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变速器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变速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
,变速器是车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变速器的关键零件包括拨叉、拨叉轴、滑套、自锁弹簧和钢球等,拨叉固定设置于拨叉轴,滑套设有用于容置拨叉的凹槽,拨叉滑动位于凹槽,拨叉轴设有钢球限位槽,自锁弹簧将钢球压合于拨叉轴上的钢球限位槽,当拨叉轴克服自锁弹簧的弹性力带动拨叉和滑套沿轴向移动到某一挡位位置时,钢球从钢球限位槽脱出并位于换挡后对应的钢球限位槽内。换挡成功后,拨叉轴上的拨叉存在未处于滑套上的凹槽的中间位置的情况,此时会导致拨叉和滑槽的侧壁之间存在一定的接触应力,这个接触应力会导致拨叉与凹槽的侧壁之间相互磨损,当拨叉轴上的拨叉未处于滑套上的凹槽的中间位置时,也会导致钢球也未处于钢球限位槽的中间位置的现象,从而导致钢球和钢球限位槽的槽壁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接触应力,从而导致钢球和钢球限位槽的槽壁之间存在不必要的磨损,降低了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变速器的使用寿命。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变速器包括拨叉(1)和滑套(2),所述拨叉(1)固定设置于拨叉轴(3),所述滑套(2)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拨叉(1)的凹槽(21),所述拨叉(1)滑动位于所述凹槽(21),所述拨叉轴(3)能带动所述拨叉(1)沿轴向在所述凹槽(21)内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拨叉(1)处于待测挡位时,沿第一方向对所述拨叉轴(3)施加第一推力,获得第一位置并记录第一次推动位移L1;判断所述第一次推动位移L1是否有效,若所述第一次推动位移L1有效,则沿第二方向对所述拨叉轴(3)施加第二推力,获得第二位置并记录第二次推动位移L2,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方向相反;判断所述第二次推动位移L2是否有效,若所述第二次推动位移L2有效,则依据所述第一次推动位移L1和所述第二次推动位移L2确定将所述拨叉(1)推动至所述凹槽(21)的中间位置的第三推动位移L3;向所述拨叉轴(3)施加第三推力,使所述拨叉(1)移动所述第三推动位移L3,以将所述拨叉(1)沿轴向推动至所述凹槽(21)的中间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推力、所述第二推力和所述第三推力均小于成功换挡所需推动所述拨叉轴(3)的最小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当所述拨叉(1)处于所述待测挡位时,沿所述第一方向对所述拨叉轴(3)施加所述第一推力,获得所述第一位置并记录所述第一次推动位移L1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当前挡位是否为待测挡位,若所述当前挡位非待测挡位,则调整所述拨叉(1)处于待测挡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一推力具体步骤如下:依据成功换挡所需推动所述拨叉轴(3)的最小推力获取电机的第一占空比极限值D1;依据所述第一占空比极限值D1计算沿轴向在所述凹槽(21)内调节所述拨叉(1)的位置的第二占空比极限值D2;依据所述第二占空比极限值D2计算最小所述第一推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第一占空比极限值D1计算沿轴向在所述凹槽(21)内调节所述拨叉(1)位置的所述第二占空比极限值D2的计算公式为:D2=D1*K,其中,K的取值范围为0<K<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的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子春,桂经良,沈兆树,毕继明,厉翔,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