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门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156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气门阀装置,其可防止已从节气门阀的上端部侧滴下的水分在节气门阀的外周的大范围内结冰。节气门阀装置包括:节气门本体,在上下方向上延长;以及节气门阀,转动自如地设置在节气门本体;节气门阀具有转动自如地支撑在节气门本体的节气门轴、及节气门轴的两侧的节气门阀体,节气门阀体包含上侧阀体部及下侧阀体部,其中,在节气门本体的内壁面、上侧阀体部的上表面、节气门轴、及下侧阀体部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用于将已滴下至节气门本体的内壁面的上侧阀体部的附近的水分朝下侧阀体部的下方依次引导的水分引导凹部(引导凹部、引导凹部、引导槽、引导凹部)。部(引导凹部、引导凹部、引导槽、引导凹部)。部(引导凹部、引导凹部、引导槽、引导凹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气门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节气门阀装置,其具有构成在上下方向上延长的进气通道的一部分的节气门本体。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等车辆中,已知有一种使从内燃机(发动机)的燃烧室漏出并滞留在曲柄箱内的窜气回流至进气系统来进行再燃烧的窜气回流装置。在所述窜气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水分,因此当在进气通道中流动的进气的温度低时,有时已被从在进气通道开口的窜气回流通道的喷出口喷出的窜气得到冷却,由此产生凝结水。
[0003]另外,当进气通道在上下方向上延长、且节气门阀在全闭位置上相对于水平斜向地设置时,在如喷出口在已倾斜的节气门阀的上侧的端部(以下称为“上端部”)的上游侧开口那样的布局的情况下,存在凝结水在节气门本体的内周面中传导,并扩散至节气门阀与节气门本体之间的间隙(以下称为“节气门间隙”)的可能性。而且,在内燃机停止后,当环境温度已变成冰点以下时,存在已扩散至节气门间隙的凝结水结冰,节气门阀陷入无法运转的情况。
[0004]另外,也存在凝结水沿着节气门阀的外周,流入节气门轴的支撑部并结冰的可能性,在此情况下,结冰的解除变得特别困难。
[0005]针对此种问题,以往设为如将窜气回流通道的喷出口配置在已倾斜的节气门阀的下侧的端部(以下称为“下端部”)的上游侧那样的布局,防止在节气门本体中传导并已滴下至节气门阀的凝结水沿着节气门阀的外周扩散。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内燃机的进气系统中,在配置在节气门阀的上游侧的空气滤清器壳的底面设置引导用流路,所述引导用流路用于将水流引导至进气通道的在圆周方向上远离节气门轴的支撑部的部位,由此凝结水在进气通道中传导并被引导至节气门阀的下端部侧。
[0006][现有技术文献][0007][专利文献][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

1225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10]但是,在决定内燃机的配管布局方面,如以往那样将窜气回流通道的喷出口始终配置在已倾斜的节气门阀的下端部侧成为一种制约,因此并不理想。另外,在其他构成零件的配置的关系方面,也存在难以设为此种布局的情况,在将窜气回流通道的喷出口配置在节气门阀的上端部侧的情况下,难以处理所述凝结水的问题。
[0011]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即便可将在比空气滤清器壳更上游侧产生的凝结水引导至节气门阀的下端部侧,当在比空气滤清器壳更下游侧设置有窜气回流通道的喷出口时,也难以应对从所述喷出口滴下的凝结水。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必须将
设置在空气滤清器壳的底面的引导用流路始终配置在节气门阀的下端部侧,因此在布局的关系方面,当凝结水朝节气门阀的上端部侧滴下时,难以处理所述问题。
[0012]本技术是为了解决此种课题而形成的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气门阀装置,所述节气门阀装置即便在水分已从节气门阀的朝上方倾斜的端部侧滴下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已滴下的水分在包含节气门间隙或节气门轴的支撑部的大范围内结冰,由此可提升配管布局的自由度。
[0013][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4]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1的节气门阀装置1包括:节气门本体2,构成在上下方向上延长的进气通道的一部分;以及节气门阀3,转动自如地设置在节气门本体2,用于将进气通道开闭;节气门阀3具有:节气门轴4,转动自如地支撑在节气门本体2,大致水平地延长;以及圆盘状的节气门阀体,一体地设置在节气门轴4的与轴线正交的方向的两侧,在将进气通道以全闭状态封闭的全闭位置上,相对于水平斜向地延长;节气门阀体包含上侧阀体部5及下侧阀体部6,所述上侧阀体部5及下侧阀体部6在全闭位置上分别配置在比节气门轴4更上方及更下方,其中,在节气门本体2的内壁面、上侧阀体部5的上表面、节气门轴4、及下侧阀体部6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用于将已滴下至节气门本体2的内壁面的上侧阀体部5的附近的水分W朝下侧阀体部6的下方依次引导的水分引导凹部(引导凹部7a、引导凹部7b、引导槽7c、引导凹部7d)。
[0015]根据所述结构,在节气门本体的内壁面、节气门阀的上侧阀体部的上表面、节气门轴、及节气门阀的下侧阀体部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水分引导凹部。而且,已滴下至节气门本体的内壁面的上侧阀体部的上游侧的水分在节气门本体、上侧阀体部、节气门轴及下侧阀体部的各水分引导凹部中依次传导,并被朝下侧阀体部的下方引导。由此,即便在水分已滴下至节气门阀的上侧阀体部侧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已滴下的水分大范围地传导至节气门间隙或节气门轴的支撑部,并结冰。另外,由此可将窜气回流通道的喷出口等有可能产生凝结水的配管配置在节气门阀的上侧阀体部侧,可提升配管布局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实施方式的节气门阀装置的概略的平面图。
[0017]图2是图1的A

A剖面图。
[0018][符号的说明][0019]1:节气门阀装置
[0020]2:节气门本体
[0021]3:节气门阀
[0022]4:节气门轴
[0023]5:上侧阀体部
[0024]6:下侧阀体部
[0025]7a、7b、7d:引导凹部
[0026]7c:引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节气门阀装置1成为内燃机的进气通道在上下方向上延长的下流结构,节气门本体2构成进气通道的一部分。节气门阀装置1的上方成为进气通道的上游侧,下方成为进气通道的下游侧。在上游侧的进气通道,设置有空气滤清器或窜气回流通道的喷出口(均未图示)。在下游侧的进气通道,经由进气歧管而连通有内燃机的各气缸的进气导管(均未图示)。
[0028]节气门本体2为圆筒状,其内部空间与上游侧及下游侧的进气通道连通。具有节气门轴4及圆盘状的节气门阀体的节气门阀3经由节气门轴4而转动自如地设置在所述节气门本体2的内部。节气门轴4穿过节气门本体2内的进气通道的中央部,大致水平地延长,由设置在节气门本体2内的支撑部(未图示)支撑。
[0029]节气门阀3通过马达(未图示)来将节气门轴4作为中心进行转动,由此将进气通道开闭,根据其旋转角度来调整穿过进气通道的空气(进气)的流量。在图1及图2中表示节气门阀3已将进气通道在全闭位置上封闭的全闭状态,在图中,虽然看上去节气门阀3的外缘部与节气门本体2的内壁面接触,但实际上,为了确保顺畅的转动,在节气门阀3与节气门本体2的内壁面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
[0030]节气门阀体在节气门阀3的全闭位置上,相对于水平略微斜向地倾斜并延长,在此状态下,具有位于节气门轴4的上方的上侧阀体部5、及位于节气门轴4的下方的下侧阀体部6。
[0031]在节气门本体2的内壁面,在节气门阀3的上侧阀体部5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已从上游侧滴下的水分W朝上侧阀体部5引导的引导凹部7a。引导凹部7a以在与节气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气门阀装置,包括:节气门本体,构成在上下方向上延长的进气通道的一部分;以及节气门阀,转动自如地设置在所述节气门本体,用于将所述进气通道开闭;所述节气门阀具有:节气门轴,转动自如地支撑在所述节气门本体,大致水平地延长;以及圆盘状的节气门阀体,一体地设置在所述节气门轴的与轴线正交的方向的两侧,在将所述进气通道以全闭状态封闭的全闭位置上,相对于水平斜向地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菊地隆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