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控制的电容器芯子浸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538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控制的电容器芯子浸渍设备,浸渍罐的上部安装有浸渍罐盖,浸渍罐的外壁设有浸渍罐加热保温层,浸渍罐的中上部相通连接有浸渍罐抽气管和浸渍罐进气管,加压罐的内底部低于浸渍罐的内底部,加压罐的外壁设有加压罐加热保温层,加压罐的中上部相通连接有加压罐注液管、加压罐加压管、加压罐抽气管和加压罐平衡气管,浸渍罐的底部与加压罐的底部之间通过液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相互连通的加压罐和浸渍罐相互配合进行浸渍作业,能够更充分地排出电容器芯子内部的空气并实现更充分的浸渍效果,电容器芯子的耐电压合格率显著提高,长期工作过程中耐电压等电性能的稳定性也显著提高。性能的稳定性也显著提高。性能的稳定性也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控制的电容器芯子浸渍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芯子浸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控制的电容器芯子浸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有机及复合介质薄膜电容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力电子线路中,大部分高压电力电容器通过对其芯子浸渍不同的绝缘油或环氧树脂等以获得优良的电性能和可靠性,所以,不同的浸渍设备和浸渍方法可能对电容器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0003]传统的电容器芯子浸渍设备主要采用一个可以加温和抽真空的浸渍罐,浸渍方法如下:浸渍开始时,先将待浸渍的电容器芯子的两个端头一上一下垂直排列整齐,放置在罐内的浸渍盒内;然后对罐体内部进行加温和抽真空,并保持一段时间使环境条件稳定。随后往浸渍盒内缓慢注入浸渍液,使液面在一定时间内淹没电容器芯子,并保持一段时间,最后关闭真空泵,打开气阀连通外界,使罐内恢复到正常大气条件。
[0004]上述传统的电容器芯子浸渍设备及浸渍方法存在如下缺陷:
[0005](1)仅有一个浸渍罐,不能分别对电容器芯子和浸渍液按不同的条件(温度、真空度和时间等)进行浸渍前处理。
[0006](2)只能控制浸渍液的流速,让其缓慢浸没电容器芯子,主要依靠浸渍液在芯子内部层间的扩散力来进行浸润,缺乏较强的驱动力,对于长度小和内部空隙较大的芯子,尚可达到较好的浸渍效果,但当电容器芯子较长和层间间隙较小时,很可能因为浸渍液扩散力不足,而使得芯子未能被完全浸透,在整个浸渍过程完成后芯子内部仍遗留部分区域没有充足的浸渍液进行浸润,经常出现批次浸渍不良的现象,芯子的耐电压合格率较低,长期工作过程中耐电压等电性能的稳定性也较差。
[0007](3)将待浸渍的电容器芯子的两个端头一上一下垂直放置,浸渍液从底部向上移动时,会很快将芯子下端面淹没覆盖到,芯子内部的气体只能从其上端面逸出,逸散通道面积较小,气体排出和浸渍液浸润均不彻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浸渍充分且便于控制的电容器芯子浸渍设备。
[0009]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10]一种便于控制的电容器芯子浸渍设备,包括浸渍罐,所述浸渍罐的上部安装有浸渍罐盖,所述浸渍罐的外壁设有浸渍罐加热保温层,所述浸渍罐的中上部相通连接有用于抽真空的浸渍罐抽气管和用于进气的浸渍罐进气管,所述便于控制的电容器芯子浸渍设备还包括加压罐,所述加压罐的内底部低于所述浸渍罐的内底部,所述加压罐的外壁设有加压罐加热保温层,所述加压罐的中上部相通连接有用于注入浸渍液的加压罐注液管、用于充入高压气体的加压罐加压管、用于抽真空的加压罐抽气管和用于平衡罐内气压的加压罐
平衡气管,所述浸渍罐的底部与所述加压罐的底部之间通过液管连通,所述浸渍罐抽气管上、所述浸渍罐进气管上、所述加压罐注液管上、所述加压罐加压管上、所述加压罐抽气管上、所述加压罐平衡气管上和所述液管上分别安装有阀门。上述浸渍罐加热保温层和加压罐加热保温层均为具有加热和保温功能的装置,优选以热油为介质的常规油循环装置,包括油管和电加热器,电加热器为油管内的油加热,热油在油管内循环流动,待加热到合适温度后,停止加热,在低于该温度时再次加热,如此实现加热和保温功能。
[0011]作为优选,为了进一步提高浸渍效果,所述浸渍罐内安装有用于安装电容器芯子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满足以下条件:所述电容器芯子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后其两个浸渍端面之间的连接直线与竖向之间存在10
°
~60
°
的夹角。
[0012]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加工并一次浸渍多个电容器芯子,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横向的圆锥形底板和竖向的喇叭形筒体,所述圆锥形底板的中心点向上突起且该中心点与边缘任意一点之间的连接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
°
~60
°
,上大下小的所述喇叭形筒体的下端与所述圆锥形底板的边缘连接。这里喇叭形筒体的筒壁与竖向之间的夹角大小根据电容器芯子的尺寸来确定,以确保在将电容器芯子放在圆锥形底板上后电容器芯子的下部端面与圆锥形底板表面刚好面面接触为准。
[0013]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控制浸渍液使其满足浸渍需求,所述加压罐的直径不小于所述浸渍罐直径的2倍,所述加压罐的容积不小于所述浸渍罐容积的1.2倍。
[0014]作为优选,为了便于观察罐内状况,所述浸渍罐盖的中部设有密封且透明的浸渍观察窗口,所述加压罐的上部安装有加压罐盖,所述加压罐盖的中部设有密封且透明的加压观察窗口。
[0015]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排出浸渍液,所述液管上的下部相通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安装有用于排液的阀门。
[0016]作为优选,为了实现自动化控制,所述浸渍罐的中上部还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浸渍罐内气压的浸渍罐压力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所述浸渍罐内温度的浸渍罐温度传感器,所述加压罐的中上部还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加压罐内气压的加压罐压力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所述加压罐内温度的加压罐温度传感器,所述浸渍罐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浸渍罐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加压罐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和所述加压罐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对应连接,所述阀门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控制输入端、所述浸渍罐加热保温层的控制输入端和所述加压罐加热保温层的控制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连接。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技术采用相互连通的加压罐和浸渍罐相互配合进行浸渍作业,能够对电容器芯子和浸渍液按不同的条件(温度、真空度和时间等)进行浸渍前处理,并能够利用液管上的阀门精确控制浸渍液进入浸渍罐的流量,以便浸渍罐内的液面能保持缓慢的速度逐渐浸没电容器芯子,使得电容器芯子上部分的附着空气能在液面上升形成的“驱赶力”作用下排出到浸渍罐内的上部空间中并被真空泵抽走,同时,在加压罐上设置加压罐加压管,能够向加压罐内输入高压气体,使浸渍液具有更大压力,浸渍液能够被“挤压”渗透到电容器芯子更深层的内部区域去,从而能够更充分地排出电容器芯子内部的空气并实现更充分的浸渍效果,电容器芯子的耐电压合格率显著提高,长期工作过程中耐电压等电性能的稳定性
也显著提高;通过在浸渍罐内设置安装支架,并通过安装支架使电容器芯子的两个浸渍端面之间的连接直线与竖向之间存在10
°
~60
°
的夹角,能够延长浸渍液在电容器芯子内的流动路径,同时“延缓”电容器芯子下端面被浸渍液“封闭”的时间,增加电容器芯子内部气体逸散的通道,从而提高浸渍液的浸润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所述便于控制的电容器芯子浸渍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便于控制的电容器芯子浸渍设备包括浸渍罐13和加压罐4,浸渍罐13的上部安装有浸渍罐盖18,浸渍罐13的外壁设有浸渍罐加热保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控制的电容器芯子浸渍设备,包括浸渍罐,所述浸渍罐的上部安装有浸渍罐盖,所述浸渍罐的外壁设有浸渍罐加热保温层,所述浸渍罐的中上部相通连接有用于抽真空的浸渍罐抽气管和用于进气的浸渍罐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控制的电容器芯子浸渍设备还包括加压罐,所述加压罐的内底部低于所述浸渍罐的内底部,所述加压罐的外壁设有加压罐加热保温层,所述加压罐的中上部相通连接有用于注入浸渍液的加压罐注液管、用于充入高压气体的加压罐加压管、用于抽真空的加压罐抽气管和用于平衡罐内气压的加压罐平衡气管,所述浸渍罐的底部与所述加压罐的底部之间通过液管连通,所述浸渍罐抽气管上、所述浸渍罐进气管上、所述加压罐注液管上、所述加压罐加压管上、所述加压罐抽气管上、所述加压罐平衡气管上和所述液管上分别安装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控制的电容器芯子浸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罐内安装有用于安装电容器芯子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满足以下条件:所述电容器芯子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上后其两个浸渍端面之间的连接直线与竖向之间存在10
°
~60
°
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控制的电容器芯子浸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横向的圆锥形底板和竖向的喇叭形筒体,所述圆锥形底板的中心点向上突起且该中心点与边缘任意一点之间的连接直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
°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卫军张桐周君邓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