]另外,专利文献1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储液器。储液器配置于从作为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热交换部的制冷剂出口侧到达压缩机的吸入侧的制冷剂流路,并且是将循环内的剩余制冷剂作为液相制冷剂存储的低压侧的贮液部。由此,在专利文献1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即使在切换运转模式时等剩余制冷剂的量产生变化,也使适当的流量的制冷剂循环。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225637号公报
[0009]然而,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具备储液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难以提高循环的性能系数(COP)。换言之,在具备储液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难以提高送风空气的冷却能力。
[0010]其理由是,在具备储液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由于从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热交换部流出的制冷剂的状态接近饱和气相制冷剂,因此,难以增大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热交换部中的制冷剂的吸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该制冷循环装置构成为能够对制冷剂回路进行切换,并能够提高性能系数。
[001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该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排出;散热部,该散热部使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散热;贮液部,该贮液部存储循环内的剩余制冷剂;第一减压部,该第一减压部使制冷剂减压;室外热交换器,该室外热交换器使从第一减压部流出的制冷剂与外气进行热交换;第二减压部,该第二减压部使制冷剂减压;蒸发部,该蒸发部使由第二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蒸发;以及制冷剂回路切换部,该制冷剂回路切换部切换制冷剂回路,
[0013]制冷剂回路切换部构成为能够切换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该第一回路使从散热部
流出的制冷剂流入贮液部,使从贮液部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一减压部,进而使由第一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该第二回路使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流入贮液部,使从贮液部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二减压部,进而使由第二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流入蒸发部。
[0014]由此,由于具备制冷剂回路切换部,因此能够切换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
[0015]而且,在切换到第一回路时,能够使由第一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通过室外热交换器蒸发。此时,能够将由散热部冷凝后的高压液相制冷剂作为剩余制冷剂存储于贮液部。因此,能够使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侧制冷剂具有过热度。
[0016]另外,在切换到第二回路时,能够使由第二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通过蒸发部蒸发。此时,能够将由室外热交换器冷凝后的高压液相制冷剂作为剩余制冷剂存储于贮液部。因此,能够使蒸发部的出口侧制冷剂具有过热度。
[0017]也就是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在切换到任意的制冷剂回路时,也能够使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或蒸发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具有过热度。由此,能够增大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或蒸发部中的制冷剂的吸热量。
[0018]其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即使构成为能够切换制冷剂回路,也能够提高性能系数的制冷循环装置。
[0019]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该压缩机具有吸入低压制冷剂的吸入口、吸入中间压制冷剂的中间压吸入口以及将压缩后的制冷剂排出的排出口;散热部,该散热部使从排出口排出的制冷剂散热;贮液部,该贮液部存储循环内的剩余制冷剂;第一减压部,该第一减压部使制冷剂减压;室外热交换器,该室外热交换器使从第一减压部流出的制冷剂与外气进行热交换;第二减压部,该第二减压部使制冷剂减压;蒸发部,该蒸发部使由第二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蒸发;第三减压部,该第三减压部使贮液部的上游侧的制冷剂和从贮液部流出的制冷剂中的任意一方的至少一部分减压并向中间压吸入口侧流出;以及制冷剂回路切换部,该制冷剂回路切换部切换制冷剂回路,
[0020]制冷剂回路切换部构成为能够切换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该第一回路使从散热部流出的制冷剂流入贮液部,使从贮液部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一减压部,使由第一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该第二回路使从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制冷剂流入贮液部,使从贮液部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二减压部,使由第二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流入蒸发部,
[0021]进而,在切换到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回路时,制冷剂回路切换部切换到从中间压吸入口吸入由第三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
[0022]由此,由于具备制冷剂回路切换部,因此,能够与第一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同样地切换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而且,在切换到第一回路时,能够使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出口侧制冷剂具有过热度。另外,在切换到第二回路时,能够使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蒸发部的出口侧制冷剂具有过热度。
[0023]也就是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在切换到任意的制冷剂回路时,也能够使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或蒸发部的出口侧的制冷剂具有过热度。由此,能够增大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或蒸发部中的制冷剂的吸热量。
[0024]其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即使构成为能够切换制冷剂回路,也能够提高性能系数
的制冷循环装置。
[0025]进而,在切换到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中至少一方的回路时,从压缩机的中间压吸入口吸入由第三减压部减压后的制冷剂。由此,能够构成所谓的注气循环,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性能系数。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27]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内空调单元的示意性结构图。
[0028]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电控制部的框图。
[0029]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30]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31]图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32]图7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33]图8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的制冷剂的状态的变化的莫里尔图。
[0034]图9是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压缩机(11),该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并排出;散热部(12、62),该散热部使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制冷剂散热;贮液部(15),该贮液部存储循环内的剩余制冷剂;第一减压部(16a),该第一减压部使所述制冷剂减压;室外热交换器(18),该室外热交换器使从所述第一减压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与外气进行热交换;第二减压部(16b~16d),该第二减压部使所述制冷剂减压;蒸发部(19、19a、30a、72),该蒸发部使由所述第二减压部减压后的所述制冷剂蒸发;以及制冷剂回路切换部(14a~14c),该制冷剂回路切换部切换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切换部构成为能够切换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该第一回路使从所述散热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贮液部,使从所述贮液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第一减压部,进而使由所述第一减压部减压后的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室外热交换器,该第二回路使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贮液部,使从所述贮液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第二减压部,进而使由所述第二减压部减压后的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蒸发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回路切换部具有:第一切换部(22a),该第一切换部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制冷剂向所述贮液部侧和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侧中的至少一方引导;接头部(13b),该接头部将从所述第一切换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和从所述贮液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中的至少一方向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侧引导;以及第二切换部(22b),该第二切换部将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向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侧和所述贮液部侧中的至少一方引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部将从所述散热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向所述贮液部侧和所述接头部侧中的至少一方引导,所述接头部将从所述第一切换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和从所述贮液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中的至少一方向所述第一减压部侧引导。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部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制冷剂向所述散热部侧和所述接头部侧中的至少一方引导,所述接头部将从所述第一切换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和从所述贮液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中的至少一方向所述第一减压部侧引导。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部将从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所述制冷剂向所述散热部侧和所述接头部侧中的至少一方引导,
所述接头部将从所述第一切换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和从所述第一减压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中的至少一方向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侧引导。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部将从所述散热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向所述贮液部侧和所述接头部侧中的至少一方引导,所述接头部将从所述第一切换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和从所述第一减压部流出的所述制冷剂中的至少一方向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侧引导。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压部和所述第二切换部被一体化,以使得流入所述第一减压部的所述制冷剂与从所述第二切换部被引导向所述压缩机的吸入口侧的所述制冷剂能够进行热交换。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内部热交换器(26),该内部热交换器使从所述贮液部流出而由所述第一减压部和所述第二减压部中的至少一方减压前的所述制冷剂与从所述蒸发部流出而被吸入所述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诹访佑司山田悦久安野真士加藤大辉川久保昌章稻叶淳加见佑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