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14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固定缓冲器罩和泵体的位置的结构的燃料泵。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燃料泵具备:泵体(1);罩部(20),其覆盖泵体(1);支承构件(22),其支承被收纳部(缓冲器(9));第一压入部(20a),其形成在支承构件(22)与罩部(20)之间且将支承构件(22)固定在罩部(20)上;以及第二压入部(1a),其形成在支承构件(22)与泵体(1)之间,与支承构件(22)的形成有第一压入部(20a)的面形成在同一面上,将支承构件(22)固定在泵体(1)上。将支承构件(22)固定在泵体(1)上。将支承构件(22)固定在泵体(1)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燃料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适合用作车辆用部件的燃料泵,涉及以高压向发动机供给燃料的燃料泵。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已知有日本特开2012

154304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高压泵。该高压泵通过将设置于缓冲器构件的缓冲器筒部的外壁和设置于罩构件的罩筒部的内壁在整周上焊接,从而在缓冲器构件和罩构件之间形成密闭的缓冲器室(段落0025)。该高压泵还具备圆筒状的筒构件,设在筒构件上的筒部的外壁与缓冲器筒部的内壁中的和罩筒部焊接的焊接部位抵接(段落0045)。进一步地,在专利文献1的高压泵中,设置于筒构件的延伸筒部的外壁与设置于壳体的凹部的侧壁抵接(段落0046),筒构件覆盖罩构件与壳体的抵靠部的背侧(图4)。通过这样的构成,在专利文献1的高压泵中,筒构件的筒部抑制缓冲器筒部中与罩筒部焊接的焊接部位向径向内侧的变形,稳定地保持焊接部位的焊接状态(段落0048)。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

15430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4]虽然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说明,但在高压燃料供给泵(燃料泵)中,在设于罩构件(缓冲器罩)与壳体(泵体)之间的抵靠部,将缓冲器罩与泵体焊接。在该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的高压燃料供给泵中,在进行缓冲器罩与泵体的焊接时,覆盖缓冲器罩与泵体的焊接部的背侧的筒构件在抵靠部的背侧与缓冲器罩(罩构件)及泵体(壳体)抵接,但没有考虑在缓冲器罩与泵体的抵靠方向上用筒构件固定缓冲器罩及泵体。
[0005]在进行缓冲器罩与泵体的焊接时,由于焊接部的熔融时的膨胀和凝固时的收缩,在缓冲器罩与泵体之间产生抵靠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因此,为了防止该缓冲器罩与泵体的位置偏移,在进行缓冲器罩与泵体的焊接时,需要固定缓冲器罩与泵体的位置的机构。以下,将缓冲器罩作为罩部进行说明。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固定罩部和泵体的位置的结构的燃料泵。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燃料泵具备:泵体;罩部,其覆盖所述泵体;支承构件,其支承被收纳部;
第一压入部,其形成在所述支承构件与所述罩部之间,将所述支承构件固定于所述罩部;以及第二压入部,其形成在所述支承构件与所述泵体之间,与所述支承构件的形成有所述第一压入部的面形成在同一面上,将所述支承构件固定于所述泵体。专利技术的效果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具有能够固定罩部和泵体的位置的结构的燃料泵。上述以外的课题、构成以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发动机系统的构成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柱塞2的轴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从图2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上方观察到的与柱塞2的轴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图2的缓冲器罩周边的截面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泵体组装前的缓冲器罩子组件的截面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0011]首先,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100。
[0012]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发动机系统的构成的示意图。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指定上下方向进行说明,但该上下方向基于图1的上下方向,未必与高压燃料供给泵100的安装状态下的上下方向一致。
[0013]虚线包围的部分表示高压燃料供给泵(以下称为燃料泵)100的主体,该虚线中所示的机构和部件一体地被组装在泵体1(也可以称为泵主体)中。
[0014]燃料箱103的燃料基于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101(以下称为ECU)的信号,由进给泵102从燃料箱103汲取。该燃料被加压到适当的进给压力,通过燃料配管104被输送到燃料泵的低压燃料吸入口10a。低压燃料吸入口10a设置在吸入配管5(参照图2、5)上。
[0015]从低压燃料吸入口10a流入的燃料经由作为压力脉动减少机构的缓冲器(缓冲器机构)9、吸入通路10d到达作为容量可变机构的电磁吸入阀机构3的吸入口3k。
[0016]流入电磁吸入阀机构3的燃料通过吸入阀3b,流过形成于泵体1的吸入通路1a后流入加压室11。通过发动机的凸轮机构91(参照图2)对柱塞2施加往复运动的动力。通过柱塞2的往复运动,在柱塞2的下降行程中从吸入阀3b吸入燃料,在上升行程中燃料被加压。
[0017]当加压室11的压力超过设定值时,排出阀机构8开阀,通过设置在排出接头12(参照图2)上的燃料排出口12a,向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05的共轨106压送高压燃料。然后,喷射器107基于来自ECU101的信号向发动机喷射燃料。本实施例的燃料泵100是应用于喷射器107向发动机的缸筒内直接喷射燃料的所谓直喷发动机系统的燃料泵。燃料泵100根据从ECU101向电磁吸入阀机构3的信号,排出期望流量的燃料。
[0018]图2是表示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柱塞2的轴向平行的截面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从图2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上方观察到的与柱塞2的轴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图。
[0019]燃料泵100使用设置在泵体1上的安装凸缘1e,通过多个螺栓固定在发动机(内燃机)的燃料泵安装部90上。
[0020]如图2所示,在泵体1上安装有引导柱塞2的往复运动并与泵体1一起形成加压室11的缸体6。另外,在泵体1上设有用于向加压室11供给燃料的电磁吸入阀机构3和用于从加压室11向排出通路排出燃料的排出阀机构8。
[0021]缸体6在其外周侧压入泵体1。加压室11由泵体1、电磁吸入阀机构3、柱塞2、缸体6及排出阀机构8构成。
[0022]在柱塞2的下端设置有挺杆92,该挺杆92将安装在发动机的凸轮轴上的凸轮9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上下运动,并传递给柱塞2。柱塞2隔着保持器15由弹簧18压接在挺杆92上。由此,伴随凸轮91的旋转运动,能够使柱塞2上下往复运动。
[0023]另外,保持在密封件支架7的内周下端部的柱塞密封件13在缸体6的图中下方部以能够滑动地与柱塞2的外周接触的状态设置。由此,在柱塞2滑动时,密封副室7a的燃料,防止其流入发动机内部。同时,防止润滑发动机内的滑动部的润滑油(也包含发动机油)流入泵体1的内部。
[0024]图2、3所示的溢流阀机构4由阀座构件4e、溢流阀4d、溢流阀支架4c、溢流弹簧4b以及弹簧支承构件4a构成。溢流阀4d通过溢流弹簧4b的作用力经由溢流阀支架4c作用而被按压在阀座构件4e上,从而切断燃料。溢流阀机构4在溢流阀4d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差超过设定压力的情况下,克服溢流弹簧4b的作用力使溢流阀4d开阀。
[0025]在本实施例中,溢流阀机构4经由溢流通路与加压室11连通,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与低压通路(低压燃料室10或吸入通路10d等)连通。溢流阀机构4是以在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燃料泵,其特征在于,具备:泵体;罩部,其覆盖所述泵体;支承构件,其支承被收纳部;第一压入部,其形成在所述支承构件与所述罩部之间,将所述支承构件固定在所述罩部上;以及第二压入部,其形成在所述支承构件与所述泵体之间,与所述支承构件的形成有所述第一压入部的面形成在同一面上,将所述支承构件固定在所述泵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入部和所述第二压入部在所述支承构件与所述泵体及所述罩部的压入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构件的径向外侧具备将所述罩部和所述泵体固定的焊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入部和所述第二压入部形成在与所述罩部和所述泵体的所述压入方向上的接触面相距所述压入方向上的大致相同距离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入部形成在所述支承构件的外周面与所述罩部的内周面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入部形成在所述支承构件的外周面与所述泵体的内周面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在由所述罩部覆盖的部位具有环状的凸部,所述罩部具有顶面部和从顶面部的外周缘部向所述泵体侧延伸的侧面部,所述支承构件具有沿着所述罩部的侧面部的内周面以及所述泵体的所述凸部的内周面延伸的侧面部,所述第一压入部形成在所述支承构件的侧面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罩部的侧面部的内周面之间,所述第二压入部形成在所述支承构件的侧面部的外周面与所述环状的凸部的内周面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部的下端部以与所述泵体的上端部接触的方式配置。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尾健一郎山田裕之小仓清隆田村真悟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