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4736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薄膜电容器芯子、引脚和外壳,外壳的顶端开口,薄膜电容器芯子通过灌胶固定在外壳内部,引脚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设置在薄膜电容器芯子的左右两端,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通过开口伸出外壳外部,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外壳的左右内侧壁分别设有限位部,通过限位部限制凸出部向上移动而限制薄膜电容器芯子向上浮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采用“两次灌胶一次烘烤”的工艺,减少一半的能源损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电容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容器
,具体地涉及一种薄膜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薄膜电容器又称塑料薄膜电容器,其以塑料薄膜为电介质。薄膜电容器具有无极性,绝缘阻抗很高,频率特性优异,介质损失很小等优点,是一种性能优秀的电容器,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子、家电、通讯、电力、电气化铁路、混合动力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各个行业中。
[0003]现有的薄膜电容器生产基本都是采用“两次灌胶两次烘烤”的工艺,即先灌少量环氧树脂胶,然后进行烘烤使环氧树脂胶固化以固定薄膜电容器芯子,不浮起;再灌第二次胶,没过薄膜电容器芯子,再进行烘烤使环氧树脂胶固化。该工艺需要两次烘烤,而烘烤一次需要几个小时,不仅能源消耗大,且生产效率低,若能采用“两次灌胶一次烘烤”的工艺,即先灌少量环氧树脂胶,然后将薄膜电容器芯子装配进外壳内;再灌第二次胶,没过薄膜电容器芯子,再进行烘烤使环氧树脂胶固化。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该问题,但现有的薄膜电容器若采用“两次灌胶一次烘烤”的工艺,薄膜电容器芯子容易上浮,导致不良,影响成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电容器用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薄膜电容器芯子、引脚和外壳,外壳的顶端开口,薄膜电容器芯子通过灌胶固定在外壳内部,引脚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设置在薄膜电容器芯子的左右两端,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通过开口伸出外壳外部,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外壳的左右内侧壁分别设有限位部,通过限位部限制凸出部向上移动而限制薄膜电容器芯子向上浮动。
[000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为横向设置的凸条。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凸条的外表面为弧形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左右内侧壁分别设有上下延伸且贯穿至顶部的线槽,限位部固定设置在线槽内,凸出部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线槽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凸出部由引脚进行弯折成型。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凸出部为“V”字型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底面设有第一荆条,第一荆条的两端分别与外壳的前后内侧壁连接,第一荆条的顶面为圆弧面,薄膜电容器芯子抵靠在第一荆条上而与外壳内底面间隔设置。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荆条的数量为2个,沿左右方向间隔设。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左右内侧壁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二荆条,第二荆条分别与薄膜电容器芯子的左右两端抵靠接触。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为塑料外壳。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薄膜电容器芯子通过环氧树脂封装固定在外壳内部。
[0016]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限位部限制凸出部向上移动而限制薄膜电容器芯子向上浮动,可以实现采用“两次灌胶一次烘烤”的工艺,可以减少一次烘烤,从而减少一半的能源损耗,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省略灌胶的结构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省略灌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省略灌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薄膜电容器芯子和引脚的结构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省略灌胶的剖视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省略灌胶的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7]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8]如图1

7所示,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薄膜电容器芯子2、引脚和外壳1,外壳1的顶端(以图6的方向为基准)开口,本具体实施例中,外壳1为长方体结构,顶端开口设置,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但并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外壳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如正方体结构等。
[0029]薄膜电容器芯子2通过灌胶(图中未示出)固定在外壳1内部,引脚包括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分别设置在薄膜电容器芯子2的左右两端,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分别通过开口伸出外壳1外部,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具体的,第一引脚31设有向左凸出的凸出部311,第二引脚32设有向右凸出的凸出部321,外壳1的左右内侧壁分别设有限位部11,通过限位部11限制凸出部311和321向上移动而限制薄膜电容器芯子2向上浮动,从而可以采用“两次灌胶一次烘烤”的工艺,即先灌少量环氧树脂胶,然后将薄膜电容器芯子2装配进外壳1内;再灌第二次胶,没过薄膜电容器芯子(此时由于限位部11限制凸出部311和321向上移动,薄膜电容器芯子2不会向上浮动),再进行烘烤使环氧树脂胶固化,固化后不会出现薄膜电容器芯子2上浮而导致不良,又
可以减少一次烘烤,从而减少一半的能源损耗,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率,降低成本。
[0030]优选的,本具体实施例中,限位部11为横向设置的凸条,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使用效果好,但并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限位部11也可以是其它结构的凸出部,或限位部11也可以是卡槽结构。
[0031]本具有实施中,凸条的外表面优选为弧形面,便于在装配薄膜电容器芯子2时,凸出部311和321在一定外力作用下越过限位部11,从而使薄膜电容器芯子2装配进外壳1内,且不会刮伤引脚,但并不以此为限。
[0032]进一步的,本具体实施例中,外壳1的左右内侧壁分别设有上下延伸且贯穿至顶部的线槽12,限位部11固定设置在线槽12内,凸出部311和321分别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线槽12内,以对引脚31和32进行导向限位,提高装配良率和效率。
[0033]本具体实施例中,凸出部311和321分别由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进行向外弯折成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
[0034]优选的,本具体实施例中,凸出部311和321为“V”字型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与限位部11相互配合效果较好,但并不以此为限,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薄膜电容器芯子、引脚和外壳,外壳的顶端开口,薄膜电容器芯子通过灌胶固定在外壳内部,引脚包括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设置在薄膜电容器芯子的左右两端,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通过开口伸出外壳外部,其特征在于: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设有向外凸出的凸出部,外壳的左右内侧壁分别设有限位部,通过限位部限制凸出部向上移动而限制薄膜电容器芯子向上浮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横向设置的凸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的外表面为弧形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左右内侧壁分别设有上下延伸且贯穿至顶部的线槽,限位部固定设置在线槽内,凸出部可上下移动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胜辉梁亚苗
申请(专利权)人:智新电子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