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存储器的S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电路单元,尤其涉及6晶体管双端口SRAM单元。
技术介绍
通常,SRAM的数据存储不像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那样需要额外的刷新,这是因为SRAM采用闭锁型单元。一般来说,由6个晶体管构成的单端口SRAM用作一个单元电路。此时,RAM内嵌式TFT LCD驱动器通常进行下列两大操作其一是向RAM区写入需要显示的数据的操作,其二是读取RAM中数据的操作。通过输出驱动器定时读取并输出RAM中的数据,以便在LCD面板上扫描。如果这种RAM内嵌式TFT LCD驱动器采用6晶体管单端口SDRAM单元,读取数据扫描时容易和写入操作相冲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采用双端口SRAM单元。图1是6晶体管单端口SRAM单元的电路图,图2是8晶体管双端口SRAM单元的电路图。请参照图1,存储单元100包括两个存取晶体管N02A和N02B,分别连接存储节点cellA和位线BL,以及存储节点cellB和位线BLX,其开关状态经由字线WL取决于一个信号,还包括四个晶体管P00、P01、N00以及N01,用于配置存储节点cell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端口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单元,包括:写入区,具有一个晶体管,用于根据来自字线的控制信号,输入来自位线的数据输入信号;数据存储区,包括3个晶体管,用于通过所述写入区存储来自外部的数据输入信号;以及读取区,包 括两个晶体管,用于根据来自公共线的控制信号,读取所述数据存储区中存储的数据输入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4-3-31 10-2004-00221941.一种双端口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单元,包括写入区,具有一个晶体管,用于根据来自字线的控制信号,输入来自位线的数据输入信号;数据存储区,包括3个晶体管,用于通过所述写入区存储来自外部的数据输入信号;以及读取区,包括两个晶体管,用于根据来自公共线的控制信号,读取所述数据存储区中存储的数据输入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端口SRAM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和字线相耦接,第一晶体管的一个端口和一根位线相连,另一端口和一个与所述数据存储区耦接的晶体管相耦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端口SRAM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存储区包括第二晶体管,其栅极与上述第一晶体管的另一端口上的第一节点相耦接,漏极和源极分别与第一供电电压以及第二节点相连;第三晶体管,其栅极和上述第二节点相连,漏极和源极分别与上述第一节点和第二供电电压相耦接;以及第四晶体管,其栅极和上述第一节点相连,漏极和源极分别与上述第一节点和第二供电电压相耦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端口SRAM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区包括第五晶体管,其栅极与上述第二节点相耦接,漏极和源极分别与第三节点以及第二供电电压相连;以及第六晶体管,其栅极和公共线C相连,漏极和源极分别耦接到承载数据的数据线D以及第三节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端口SRAM单元,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三、第四、第五以及第六晶体管为NMOS晶体管,第二晶体管为PMOS晶体管。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端口SRAM单元,其特征在于,在信号输出前,所述数据线被上拉到逻辑高电压电平。7.一种双端口SRAM单元,包括写入区,具有一个晶体管,用于根据来自字线的控制信号,输入来自位线的数据输入信号;数据存储区,包括第二、第三和第四晶体管,其中第二晶体管和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口相耦接,第三晶体管进行与第二晶体管相反的操作,第四晶体管进行与第三晶体管相反的操作,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口、第二晶体管的输入端口、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以及第四晶体管的栅极都和第一节点相耦接,第三晶体管的输入端口、第四晶体管的输出端口都和第二节点相耦接,所述第一节点的信号电平与第二节点的信号电平反相;以及读取区,包括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其中其栅极和第二节点相耦接的第五晶体管进行下拉操作,其栅极受公共线操作的第六晶体管和第五晶体管相耦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炳日,
申请(专利权)人:海力士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