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阻尼吸收回路用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698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阻尼吸收回路用电容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顶部绝缘端子、外壳、上盖、电容芯包、接地端子,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电容芯包,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上盖,所述电容芯包顶端与顶部绝缘端子相连,所述电容芯包顶端与接地端子相连从而实现与外壳等电位联结,所述顶部绝缘端子与上盖的上下端配合处设有装配底座和密封圈,所述电容芯包底端设有电工圆纸板与金属曲面垫。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电容器无容量衰减及自愈失效特性,通过多内串和外串工艺、真空注气处理有效保证耐电压性能和降低局部放电效应,大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阻尼吸收回路用电容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
,具体为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阻尼吸收回路用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高压直流输电(HVDC),是利用稳定的直流电具有无感抗,容抗也不起作用,无同步问题等优点而采用的大功率远距离直流输电,输电过程为直流。常用于通过架空线和海底电缆远距离输送电能,同时在一些不适于用传统交流联接的场合,也被用于独立电力系统间的联接。应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电能等级和方向均能得到快速精确的控制,这种性能可提高它所连接的交流电网性能和效率,因此直流输电系统已经被普遍应用。
[0003]换流阀是直流输电工程的核心设备,通过依次将三相交流电压连接到直流端得到期望的直流电压和实现对功率的控制,其价值约占换流站成套设备总价的22~25%。换流阀由晶闸管、阻尼电容、均压电容、阻尼电阻、均压电阻、饱和电抗器、晶闸管控制单元等零部件组成。由于晶闸管过流过压能力很差,如果不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是不能正常工作的,因此RC吸收回路是非常重要并且是无可或缺的元器件。
[0004]作为核心保护元件的阻尼吸收电容器目前阻尼电容器主要依靠进口。而近年来随着进口金属化电容器频繁出现容量衰减、燃烧、爆炸等事故,已经严重影响换流阀、SVC、整流柜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导致了重大事故及经济损失。
[0005]实用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阻尼吸收回路用电容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阻尼吸收回路用电容器,包括顶部绝缘端子、外壳、上盖、电容芯包、接地端子,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电容芯包,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上盖,所述电容芯包顶端与顶部绝缘端子相连,所述电容芯包顶端与接地端子相连从而实现与外壳等电位联结,所述顶部绝缘端子与上盖的上下端配合处设有装配底座和密封圈,所述电容芯包底端设有电工圆纸板与金属曲面垫。
[0007]优选的,所述电容芯包包括下电容芯子、上电容芯子、上定位套、下定位套、支撑圆电工纸板、上固定树脂板、上定位环、中定位环、下定位环、压力隔离装置、柔性线缆、高压绝缘套管、连接铜排、绝缘保护套,所述绝缘保护套的内部设置有下电容芯子和上电容芯子,所述下电容芯子与上电容芯子之间通过连接铜排进行串联连接,所述下电容芯子与上电容芯子之间通过支撑圆电工纸板、上固定树脂板、上定位环、中定位环、下定位环进行固定,所述下电容芯子与压力隔离装置及上电容芯子与柔性线缆 通过锡焊的方式连接,所述下电容芯子的底部设置有下定位套,所述上电容芯子的顶部设置有上定位套,所述压力隔离装置的外表面套设有高压绝缘套管。
[0008]优选的,所述下电容芯子和上电容芯子包括聚丙烯薄膜、电工铝箔、空心芯棒和聚丙烯薄膜,所述聚丙烯薄膜与电工铝箔以叠层的形式相互组合并且缠绕在空心芯棒外表
面。
[0009]优选的,所述顶部绝缘端子与装配底座采用改性PBT材料。
[0010]优选的,所述电容芯包与电工圆纸板、金属曲面垫之间真空后充以六氟化硫以及氮气混合绝缘气体构成的绝缘填充层。
[0011]优选的,所述外壳采用铝制成并磨砂氧化处理,所述上盖设有封孔,所述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过压力缓冲装置。
[0012]优选的,所述电工铝箔与聚丙烯薄膜通过错位使电工铝箔突出形成出箔,所述电工铝箔与聚丙烯薄膜通过错位使电工铝箔伸缩形成留边,所述电工铝箔之间通过形成中留边。
[0013]优选的,所述聚丙烯薄膜为双面粗化设计。
[0014]优选的,所述电工铝箔为5μm厚度。
[0015]优选的,所述绝缘保护套的材质为聚酯材料。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阻尼吸收回路用电容器,保证电容器无容量衰减及自愈失效特性,通过多内串和外串工艺、真空注气处理有效保证耐电压性能和降低局部放电效应,大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容芯包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容芯子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聚丙烯薄膜、电工铝箔和空心芯棒连接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聚丙烯薄膜与电工铝箔组装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制作工艺流程示意图。
[0018]图中:1、顶部绝缘端子;2、外壳;3、上盖;4、电容芯包;5、接地端子;6、装配底座;7、过压力缓冲装置;8、电工圆纸板;9、金属曲面垫;10、绝缘填充层;11、下电容芯子;12、上电容芯子;13、上定位套;14、下定位套;15、支撑圆电工纸板;16、上固定树脂板;17、上定位环;18、中定位环18;19、下定位环;20、压力隔离装置;21、柔性线缆;22、高压绝缘套管;23、连接铜排;24、绝缘保护套;25、聚丙烯薄膜;26、电工铝箔;27、空心芯棒;28、出箔;29、留边;30、中留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阻尼吸收回路用电容器,包括顶部绝缘端子1、外壳2、上盖3、电容芯包4、接地端子5,外壳2内部设置有电容芯包4,外壳2的顶部设置有上盖3,电容芯包4顶端与顶部绝缘端子1相连,电容芯包4顶端与接地端子5相连从而实现与外壳等电位联结,顶部绝缘端子1与上盖3的上下端配合处设
有装配底座6和密封圈,电容芯包4底端设有电工圆纸板8与金属曲面垫9,用于内绝缘与芯包固定作用,外壳2的外表面设置有过压力缓冲装置7。
[0021]在本实施中,电容芯包4包括下电容芯子11、上电容芯子12、上定位套13、下定位套14、支撑圆电工纸板15、上固定树脂板16、上定位环17、中定位环18、下定位环19、压力隔离装置20、柔性线缆21、高压绝缘套管22、连接铜排23、绝缘保护套24,绝缘保护套24的内部设置有下电容芯子11和上电容芯子12,下电容芯子11与上电容芯子12之间通过连接铜排23进行串联连接,下电容芯子11与上电容芯子12之间通过支撑圆电工纸板15、上固定树脂板16、上定位环17、中定位环18、下定位环19进行固定,保证两个芯子之间的可靠连接;下电容芯子11与压力隔离装置20及上电容芯子12与柔性线缆21 通过锡焊的方式连接,压力隔离装置20为外壳的压力缓冲槽和内部特殊处理的导线共同实现,压力缓冲槽能在电容器内部压力增大时进行伸展对内部特殊处理的导线进行施压,使得压力再增大到一定的时候,压力缓冲槽迅速伸展弹开导线,将其中一根引线某一点处做特殊切磨处理,将引线的承受拉力设定在设计所需要的拉力值,将铝制圆外壳辊压有压力缓冲槽,当内部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约为所设定的压力时引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阻尼吸收回路用电容器,包括顶部绝缘端子(1)、外壳(2)、上盖(3)、电容芯包(4)、接地端子(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内部设置有电容芯包(4),所述外壳(2)的顶部设置有上盖(3),所述电容芯包(4)顶端与顶部绝缘端子(1)相连,所述电容芯包(4)顶端与接地端子(5)相连从而实现与外壳等电位联结,所述顶部绝缘端子(1)与上盖(3)的上下端配合处设有装配底座(6)和密封圈,所述电容芯包(4)底端设有电工圆纸板(8)与金属曲面垫(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阻尼吸收回路用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芯包(4)包括下电容芯子(11)、上电容芯子(12)、上定位套(13)、下定位套(14)、支撑圆电工纸板(15)、上固定树脂板(16)、上定位环(17)、中定位环(18)、下定位环(19)、压力隔离装置(20)、柔性线缆(21)、高压绝缘套管(22)、连接铜排(23)、绝缘保护套(24),所述绝缘保护套(24)的内部设置有下电容芯子(11)和上电容芯子(12),所述下电容芯子(11)与上电容芯子(12)之间通过连接铜排(23)进行串联连接,所述下电容芯子(11)与上电容芯子(12)之间通过支撑圆电工纸板(15)、上固定树脂板(16)、上定位环(17)、中定位环(18)、下定位环(19)进行固定,所述下电容芯子(11)与压力隔离装置(20)及上电容芯子(12)与柔性线缆(21) 通过锡焊的方式连接,所述下电容芯子(11)的底部设置有下定位套(14),所述上电容芯子(12)的顶部设置有上定位套(13),所述压力隔离装置(20)的外表面套设有高压绝缘套管(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伟李好群戴永然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华智电力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