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473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芯子和外壳,外壳的顶端开口,电容器芯子通过灌胶固定在外壳内部,电容器芯子的左右端面分别设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通过开口伸出外壳外部,外壳内侧面的底部设有卡位荆条,卡位荆条用于夹住电容器芯子使其与外壳的内底面和内侧面均具有一定的间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卡位荆条夹住电容器芯子使其与外壳的内底面和内侧面均具有一定的间隔,灌胶后使电容器芯子四周有足够的胶保护层,从而提升产品在高温高湿环境的使用寿命。升产品在高温高湿环境的使用寿命。升产品在高温高湿环境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电容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容器
,具体地涉及一种薄膜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薄膜电容器具有无极性、绝缘阻抗很高、频率特性优异、介质损失很小等优点,是一种性能优秀的电容器,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子、家电、通讯、电力、电气化铁路、混合动力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各个行业中。
[0003]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常被应用在厨房家电、电表、风电等潮湿环境下,因此要求金属化薄膜电容器能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行使用。
[0004]目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生产的常规工艺,大多采用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外壳,再用酸酐类环氧树脂封装;酸酐类环氧树脂固化后的高温吸水率(100度的沸水)远小于PBT外壳,因此,需保证灌胶后,电容器芯子四周有足够厚的胶保护层才能满足该金属化薄膜电容器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行使用。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电容器芯子装配时容易偏移而靠近或贴于外壳,导致该位置的环氧树脂保护层过薄甚至没有,从而对电容器芯子的保护不足,影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在“高温高湿”下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产品在高温高湿环境的使用寿命的薄膜电容器用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芯子和外壳,外壳的顶端开口,电容器芯子通过灌胶固定在外壳内部,电容器芯子的左右端面分别设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通过开口伸出外壳外部,外壳内侧面的底部设有卡位荆条,卡位荆条用于夹住电容器芯子使其与外壳的内底面和内侧面均具有一定的间隔。
[0007]进一步的,所述间隔为0.5

2.0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结构,外壳的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卡位荆条的数量为多个,分别设置在外壳的前后内侧壁的底部,用于夹住电容器芯子的外周面。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卡位荆条的数量为4个,两两设置在外壳的前后内侧壁的底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卡位荆条的与电容器芯子接触的面为斜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脚设有凸出于电容器芯子左端面的第一凸出部,第二引脚设有凸出于电容器芯子右端面的第二凸出部。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左右内侧壁分别设有上下延伸且贯穿至顶部的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分别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由引脚进行弯折成型。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为塑料外壳。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外壳采用PBT材料制成。
[0016]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设置卡位荆条夹住电容器芯子使其与外壳的内底面和内侧面均具有一定的间隔,灌胶后使电容器芯子四周有足够的胶保护层,有效提升产品的抗高温高湿能力,从而提升产品在高温高湿环境的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省略灌胶的结构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省略灌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省略灌胶的剖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省略灌胶的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薄膜电容器芯子和引脚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6]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

6所示,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芯子2和外壳1,外壳1的顶端(以图3的方向为基准)开口,电容器芯子2通过灌胶(图中未示出)固定在外壳1内部,电容器芯子2的左右端面分别设有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第一引脚31和第二引脚32分别通过开口伸出外壳1外部,外壳1内侧面的底部设有卡位荆条11,卡位荆条11用于夹住电容器芯子2使其与外壳1的内底面和内侧面均具有一定的间隔,灌胶后,间隔内填充满胶层,从而使电容器芯子2四周有足够的胶保护层,有效提升产品的抗高温高湿能力,从而提升产品在高温高湿环境的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
[0028]优选的,本具体实施例中,间隔为0.5

2.0mm,既保证电容器芯子2四周有足够厚的胶保护层,有效提升产品的抗高温高湿能力,从而提升产品在高温高湿环境的使用寿命,又避免间隔过大,导致外壳尺寸过大,且用胶量过多,成本升高。但并不以此为限。
[0029]本具体实施例中,外壳1为长方体结构,顶端开口设置,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但并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外壳1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如正方体结构等。
[0030]本具体实施例中,卡位荆条11的数量为多个,分别设置在外壳1的前后内侧壁的底部,且上下延伸设置,用于夹住电容器芯子2的外周面,结构设计合理,使得电容器芯子2的夹持更稳定。但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卡位荆条11也可以设置在外壳1的其它内侧面。
[0031]进一步的,本具体实施中,卡位荆条11的数量为4个,两两设置在外壳1的前后内侧壁的底部,即外壳1的前内侧壁的底部设有两个卡位荆条11,两个卡位荆条1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外壳1的后内侧壁的底部也设有两个卡位荆条11,两个卡位荆条11也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提高电容器芯子2的夹持稳定性,但并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卡位荆条11的数量可以多于4个,也可以少于4个。
[0032]本具体实施例中,外壳1的前内侧壁的底部的两个卡位荆条11与外壳1的后内侧壁的底部的两个卡位荆条11分别两两相对设置,但并不以此为限。
[0033]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卡位荆条11的与电容器芯子2接触的面111为斜面,即卡位荆条11由上至下逐渐向外壳1内延伸,不仅便于装配电容器芯子2,使其卡紧在卡位荆条11之间,且电容器芯子2与卡位荆条11接触的面积很小(在上下方向上,接近于点接触),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抗高温高湿能力,从而提升产品在高温高湿环境的使用寿命,同时还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芯子和外壳,外壳的顶端开口,电容器芯子通过灌胶固定在外壳内部,电容器芯子的左右端面分别设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分别通过开口伸出外壳外部,其特征在于:外壳内侧面的底部设有卡位荆条,卡位荆条用于夹住电容器芯子使其与外壳的内底面和内侧面均具有一定的间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为0.5

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结构,外壳的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卡位荆条的数量为多个,分别设置在外壳的前后内侧壁的底部,用于夹住电容器芯子的外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荆条的数量为4个,两两设置在外壳的前后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德旺郭梅丽
申请(专利权)人:智新电子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