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192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薄膜电容器,属于薄膜电容器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薄膜电容器硬件结构的改进;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多个电容器芯子,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出线排,所述外壳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固定板;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环氧板,多个所述电容器芯子排列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多个所述电容器芯子之间通过不同尺寸的联接片实现电容内部的联通;所述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定位板和用于实现各电容器芯子电极接出的接线板,所述定位板、接线板依次设置在出线排的下方;所述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联通电容器内部线路的连接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风电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风电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风电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电容器


[0001]本技术一种薄膜电容器,属于薄膜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薄膜电容器是电极为金属箔,介质以聚乙酯、聚丙烯、聚苯乙烯或聚碳酸酯等塑料薄膜为主的电容器。相较于陶瓷电容器、铝电解质电容器、钽电解质电容器,薄膜电容器具有使用周期长、温度特性稳定、损耗低的优点。薄膜电容器在风力发电行业应用极为广泛,风电行业的特殊性使电容器与电路板完成安装并进行工作时,易因为过电压、过电流等问题被击穿,一旦薄膜电容薄弱点介质击穿,产生的火花会进一步损坏周围元件,甚至导致整个电路板短路,给风场的运营和维修带来极大阻碍,如果采用保护罩对薄膜电容器进行保护时,又存在安装和拆卸的过程较为不便的问题,因此提高薄膜电容器的耐压性和有效过电流量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薄膜电容器硬件结构的改进。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多个电容器芯子,所述外壳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出线排,所述外壳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固定板;
[0005]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环氧板,多个所述电容器芯子排列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多个所述电容器芯子之间通过不同尺寸的联接片实现电容内部的联通;
[0006]所述联接片的外侧设置有用于绝缘的热缩套管;
[0007]所述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定位板和用于实现各电容器芯子电极接出的接线板,所述定位板、接线板依次设置在出线排的下方
[0008]所述外壳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联通电容器内部线路的连接通板;
[0009]所述薄膜电容器的内部电路采用串联结构,所述串联电路结构包括电容C1、C2、C3和电阻R1、R2、R3,具体电路结构为:
[0010]所述电阻R1的一端通过导线并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至出线排7的第一端子上;
[0011]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并接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通过导线并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
[0012]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至出线排的第二端子上;
[0013]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至出线排的第三端子上。
[0014]所述电容C1、C2、C3的电容值分别设置为81.5μF、81.5μF、81.6μF;
[0015]所述电阻R1、R2、R3的阻值分别设置为0.95mΩ、0.95mΩ、1.10mΩ。
[0016]所述外壳具体设置为正方体形状或长方体形状。
[0017]所述出线排具体采用紫铜出线排,所述出线排至少设置有三个出线端子。
[0018]所述薄膜的厚度具体设置为25
±
7%μm,所述连接通板的宽度和截面积分别设置为100mm、150cm2。
[0019]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薄膜电容器对参数进行了改进,有两点性能提高,通过薄膜电容器膜厚增加5μm使其耐压增加,不易被击穿,安全性得到了提高;二是采用新的内部串联联系并增大了连接通板的宽度和截面积,通过电容器的有效过电流量增加,给风电场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更适用于各种工作环境,实用性增强,使用周期也更长。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电气原理结构图;
[0023]图3为图1的正视图;
[0024]图4为图1的左视图;
[0025]图5为图1的俯视图;
[0026]图6为本技术的俯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为联接片、2为电容器芯子、3为定位板、4为接线板、5为环氧板、6为外壳、7为出线排、8为固定板、9为连接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外壳6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多个电容器芯子2,所述外壳6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出线排7,所述外壳6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固定板8;
[0029]所述外壳6的内壁设置有环氧板5,多个所述电容器芯子2排列设置在外壳6的内部,多个所述电容器芯子2之间通过不同尺寸的联接片1实现电容内部的联通;
[0030]所述联接片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绝缘的热缩套管;
[0031]所述外壳6的内部还设置有定位板3和用于实现各电容器芯子电极接出的接线板4,所述定位板3、接线板4依次设置在出线排7的下方;
[0032]所述外壳6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联通电容器内部线路的连接通板9;
[0033]所述薄膜电容器的内部电路采用串联结构,所述串联电路结构包括电容C1、C2、C3和电阻R1、R2、R3,具体电路结构为:
[0034]所述电阻R1的一端通过导线并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至出线排7的第一端子上;
[0035]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并接电容C2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通过导线并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3的一端;
[0036]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至出线排7的第二端子上;
[0037]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至出线排7的第三端子上。
[0038]所述电容C1、C2、C3的电容值分别设置为81.5μF、81.5μF、81.6μF;
[0039]所述电阻R1、R2、R3的阻值分别设置为0.95mΩ、0.95mΩ、1.10mΩ。
[0040]所述外壳6具体设置为正方体形状或长方体形状。
[0041]所述出线排7具体采用紫铜出线排,所述出线排7至少设置有三个出线端子。
[0042]所述薄膜的厚度具体设置为25
±
7%μm,所述连接通板9的宽度和截面积分别设置为100mm、150cm2。
[0043]本技术提供的薄膜电容器的电容体外壳6呈长方体,外壳6浇注环氧固化,电容器内部有电容器芯子2,底部是环氧板5,不同尺寸的联接片1连通电容内部,以薄膜绝缘,联接片1的尺寸包括0.5x25x210、0.5x25x110、0.5x25x50。电容器内部设置有金属化薄膜,尺寸为25μmx150mmx10mm
±
5%(厚度x宽度x金属化薄膜的留边量)。紫铜出线排7、定位板3、接线板4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紫铜出线排7位于电容器外部,尺寸为4x25x48,定位板3尺寸为2x62x140,位于紫铜出线排7下方,接线板4尺寸为4x25x110,十字槽盘头螺钉位于接线板4上,三个大小为81.5μF、81.5μF、81.6μF的电容呈串联结构,同时分别和0.95mΩ、0.95mΩ、1.10mΩ的电阻串联,本技术内部芯子采用的串式结构可以有效的保证电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外壳(6)和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多个电容器芯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出线排(7),所述外壳(6)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固定板(8);所述外壳(6)的内壁设置有环氧板(5),多个所述电容器芯子(2)排列设置在外壳(6)的内部,多个所述电容器芯子(2)之间通过不同尺寸的联接片(1)实现电容内部的联通;所述联接片(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绝缘的热缩套管;所述外壳(6)的内部还设置有定位板(3)和用于实现各电容器芯子电极接出的接线板(4),所述定位板(3)、接线板(4)依次设置在出线排(7)的下方;所述外壳(6)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联通电容器内部线路的连接通板(9);所述薄膜电容器的内部电路采用串联电路结构,所述串联电路结构包括电容C1、C2、C3和电阻R1、R2、R3,具体电路结构为:所述电阻R1的一端通过导线并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导线连接至出线排(7)的第一端子上;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保红刘少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恒信风光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