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壳体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208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箱壳体压铸模具,包括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底部设置有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中包括固定在凹槽内壁底部底座,底座前方的左侧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底座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凹槽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变速箱压铸技术领域。该变速箱壳体压铸模具,通过脱模机构的设置,使得滑板向上滑动并顶起压铸板,进一步使得压铸成型后的变速箱壳体被顶出凹槽,实现脱模,避免了变速箱壳体脱模时容易卡在凹槽内部的现象,提升了生产效率。提升了生产效率。提升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箱壳体压铸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变速箱压铸
,具体为一种变速箱壳体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变速箱在汽车中常称为“变速箱”;在工业机械中常称为“变速机”,是进行机械动力转换的机械或液压设备。
[0003]现有汽车变速箱的壳体在压铸成型后,脱模时容易卡在凹槽内部,造成脱模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变速箱壳体压铸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壳体压铸模具,解决了现有变速箱壳体脱模时容易卡在凹槽内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变速箱壳体压铸模具,包括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底部设置有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中包括固定在凹槽内壁底部底座,所述底座前方的左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底座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凹槽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底部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外表面与移动块的前侧转动连接,所述滑板底部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外表面与滑块的前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螺纹杆的右端贯穿挡板并延伸至挡板的右侧,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与挡板的内表面转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凹槽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
[0007]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滑槽的内表面之间滑动连接有压铸板,所述下模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液压杆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模座。
[0009]优选的,所述上模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冲压头,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且位于挡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座。
[0010]优选的,所述电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螺纹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壳体压铸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变速箱壳体压铸模具,通过在启动电机,使得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同时螺纹杆带动移动块沿着螺纹杆的外表面向左移动,同时移动块带动第一转杆转动,同时第一
转杆带动滑板向上滑动,同时滑板带动第二转杆转动,进一步的第二转杆带动滑块沿着第一滑槽滑动,通过脱模机构的设置,使得滑板向上滑动并顶起压铸板,进一步使得压铸成型后的变速箱壳体被顶出凹槽,实现脱模,避免了变速箱壳体脱模时容易卡在凹槽内部的现象,提升了生产效率。
[0014](2)、该变速箱壳体压铸模具,通过压铸板、第二滑槽和冲压头的配合使用,使得冲压头在压铸变速箱壳体时,使得壳体得到固定,通过压铸板的设置,避免了壳体与滑板之间的刚性接触,延长了脱模机构的使用寿命,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中:1

下模板、2

下模座、3

凹槽、4

脱模机构、41

底座、42

第一滑槽、43

滑块、44

螺纹杆、45

移动块、46

滑板、47

第一转杆、48

第二转杆、49

挡板、5

转轴、6

第二滑槽、7

压铸板、8

液压杆、9

上模板、10

上模座、11

冲压头、12

电机座、13

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变速箱壳体压铸模具,包括下模板1,下模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座2,下模座2的顶部开设有凹槽3,凹槽3内壁的底部设置有脱模机构4;脱模机构4中包括固定在凹槽3内壁底部底座41,底座41前方的左侧开设有第一滑槽42,第一滑槽4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43,滑块43与第一滑槽42的尺寸相适配,底座41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4,螺纹杆4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45,凹槽3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板46,滑板46与凹槽3内壁的尺寸相适配,滑板46底部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47,第一转杆47的外表面与移动块45的前侧转动连接,滑板46底部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48,第二转杆48的外表面与滑块43的前侧转动连接,底座4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49,螺纹杆44的右端贯穿挡板49并延伸至挡板49的右侧,螺纹杆44的外表面与挡板49的内表面转动连接,第一转杆47与第二转杆48之间通过转轴5转动连接,凹槽3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槽6,两个第二滑槽6的内表面之间滑动连接有压铸板7,压铸板7与第二滑槽6内壁的尺寸相适配,压铸板7的顶部用于放置变速箱壳体原料,下模板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液压杆8,液压杆8为现有技术,受外部开关控制,且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两个液压杆8的顶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上模板9,上模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模座10,上模座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冲压头11,冲压头11可对变速箱壳体原料进行压铸,硬度很高,底座41顶部的右侧且位于挡板49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座12,电机座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13,电机13为三相异步电机,受外部开关控制,且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电机1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螺纹杆44的右端固定连接。
[0021]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2]工作时,首先将变速箱壳体原料放置在压铸板7的顶部,进一步的启动液压杆8,使得液压杆8带动上模板9和上模座10向下移动,同时上模座10带动冲压头11向下冲压壳体进行压铸,当压铸完成后,进一步启动电机13,使得电机13带动螺纹杆44沿着挡板49的内表面转动,同时螺纹杆44带动移动块45沿着螺纹杆44的外表面向左移动,同时移动块45带动第一转杆47转动,同时第一转杆带动滑板46沿着凹槽3的内壁向上滑动,同时滑板46带动第二转杆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壳体压铸模具,包括下模板(1),所述下模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模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2)的顶部开设有凹槽(3),所述凹槽(3)内壁的底部设置有脱模机构(4);所述脱模机构(4)中包括固定在凹槽(3)内壁底部底座(41),所述底座(41)前方的左侧开设有第一滑槽(42),所述第一滑槽(42)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43),所述底座(41)的右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4),所述螺纹杆(4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45),所述凹槽(3)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滑板(46),所述滑板(46)底部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47),所述第一转杆(47)的外表面与移动块(45)的前侧转动连接,所述滑板(46)底部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48),所述第二转杆(48)的外表面与滑块(43)的前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41)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挡板(49),所述螺纹杆(44)的右端贯穿挡板(49)并延伸至挡板(49)的右侧,所述螺纹杆(44)的外表面与挡板(49)的内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友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拓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