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春玩专利>正文

**带机启盒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539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回带机启盒缓冲装置,包括有一套管及一拉杆。套管呈中空管状,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封闭端开一通气孔,套管上枢接钮与回带机之底板枢接;拉杆一端设有衔钮与带盒相互枢接,另一端设有一环状凹槽并套接一橡皮环,其套合于上述套管内侧。因此,带盒可因拉杆上橡皮环于套管内产生之阻尼而缓缓升起,避免了带盒突然弹起而损害回带机构件。(*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迥带机的启盒缓冲装置。目前一般迥带机的带盒在迥带完毕后,是靠弹簧将其弹起,而为避免弹簧突然弹起之力量使带盒与其他构件产生冲击而遭致损害,因而通常设有缓冲装置,用以吸收弹簧之力量,而令带盒缓缓升起。该种缓冲装置最普遍是利用油压,籍油压之阻尼而达到带盒缓慢升起之目的,但由于此种油压缓冲装置,仍然存在构造复杂,组装检修不便,成本较高之缺点。因此有人想以气压式缓冲装置替代,如附图说明图1中迥带机之气压式起闸缓冲装置,该方案籍气囊之吸气较慢,排气较快之原理设计,虽然可改善油压式之缺点,但仍然存在稳定性不够、故障率较高之缺点。本技术之主要目的要克服上述已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其结构更趋简化,检修更为简易的迥带机之启盒缓冲装置。本技术为达到上述之目的,创造的迥带机之启盒缓冲装置包括有一套管,呈中空管状,一端为开放,另一端则为封闭,而于封闭端上开设一通气孔,另外套管上设有枢接钮,与迥带机的底板相互枢接;有一拉杆,一端设有衔接钮,与带盒相互枢接,另一端系套接于上述套管内侧,其前端适当位置处设有一环状凹槽,并于环状凹槽上套接有一橡皮环。因此,带盒因拉杆上的橡皮环于套管内产生之阻尼而缓缓升起,避免了带盒突然弹起而损害迥带机构件。本技术之附图图面说明如下图1为迥带机之气压式起闸缓冲装置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之套管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之拉杆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之橡皮环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之立体组合图。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参阅图2,带盒(1)上设有衔接孔座(11),带盒内可承装录象带(12);底板(2)上设有枢接孔座(21);缓冲装置(3)由一套管(31)及一拉杆(41)所组成。如图3所示,套管(31)呈中空管状、具有一开放端(311)及一封闭端(312),封闭端(312)上设有一通气孔(313),另外靠近封闭端(312)处设置有枢接钮(314),枢接钮(314)可以卡接于底板(2)之枢接孔座(21)上。如图4所示,其中拉杆(41)之一端具有一环状凹槽(411),而环状凹槽(411)之前端为一顶部(412),该顶部(412)之另一端则设置有一衔接钮(414),衔接钮(414)而与带盒(1)上之衔接孔座(11)相互枢接。如图5所示,橡皮环(415)可套设于拉杆(41)之环状凹槽(411)上,该橡皮环(415)具有一斜削之园弧面(416)。组立时请参阅图2及图6所示,首先将套管(31)的枢接钮(314)与底板(2)之枢接孔座(21)相互枢接,其次,将拉杆(41)的衔接钮(414)与带盒(1)之衔接孔座(11)相互枢接,最后将拉杆(41)插入套管(31)而完成组装。由于拉杆(41)之顶部(412)为斜削面,而且橡皮环(415)上亦有一园弧面(416)。当欲盖合带盒(1)时,而减少摩擦阻力,同时由于套管(31)之底部设有通气孔(313),套管(31)内空气亦可由通气孔(313)排出,而当迥带完毕,带盒(1)受弹簧之弹力顶起时,拉杆(41)上橡皮环(415)则会与套管(31)之内壁产生较大之摩擦,更由于会由通气孔(313)产生吸气动作,而使拉杆(41)缓缓地在套管(31)内滑动,从而带盒(1)可得稳定之启盒效果。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既能达到启盒缓冲效果,又能使其结构简单、检修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迥带机启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一套管,一端为开放,另一端则为封闭,而于封闭端上开设一通气孔,另外套管上设有枢接钮,与迥带机的底板相互枢接;有一拉杆;一端设有衔接钮,与带盒相互枢接,另一端系套接于上述套管内侧,其前端适当位置处设有一环状凹槽,并于环状凹槽上套接有一橡皮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迥带机启盒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一套管,一端为开放,另一端则为封闭,而于封闭端上开设一通气孔,另外套管上设有枢接钮,与迥带机的底板相互枢接;有一拉杆;一端设有衔接钮,与带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春玩
申请(专利权)人:叶春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