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1026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其中在一个拾波器上装载有的在具有各种写入性能的光盘如BD(蓝光光盘)、CD、DVD等上记录或从该光盘重现信息的一对镜头,如BD镜头和DVD镜头,通过该致动器驱动器和系统配置可以简化,因此具有系统配置的简化和致动器的高灵敏度,因为BD与CD或DVD之间不存在寻道和聚焦的灵敏度的偏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其中一对镜头,如BD镜头和DVD镜头被装载在一个拾波器上在/从具有各种写入能力的光盘如BD(蓝光光盘)、CD、DVD等上记录/重现信息,通过该致动器驱动器和系统配置可以得到简化,并且通过该致动器,由于BD与CD/DVD致动器之间不存在寻道和聚焦灵敏度的偏差,使得系统配置简易化并且致动器具有高灵敏度。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市场上作为大容量光信息存储盘出售的是具有4.7GB单面记录容量和0.47um道间距的DVD(数字通用盘)。然而,在DVD上记录135分钟的HD(高清晰)移动图像信息至少需要23GB的记录容量。为了写入如此大量的数据,已提供具有波长短于先前的红光源的蓝紫光源以开发这种可利用蓝紫光源在其上记录和重现信息的蓝光光盘(下面简称BD)。同时,为了加大物镜的数值孔径(NA),应采用大数值孔径(high-NA)的镜头。由于BD采用设计具有适宜在厚度为0.1mm的记录表面的焦点的大数值孔径镜头,在将该BD镜头用于其它与BD的记录表面厚度不同的光盘如CD、DVD等时存在兼容性问题。也就是说,由记录表面厚度变化而产生的球面像差(SA)、由于光盘的倾斜(如表面振动)而产生的慧形象差(CA)、由散焦而导致的象散(AS)等等致使光学性能下降。此外,由于光功率(写功率)差异等原因,除BD镜头以外,还需要CD或DVD的镜头以保证与各种光盘的兼容性。由于这些原因,一对光学拾波器器以分别构成CD或DVD光学拾波器和BD光学拾波器的方式装载在一个驱动器上。然而,如上配置的驱动器不可避免整体结构尺寸和产品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充分地克服由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局限性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其中具有装载在一个拾波器上的在/从具有各种写入性能的光盘,如BD(蓝光光盘)、CD、DVD等上记录/重现信息的一对镜头,如BD镜头和DVD镜头,通过该致动器,驱动器和系统配置可以得到简化,并由于BD与CD/DVD致动器之间不存在寻道和聚焦灵敏度的偏差,使得系统配置简化且具有高灵敏度。本专利技术另外的优点、目的和特性,一部分将在下面的说明书中得到阐明,而另一部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过对下面的说明的考察将是明显的或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中学到。通过在文字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特别地指出的结构可实现和获得本专利技术目的和优点。为实现和获得所述目的和其他优点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此予以具体实施和广泛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包括轭架,具有盘状构件,和在与盘状构件的顶面垂直的方向上从盘状构件侧面凸出并构成两个相对的对的四个磁体导板,这些磁体导板各与相邻磁体导板保持一定距离;第一至第四磁体,分别紧紧地粘附在磁体导板内侧,以在轭架的盘状构件上提供内部空间;从位于第一至第四磁体所包围的内部空间中的轭架的盘状构件上凸出的轴;安装在第一至第四磁体所包围的内部空间中的轭架的盘状构件上的镜头固定器,以使轴插入其中并在其上设置第一和第二光盘镜头;从镜头固定器的侧面凸出的铁片导板,以分别与第一至第四磁体相对且具有内凹;第一至第四铁片,分别安装在铁片导板的凹处;以及分别绕在铁片导板外面的线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包括相互相隔预定的距离对立的第一和第三磁体,其中第一和第三磁体的每个被分成极性彼此不同的右和左部分;位于与第一和第三磁体之间的连接线交叉的直线上相互相隔预定的距离对立的第二和第四磁体,其中第二和第四磁体的每个被分成极性彼此不同的上和下部分;设置在顺序连接第一至第四磁体的闭合曲线的内部区域的一对第一导电线圈,分离地位于第一和第三磁体之间的连接线上,一对第一导电线圈分别绕在铁片上;设置在顺序连接第一至第四磁体的闭合曲线的内部区域的一对第二导电线圈,分离地位于第二和第四磁体之间的连接线上,一对第二导电线圈分别绕在铁片上;以及在其上安装有第一和第二光盘镜头的镜头固定器,其中第一和第二导电线圈提供给镜头固定器。可以理解前述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是示范性和解释性的,并且将对权利要求确定的本专利技术给予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其被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文字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投影透视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的透视图;图3为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从CD或DVD上重现信息或在CD或DVD上写入信息的寻道和聚焦操作的示意图;图4为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从BD上重现信息或在BD上写入信息的寻道和聚焦操作的示意图;图5A和图5B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的示意图,其中在寻道或聚焦中线圈和铁片与磁体相对;图6A至图6C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铁片的示意图;图7为用于说明镜头的切换原理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的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镜头切换所采用的转动止动杆的透视图;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镜头切换所采用的转动防止块的透视图; 图10A和图10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用于检测CD或DVD镜头和BD镜头的位置的镜头固定器的侧壁透视图;图1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的基本配置的示意图;图12为应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的磁体的示意图;图13为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CD或DVD镜头和BD镜头的切换位置的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被说明。尽可能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被用于整个附图对相同或类似部分的引用。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的投影透视图。参照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包括具有盘状构件110和在与盘状构件110的顶面垂直的方向从盘状构件侧面凸出的四个磁体导板121至124的轭架100,这些磁体导板构成两个相对的对,各磁体导板与相邻磁体导板保持一定距离,第一至第四磁体131至134分别紧紧地粘附在磁体导板121至124内侧,以在轭架100的盘状构件110上提供内部空间,轴151从位于第一至第四磁体131至134所包围的内部空间的轭架100的盘状构件110上凸出,镜头固定器200安装在位于第一至第四磁体131至134所包围的内部空间内的轭架100的盘状构件110上,以致该轴151插入其中并在其上设置DVD和BD镜头,铁片导板205从镜头固定器的侧面凸出以分别与第一至第四磁体131至134相对且具有内凹,第一至第四铁片210分别安装在铁片导板205的凹处,以及线圈分别绕在铁片导板205外面的。也就是,第一和第二光盘镜头安装在镜头固定器200上。第一和第二光盘镜头的每个从由CD镜头、DVD镜头、CD/DVD镜头和BD镜头构成的组中选择。或者,第一和第二光盘镜头的每个从由蓝光源镜头、蓝紫光源镜头和红光源镜头构成的组中选择。在镜头固定器200内设置内有穿孔的轴导杆230以使轴151可插入其中。因此,轴151被插入轴导杆230的穿孔中,如图2所示,以致于镜头固定器200可组装在轭架100上。优选,每个铁片导板205为具有内凹的矩形或一面开放的‘凵’形。并且图2中附图标记‘170’表示与线圈连接的印刷电路板(PCB)。另外,磁体导板121和123相互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包括:    轭架,具有盘状构件和四个从盘状构件侧面沿与盘状构件的顶面垂直的方向凸出并构成两个相对的对的磁体导板,各磁体导板与相邻磁体导板保持规定距离;    第一至第四磁体,分别紧紧地粘附在磁体导板内侧,以在轭架的盘状构件上提供内部空间;    从位于第一至第四磁体所包围的内部空间的轭架的盘状构件凸出的轴;    位于第一至第四磁体所包围的内部空间的安装在轭架的盘状构件上的镜头固定器,以使轴插入其中并在其上设置第一和第二光盘镜头;    从镜头固定器的侧面凸出的铁片导板,分别与第一至第四磁体相对且具有内凹;    第一至第四铁片,分别安装在铁片导板的凹处;以及    分别绕在铁片导板外侧的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3-12-8 10-2003-00885561.一种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包括轭架,具有盘状构件和四个从盘状构件侧面沿与盘状构件的顶面垂直的方向凸出并构成两个相对的对的磁体导板,各磁体导板与相邻磁体导板保持规定距离;第一至第四磁体,分别紧紧地粘附在磁体导板内侧,以在轭架的盘状构件上提供内部空间;从位于第一至第四磁体所包围的内部空间的轭架的盘状构件凸出的轴;位于第一至第四磁体所包围的内部空间的安装在轭架的盘状构件上的镜头固定器,以使轴插入其中并在其上设置第一和第二光盘镜头;从镜头固定器的侧面凸出的铁片导板,分别与第一至第四磁体相对且具有内凹;第一至第四铁片,分别安装在铁片导板的凹处;以及分别绕在铁片导板外侧的线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其中第一光盘镜头从由CD镜头、DVD镜头和CD/DVD镜头构成的组中选择,而其中第二光盘镜头为BD镜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其中第一光盘镜头为红光源镜头,而其中第二光盘镜头从由蓝光源镜头和蓝紫光源镜头构成的组中选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其中在镜头固定器内设置具有穿孔的轴导杆,以使轴可插入到该穿孔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其中被分成极性不同的左和右两部分的第一和第三磁体相对,而被分成极性不同的上和下两部分的第二和第四磁体相对。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其中镜头固定器以轴为中心转动90°以切换第一和第二光盘镜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其中相邻的铁片或磁体相互分隔90°。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其中若缠绕在第一至第四铁片上的线圈被加上电压,则第一和第二光盘镜头进行寻道或聚焦。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其中磁体或铁片的尺寸统一,并且若该铁片与相应的寻道或聚焦磁体相对放置,根据磁体部分的磁力通过稳定铁片的力,铁片的对称中心线与极性彼此不同的磁体部分的分离线一致。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拾波器致动器,其中为了使镜头固定器在切换第一光盘镜头至第二光盘镜头时转动不超过90°,在具有轭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仁好朴宽禹金珍阿李星薰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