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电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换电
,尤其涉及一种换电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如何为能量不足的电动汽车快速、安全地补充能源已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
[0003]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充电桩为电动车充电,通过快充的方式补电,普遍需要1
‑
2小时的充电时间,速度较慢,且长时间快充对电池寿命影响较大,如果使用慢充,则耗时6
‑
10小时,等待时间更长,这也成为电动汽车推广上的一个难点。为了解决效率问题,现有解决方式是采用换电方式,直接更换电动车上的电池,这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效率。电池更换方案一般在充换电站内完成,换电站普遍由换电集装箱和充电集装箱两大核心部分组成,下分为车辆导引装置、车辆换电系统、电池转运系统、电池充电系统、站内冷却系统、整站控制及网络系统等组成。目前市场上的换电站以固定建筑或集装箱式结构为主,其中,集装箱式结构又因基建投入少,设备集成化程度高,投放简单等原因占有明显优势。
[0004]但是,集装箱式换电站,受限于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集装箱,所述充电集装箱内配置有用于承载和转运车辆电池(15)的换电中转装置(6),换电中转装置(6)包括升降台(602),升降台(602)上设置有供车辆电池(15)放置的承载部,承载部上设置有调节所放置车辆电池(15)方位的传输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承载部包括第一承载部(6021)和第二承载部(6022),第一承载部(6021)和/或第二承载部(6022)可相对于升降台(602)进行升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第一承载部(6021)和第二承载部(602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传输辊筒组(6023)和第二传输辊筒组(6024);第一传输辊筒组(6023)和第二传输辊筒组(6024)分别用于将放置的车辆电池(15)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进行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第一传输辊筒组(6023)和第二传输辊筒组(6024)中均至少设置一个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与电机相连,构成主动辊,其余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均为从动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换电站,其特征在于,充电集装箱内还配置有:电池架(5),所述电池架(5)设置在换电中转装置(6)两侧、且与换电中转装置(6)相邻,用于对车辆电池(15)进行储存;电池架(5)为多层结构,电池架(5)各相邻两层之间间距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帅,张旭,陈狄松,刘鹤,吴雪珍,王志海,杨全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智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