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弯曲板筋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包括下模芯和模腔,所述的下模芯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模腔,所述的模腔包括倾斜部模腔和弯曲部模腔,所述的弯曲部模腔的右端朝前弯曲,使得弯曲部模腔后部形成弧线边缘,所述的弯曲部模腔的右端处设置有加强内凹,所述的加强内凹外圈上设置有加强筋内凹,所述的弯曲部模腔前侧设置有倾斜部模腔,倾斜部模腔的右端侧面并排实质有两个排气渣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弯曲板筋结构强度,确保生产质量等特点。质量等特点。质量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弯曲板筋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压铸模具模芯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弯曲板筋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外部板筋主要起到保护以及增加美观程度的作用,外部板筋安装在车架上,在车架的上部边缘处需要通过弯曲板筋进行固定,通常情况下,弯曲板筋选择压铸工艺进行生产,普通的模具生产时,弯曲板筋的弯曲端部会出现端部缺失或者本身结构强度较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新的下模芯结构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弯曲板筋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具有提高弯曲板筋结构强度,确保生产质量等特点。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弯曲板筋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包括下模芯和模腔,所述的下模芯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模腔,所述的模腔包括倾斜部模腔和弯曲部模腔,所述的弯曲部模腔的右端朝前弯曲,使得弯曲部模腔后部形成弧线边缘,所述的弯曲部模腔的右端处设置有加强内凹,所述的加强内凹外圈上设置有加强筋内凹,所述的弯曲部模腔前侧设置有倾斜部模腔,倾斜部模腔的右端侧面并排实质有两个排气渣包。
[0005]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下模芯左侧设置有端部插入模腔右端的抽芯结构,所述的抽芯结构包括压条、滑块和抽芯块,所述的压条共有两根呈前后并排布置,两个压条之间左右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的滑块右侧设置有抽芯块,所述的抽芯块右侧设置有呈前后并排布置的三根插销。
[0006]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加强内凹呈圆形,所述的加强筋内凹呈叉状,所述的加强内凹底面中部设置有成型销。
[0007]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下模芯后侧设置有分流锥,所述的分流锥的出口处设置有延伸至模腔左部后侧的主流道,所述的主流道右侧设置有延伸至弯曲部模腔右部的辅助流道。
[0008]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弯曲部模腔右端处设置有孔位销,所述的弯曲部模腔的中部处设置有挤压内凹。
[0009]有益效果: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弯曲板筋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通过在弯曲部模腔的右端设置加强内凹确保弯曲端部的结构强度,同时在加强内凹处设置有加强筋内凹能够再加强产品弯曲部的结构强度,通过在倾斜部模腔端部上设置有排气渣包,确保模腔的排气小姑,确保产品质量。本技术具有提高弯曲板筋结构强度,确保生产质量等特点。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视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2]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弯曲部结构视图。
[0013]图示:1、下模芯,2、模腔,3、分流锥,4、弯曲部模腔,5、倾斜部模腔,6、抽芯结构,7、加强内凹,8、加强筋内凹,9、孔位销,10、挤压内凹,11、主流道,12、辅助流道,13、排气渣包,14、滑块,15、压条,16、抽芯块,17、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的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15]本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弯曲板筋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包括下模芯1和模腔2,所述的下模芯1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模腔2,所述的模腔2包括倾斜部模腔5和弯曲部模腔4,所述的弯曲部模腔4的右端朝前弯曲,使得弯曲部模腔4后部形成弧线边缘,所述的弯曲部模腔4的右端处设置有加强内凹7,所述的加强内凹7外圈上设置有加强筋内凹8,所述的弯曲部模腔4前侧设置有倾斜部模腔5,倾斜部模腔5的右端侧面并排实质有两个排气渣包13。
[0016]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模腔2分为倾斜部模腔5和弯曲部模腔4,使得弯曲板筋得以成型,同时通过在弯曲部模腔4的右端上设置上加强内凹7以及加强筋内凹8,使得弯曲部的结构强度增加,同时通过在倾斜部模腔5的右端设置两个并排的排气渣包13,大大提高排气量,避免出现气卷现象,确保产品内部不会出现气缩孔。
[0017]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下模芯1左侧设置有端部插入模腔2右端的抽芯结构6,所述的抽芯结构6包括压条15、滑块14和抽芯块16,所述的压条15共有两根呈前后并排布置,两个压条15之间左右滑动安装有滑块14,所述的滑块14右侧设置有抽芯块16,所述的抽芯块16右侧设置有呈前后并排布置的三根插销17。
[0018]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三根插销17,确保产品侧面成型。
[0019]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加强内凹7呈圆形,所述的加强筋内凹8呈叉状,所述的加强内凹7底面中部设置有成型销,通过设置成型销确保该部内的气缩孔减少。
[0020]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下模芯1后侧设置有分流锥3,所述的分流锥3的出口处设置有延伸至模腔左部后侧的主流道11,所述的主流道11右侧设置有延伸至弯曲部模腔4右部的辅助流道12,通过设置主流道11和辅助流道12使得产品整体得以成型。
[0021]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一种补充,所述的弯曲部模腔4右端处设置有孔位销9,所述的弯曲部模腔4的中部处设置有挤压内凹10。
[002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弯曲板筋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芯(1)和模腔(2),所述的下模芯(1)上端面中部设置有模腔(2),所述的模腔(2)包括倾斜部模腔(5)和弯曲部模腔(4),所述的弯曲部模腔(4)的右端朝前弯曲,使得弯曲部模腔(4)后部形成弧线边缘,所述的弯曲部模腔(4)的右端处设置有加强内凹(7),所述的加强内凹(7)外圈上设置有加强筋内凹(8),所述的弯曲部模腔(4)前侧设置有倾斜部模腔(5),倾斜部模腔(5)的右端侧面并排实质有两个排气渣包(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弯曲板筋的压铸模下模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芯(1)左侧设置有端部插入模腔(2)右端的抽芯结构(6),所述的抽芯结构(6)包括压条(15)、滑块(14)和抽芯块(16),所述的压条(15)共有两根呈前后并排布置,两个压条(15)之间左右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银明,陈益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银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