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挡风窗开口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7470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6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挡风窗开口检具,包括碳纤维架,外轮廓成梯形;连接部,设置在碳纤维架的外框上;包覆部,设置在碳纤维架的四个顶角上;若干检测部,分别设置在连接部和包覆部上,设有洞口检测面、面差检测面和阶梯槽检测面;若干定位部,分别设置在包覆部上;若干按压夹钳,分别设置在连接部和包覆部上,正对检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用一套检具对焊接形成的前挡风开口进行检测,又可以模拟前挡风玻璃对安装匹配性进行检测。前挡风玻璃对安装匹配性进行检测。前挡风玻璃对安装匹配性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挡风窗开口检具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挡风窗开口检具。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车架通过各个零部件焊接固定为一体,前挡风窗开口由左A柱、右A柱、顶盖、机舱压力室盖板围城。因此四个零部件焊接完成后需要使用开口检具检测焊接形成的开口尺寸是否满足要求。目前常规的开口检具结构较为复杂,重量较重,检测时较为不便。
[0003]前挡风玻璃是安装在前挡风窗开口的阶梯槽内,常规的开口检具只能对前挡风窗开口的洞口进行检查,无法对阶梯槽进行检测,因此经常出现焊接形成的前挡风窗开口的洞口满足检测要求,但是前挡风玻璃无法安装到或达标安装到前挡风窗开口的阶梯槽内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汽车前挡风窗开口检具,可以使用一套检具对焊接形成的前挡风开口进行检测,又可以模拟前挡风玻璃对安装匹配性进行检测。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汽车前挡风窗开口检具,包括,
[0007]碳纤维架,外轮廓成梯形;
[0008]连接部,设置在碳纤维架的外框上;
[0009]包覆部,设置在碳纤维架的四个顶角上;
[0010]若干检测部,分别设置在连接部和包覆部上,设有洞口检测面、面差检测面和阶梯槽检测面;
[0011]若干定位部,分别设置在包覆部上;
[0012]若干按压夹钳,分别设置在连接部和包覆部上,正对检测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架包括,
[0014]内骨架,成米字形;
[0015]外框架,成梯形,四个内角与内骨架的四个斜向外伸杆的末端固接;所述连接部设置在外框架上;所述包覆部设置在外框架的四个顶角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外套在外框架上;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穿过凹槽的第一连接孔;所述外框架上设有与连接孔匹配的第二连接孔;第一固定螺钉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将连接部与外框架固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外框架的每条边上设有三个连接部;所述外框架上相对的两条边上均设有两个按压夹钳,两个按压夹钳分别设置在外框架的边的两侧的连接部上。
[0018]进一步地,所述检测部包括,
[0019]连接杆,沿其长度方向成一列排布设置有若干螺纹孔;所述连接部和包覆部上设
有与螺纹孔对应的螺纹槽;所述连接杆通过螺钉固定在连接部或包覆部上;
[0020]检测块,与连接杆的外伸端固接;所述检测块的下表面为面差检测面,正对开口阶梯槽台阶面,所述检测块的内侧面为洞口检测面,与开口的边缘齐平;所述检测块的外侧面为阶梯槽检测面,正对开口阶梯槽的踢脚面。
[002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包括,
[0022]固定杆,沿其长度方向成一列排布设置有若干螺纹孔;
[0023]外伸杆,与固定杆固接,其轴线与固定杆的轴线成夹角,其末端斜向下指向待检测的部件;末端与检测块固接。
[0024]进一步地,所述包覆部的侧面设有L形的缺口,所述缺口外套包覆外框架的顶角;所述包覆部上设有穿过缺口的第三连接孔;所述外框架上设有与第三连接孔对应的第四连接孔;第二固定螺钉穿过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将包覆部与外框架固接。
[0025]进一步地,与包覆部连接的检测部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部设置在定位孔内,通过按压夹钳顶压待检测部件使得其被限位在定位孔内。
[0026]进一步地,所述包覆部上设有基准孔,所述基准孔内设有基准套。
[0027]进一步地,所述包覆部和连接部通过碳纤维布外套固定在碳纤维架上,碳纤维布和碳纤维架上涂覆有胶水。
[002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0029]碳纤维架整体质量较轻,结构强度大,使用手持移动检测,检测部设置在连接部和包覆部上可以对开口的四周轮廓进行全面的检测,同时检测部上的洞口检测面可以对开口的洞口边缘进行尺寸和形状检测,面差检测面可以对前挡风玻璃与阶梯槽匹配度进行检测,阶梯槽检测面可以检测阶梯槽的外轮廓是否满足前挡风玻璃外轮廓的安装,这样就实现了既对焊接形成的洞口检测,又可以对后续前挡风玻璃安装的匹配性检测。
[0030]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0031]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
[0032]图1为实施例中汽车前挡风窗开口检具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实施例中汽车前挡风窗开口检具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图4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图4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1.内骨架;2.外框架;3.连接部;31.凹槽;32.第一连接孔;4.包覆部; 41.缺口;42.第三连接孔;43.定位孔;44.基准孔;511.固定杆;5111.螺纹孔;512. 外伸杆;52.检测块;521.洞口检测面;522.面差检测面;523.阶梯槽检测面;6.定位部;8.按压夹钳;10.基准套;100.左A柱,200.右A柱;300.顶盖;400.机舱压力室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40]实施例:
[0041]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汽车前挡风窗开口检具,包括,
[0042]碳纤维架,外轮廓成梯形;
[0043]连接部3,设置在碳纤维架的外框上;
[0044]包覆部4,设置在碳纤维架的四个顶角上;
[0045]若干检测部,分别设置在连接部3和包覆部4上,设有洞口检测面521、面差检测面522和阶梯槽检测面523;
[0046]若干定位部6,分别设置在包覆部4上;
[0047]若干按压夹钳8,分别设置在连接部3和包覆部4上,正对检测部。
[0048]碳纤维架整体质量较轻,结构强度大,使用手持移动检测,检测部设置在连接部3和包覆部4上可以对开口的四周轮廓进行全面的检测,同时检测部上的洞口检测面521可以对开口的洞口边缘进行尺寸和形状检测,面差检测面522可以对前挡风玻璃与阶梯槽匹配度进行检测,阶梯槽检测面523可以检测阶梯槽的外轮廓是否满足前挡风玻璃外轮廓的安装,这样就实现了既对焊接形成的洞口检测,又可以对后续前挡风玻璃安装的匹配性检测。
[0049]本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架包括,
[0050]内骨架1,成米字形;
[0051]外框架2,成梯形,四个内角与内骨架1的四个斜向外伸杆512的末端固接;所述连接部3设置在外框架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挡风窗开口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架,外轮廓成梯形;连接部,设置在碳纤维架的外框上;包覆部,设置在碳纤维架的四个顶角上;若干检测部,分别设置在连接部和包覆部上,设有洞口检测面、面差检测面和阶梯槽检测面;若干定位部,分别设置在包覆部上;若干按压夹钳,分别设置在连接部和包覆部上,正对检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挡风窗开口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架包括,内骨架,成米字形;外框架,成梯形,四个内角与内骨架的四个斜向外伸杆的末端固接;所述连接部设置在外框架上;所述包覆部设置在外框架的四个顶角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挡风窗开口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外套在外框架上;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穿过凹槽的第一连接孔;所述外框架上设有与连接孔匹配的第二连接孔;第一固定螺钉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将连接部与外框架固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挡风窗开口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的每条边上设有三个连接部;所述外框架上相对的两条边上均设有两个按压夹钳,两个按压夹钳分别设置在外框架的边的两侧的连接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挡风窗开口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包括,连接杆,沿其长度方向成一列排布设置有若干螺纹孔;所述连接部和包覆部上设有与螺纹孔对应的螺纹槽;所述连接杆通过螺钉固定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浩铭朱德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逸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