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辊机后轴配置液压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624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悬辊机后轴配置液压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内设有主轴,所述主轴内固定套设有悬辊轴,所述悬辊轴贯穿于主轴设置,所述悬辊轴位于固定柱外左侧固定套设有皮带轮,所述悬辊轴位于固定柱外右侧固定套设有连接轴,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套设有和悬辊轴上一样的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设置,所述底座上转动设有龙门架,所述龙门架位于固定柱的右侧设置,且所述连接轴通过连接装置与龙门架连接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悬辊轴副轴与龙门架为可控制式液压连接方式,减少装置的磨损,方便工人控制。方便工人控制。方便工人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辊机后轴配置液压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悬辊机
,尤其涉及悬辊机后轴配置液压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悬辊机是利用辊子模具和悬辊轴转动产生的压力和离心力制造钢筋混凝土管材的一种半自动化机械,主要由龙门架、悬辊轴、主机架、电机以及相关的电控装置组成,主机架悬挂着悬辊轴,悬辊轴是由主轴+副轴组成的,悬辊机的生产周期短,效率高,将混凝土直接铺设在悬辊机上易成型,给根管材只需要3

5分钟快速转时间即可完成,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运行平稳,故障低,寿命长。但是传统的悬辊机为了保证悬辊轴的前头不下沉,副轴的尾端是用一个轴承来固定死,这种机型的弊端就是,龙门架、悬挂、尾部这三点必须在一条线上,随着机器的磨损老化,这三点慢慢的就会发生位移,不在一条线上就会导致相对薄弱的副轴断裂,后期维修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副轴的尾端是用一个轴承来固定死,随着机器的磨损老化,龙门架、悬挂、副轴上相对薄弱的副轴断裂,而提出的悬辊机后轴配置液压组件。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悬辊机后轴配置液压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内设有主轴,所述主轴内固定套设有悬辊轴,所述悬辊轴贯穿于主轴设置,所述悬辊轴位于固定柱外左侧固定套设有皮带轮,所述悬辊轴位于固定柱外右侧固定套设有连接轴,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套设有和悬辊轴上一样的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设置,所述底座上转动设有龙门架,所述龙门架位于固定柱的右侧设置,且所述连接轴通过连接装置与龙门架连接设置,所述悬辊轴位于固定柱与龙门架之间套设有辊子模具。
[0006]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在连接轴两侧对称设置的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滑动设有移动板,所述控制腔侧壁固定设有多个弹簧,多个所述弹簧的另一侧和移动板的上侧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移动板的下侧固定连接设有多个移动杆,多个所述移动杆贯穿于控制腔侧壁设置,多个所述移动杆位于连接轴外侧设有球形槽,所述球形槽内转动设有金属球,且所述金属球贯穿于球形槽设置。
[0007]优选地,所述连接轴内对称设有两个油腔,两个所述油腔和控制腔匹配设置,所述油腔内滑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贯穿于油腔和移动板固定连接设置,所述油腔的上侧壁固定连接设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内含有相应的控制油,所述进油管贯穿于连接轴和悬辊轴设置,所述油腔的右侧壁固定连接设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贯穿于连接轴和悬辊轴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底座上固定设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进油口通过软管与进油管连接设置,所述增压泵的出油口通过软管与出油管连接设置。
[0009]优选地,所述龙门架左侧固定连接设有把手。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连接轴内设置的连接装置,使悬辊轴和龙门架连接,为悬辊轴提供支点的同时,避免了悬辊轴和龙门架直接连接,造成相关零部件的磨损,通过在控制腔上设置的油腔以及相应的控制连接结构,通过增大进油管内的控制油的压力,使活塞移动,进而使悬辊轴和龙门架连接,仅仅通过控制增压泵,完成悬辊轴和龙门架的连接工作,工人随手就可以操作,简单方便,并且不用担心连接轴的任何问题的出现。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悬辊机后轴配置液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悬辊机后轴配置液压组件增压泵开启时的局部左视剖视图;
[0013]图3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14]图4为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0015]图中:1底座、2电机、3皮带轮、4软管、5皮带、6固定柱、7 辊子模具、8增压泵、9龙门架、10金属球、11连接轴、12悬辊轴、 13出油管、14进油管、15球形槽、16油腔、17活塞、18弹簧、19 控制腔、20移动板、21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参照图1

4,悬辊机后轴配置液压组件,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设有固定柱6,固定柱6内设有主轴,主轴内固定套设有悬辊轴 12,悬辊轴12贯穿于主轴设置,悬辊轴12位于固定柱6外左侧固定套设有皮带轮3,悬辊轴12位于固定柱6外右侧固定套设有连接轴 11,底座1上固定连接设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套设有和悬辊轴12上一样的皮带轮3,两个皮带轮3之间通过皮带5连接设置,启动电机2,在皮带5和皮带轮3的作用下,悬辊轴12旋转,开始工作,底座1上转动设有龙门架9,龙门架9位于固定柱6的右侧设置,龙门架9左侧固定连接设有把手,方便旋转龙门架9,且连接轴 11通过连接装置与龙门架9连接设置,连接装置包括在连接轴11两侧对称设置的控制腔19,控制腔19内滑动设有移动板20,控制腔 19侧壁固定设有多个弹簧18,多个弹簧18的另一侧和移动板20的上侧固定连接设置,移动板20的下侧固定连接设有多个移动杆21,多个移动杆21贯穿于控制腔19侧壁设置,多个移动杆21位于连接轴11外侧设有球形槽15,球形槽15内转动设有金属球10,且金属球10贯穿于球形槽设置,移动移动板20,使金属球10和龙门架9 接触,完成对悬辊轴12的固定,连接轴11内对称设有两个油腔16,两个油腔16和控制腔19匹配设置,油腔16内滑动设有活塞17,活
塞17贯穿于油腔16和移动板20固定连接设置,油腔16的上侧壁固定连接设有进油管14,进油管14内含有相应的控制油,进油管14 贯穿于连接轴11和悬辊轴12设置,油腔16的右侧壁固定连接设有出油管13,出油管13贯穿于连接轴11和悬辊轴12设置,通过向进油管14通入控制油,使活塞17向下移动,底座1上固定设有增压泵 8,增压泵8的进油口通过软管4与进油管14连接设置,增压泵8的出油口通过软管4与出油管13连接设置,用于控制进油管14内的控制油,悬辊轴12位于固定柱6与龙门架9之间套设有辊子模具7。
[0019]本技术中,在悬辊机未工作时,辊子模具7位于相应的晾晒位置,进行干燥清理的操作,开始工作时,打开龙门架9,利用相应的牵引机将辊子模具7放在悬辊轴12上,此为现有技术,不做多余的赘述,关闭龙门架9,开启增压泵8,增压泵8使进油管14内的压力增大,推动油腔16内的活塞17向下运动,活塞17带动固定连接的移动板20向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悬辊机后轴配置液压组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设有固定柱(6),所述固定柱(6)内设有主轴,所述主轴内固定套设有悬辊轴(12),所述悬辊轴(12)贯穿于主轴设置,所述悬辊轴(12)位于固定柱(6)外左侧固定套设有皮带轮(3),所述悬辊轴(12)位于固定柱(6)外右侧固定套设有连接轴(11),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设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套设有和悬辊轴(12)上一样的皮带轮(3),两个所述皮带轮(3)之间通过皮带(5)连接设置,所述底座(1)上转动设有龙门架(9),所述龙门架(9)位于固定柱(6)的右侧设置,且所述连接轴(11)通过连接装置与龙门架(9)连接设置,所述悬辊轴(12)位于固定柱(6)与龙门架(9)之间套设有辊子模具(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辊机后轴配置液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在连接轴(11)两侧对称设置的控制腔(19),所述控制腔(19)内滑动设有移动板(20),所述控制腔(19)侧壁固定设有多个弹簧(18),多个所述弹簧(18)的另一侧和移动板(20)的上侧固定连接设置,所述移动板(20)的下侧固定连接设有多个移动杆(21),多个所述移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张建华范瑞迎李若成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市人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