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村淇专利>正文

乐器共鸣线及其夹持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9557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乐器共鸣线及其夹持调整装置,主要包含一共鸣线组一端连接于端板,端板另一端连接一曲片,曲片的另一端连接一弹性压制结构,弹性压制结构上另设有一夹置结构,夹置结构可将上述结构组装在鼓或钹乐器上,该共鸣线组贴触在乐器表面,弹性压制结构可调整其触贴程度,此结构具有构件轻巧、组装简单、调整方便等特点。(*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Musical instrument resonance line and clamping adjustment device there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sonance line and clamping adjusting device, mainly includes a Ming Group is connected to the end plate, the end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a piece of music,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an elastic pressing structure, elastic pressing structure has a clamping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of fixture structure assembled in a drum or cymbal instrument, the resonance line is contacted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instrument, the elastic pressing structure can adjust its contacts with the degree, this structur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ct components, simple assembly and convenient adjus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由打击谐振体发生的器械,特别是该器械的附件,适用于鼓或钹乐器的共鸣线。鼓乐器及其下附加共鸣线的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2,主要是在鼓10底面设一和其直径相当的共鸣线组11,共鸣线组11由数条等间距波浪曲弯状的金属线并列,每一金属线两端均焊结在一端板12、12′上,每一端板12、12′各连设一绷片13、13′,二绷片13、13′穿过鼓10底框14周缘预设的孔洞141,其中一绷片13′固定在鼓10周缘,另一绷片13连接一固定在鼓10周缘的一调整装置15上,一调整装置15由一拨动把151控制一连动块152作垂直升降,连动块152连接绷片13。如图1,当拨动把151被拨动使连动块152上升时,绷片13向上拉紧,共鸣线组11呈绷紧状态贴触在鼓10底面,当击鼓时,其震动的音回荡在音箱内,并将声波震动传给鼓10的底面,使共鸣线组11持续的与鼓底面震动接触,使鼓10发出特殊共鸣音的声响。如图2,当拨动把151被拨动使连动块152下降时,绷片13呈松连状态,共鸣线组11会受重力而略弧弯下垂脱离鼓底面,此时敲击鼓乐器时,只有鼓皮和音箱的作用发出通常声响,没有特殊共鸣音效果。上述的共鸣线组11的固定的调整装置15的结构复杂,例如,共鸣线组11长度和鼓10直径相当,线材成本高;鼓底框14设孔洞141供绷片13、13′穿设,增加二次加工孔工作量,绷片13′一端固定在鼓缘的加工过程也复杂,而调整装置15结构复杂庞大,制作和组装费时,增加制作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乐器共鸣线及其夹持调整装置,它具有构件轻巧、组装简单、调整方便的特点。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乐器共鸣线及其夹持调整装置包括共鸣线组,其特点是一共鸣线组由只占鼓或钹乐器的半径尺寸的数条波浪状弹性线并列而成,共鸣线组的每一弹性线的一端部均连接于一端板的侧边;一曲片,是一斜板两端水平延伸各形成一连接部构成,其中一连接部和端板连接固定;一弹性压制结构,包含一呈弯折形状的梁片,梁片一端和曲片的另一连接部固定,另一端和一撑板的端部连接,撑板的自由端朝梁片和曲片连接端部延伸,并和梁片之间保有间距;撑板近其自由端及梁片和其对应的部位穿设有调整螺栓,调整螺栓设有一可供徒手转动的螺母,调整螺栓上套有一弹簧,弹簧两端抵顶在梁片和撑板;梁片和撑板近其固定端部设一夹置结构,夹置结构将共鸣线组和弹性压制结构组装在鼓、钹乐器上。本技术的共鸣线只占鼓或钹乐器的半径尺寸,可有效产生器乐共鸣音,可减少共鸣组的材料及制造成本;而弹性压制结构和夹置结构设计精巧、制程简单,又可减少制作及加工成本,且组装及调整方便,可视乐器组件的摆放而任意调整位置,增加组装的便利性。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1是传统鼓及共鸣线安装示意图(一)。图2是传统鼓及共鸣线安装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轴测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结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组装在鼓乐器底缘轴测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组装在鼓乐器底缘结构示意图(一)。图7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组装在鼓乐器底缘结构示意图(二)。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组装在钹的轴测图。图10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组装在钹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1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组装在钹的结构示意图(二)。参照图3、4、5,乐器共鸣线及其夹持调整装置主要包含一共鸣线组20,由数条波浪状的金属制的弹性线并列而成,共鸣线组20的弹性线长度尺寸仅为鼓或钹乐器的半径尺寸,每一弹性线的一端部均焊连于一端板21的侧边,共鸣线组20可作自由弹性震动;一曲片30,是一斜板301两端水平延伸各形成一连接部302、303构成,其中一连接部302以一固定元件31和端板21连接固定;一弹性压制结构40、40′,包含一呈弯折形状的梁片41、41′,藉其预定的弯折形状,使梁片41、41′的端部具有些微的弹性,梁片41、41′一端以一固定元件42、42′和曲片30的另一连接部303固定,另一端部再以另一固定元件43、43′和一撑板44、44′的端部连接,撑板44、44′的自由端朝向梁片41、41′和曲片30的连接端部延伸,且与梁片41、41′之间保有预定的间距,撑板44、44′近其自由端及梁片41、41′和其对应的部位穿设有一调整螺栓45、45′,调整螺栓45、45′设有一可供徒手转动的螺母451、451′,在螺母451、451′和梁片41、41′之间垫设一垫圈452、452′,调整螺栓45、45′上套有一弹簧453、453′,弹簧453、453′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梁片41、41′的底面和撑板44、44′的顶面,徒手向下旋调整螺母451、451′,即形成梁片41、41′的端部下压并挤压弹簧453、453′,即可使曲片30被下压;梁片41、41′和撑板44、44′延其固定端部设有一夹置结构50、50′利用夹置结构50、50′将共鸣线组20组装在鼓或钹乐器上。参照图6、7,是本技术组装在鼓乐器的共鸣线组,其中,弹性压制结构40的梁片41呈L型,撑板44也呈L型,撑板44的水平板体上设有一长孔441,长孔441的一端由下而上置放一夹板46,夹板46两侧近底端处各设一凹槽461,夹板46以小于长孔441宽度的位置穿过长孔441,待凹槽461和长孔441呈相当高度,将夹板46作九十度转向,使长孔441的边壁卡入凹槽461内,夹板46即被限制,夹板46的顶端向撑板44的垂直方向折弯形成一夹制部462,撑板44垂直板体和夹制部462对应位置两侧各凸出一夹制翼442;撑板44设在梁片41下方,其水平板体和梁片41的水平板体之间具预定的间距,一调整螺栓45由下而上穿过梁片41和撑板44,尾端伸设在长孔441的端部,套在调整螺栓45上的弹簧453一端抵顶在梁片41内面,另一端抵顶在撑板44长孔441的边缘面上,撑板44及梁片41的垂直板体相互靠贴,其端部即以固定元件43予以连接固定;夹板46近夹制部462处设一螺栓463横向穿过,螺栓463头端是固定在夹板46上即无法转动,螺栓463上套设一弹簧464,弹簧464一端抵顶在夹板46,另一端抵顶在撑板,螺栓463尾端穿过撑板44和梁片41的外侧螺接一可供徒手旋转的螺母465,夹置结构50即由夹板46、螺栓463、螺母465及撑板44的夹制翼442构成。利用夹板46的夹制部462和撑板44的夹制翼442的间距,可将鼓60的底框61夹置其间,且使共鸣线组20向鼓底面延伸,徒手旋紧母465可使螺栓463向螺母465向螺母465方向缩进,夹板46朝夹制翼442方向倾斜靠近,即可紧夹鼓的底框61;锁紧螺母465时夹板46会被拖拽而倾斜,但因夹板46具有凹槽461和撑板44的长孔441相互限制,故其愈夹紧底框61,愈会拽拉撑板44和梁片41的端部,使撑板44及梁片41朝共鸣线组20的方向上翘倾斜,藉此使共鸣线组20整组均贴触在鼓60的底面击鼓的震动可传至共鸣线组20使其随着震动,鼓60即发出特殊的共鸣音。演奏者可视共鸣线组20和鼓60底面的贴触情况再调整该调螺栓45,当调整螺栓45向内旋调时可使梁片41的端部更向鼓底面压制,共鸣线组20更贴近鼓底面,反之,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乐器共鸣线及其夹持调整装置,包括共鸣线组,其特征在于:a.一共鸣线组(20)由只占鼓或钹乐器的半径尺寸的数条波浪状弹性线并列而成,共鸣线组(20)的每一弹性线的一端部均连接于一端板(21)的侧边;b.一曲片(30),是一斜板(3 01)两端水平延伸各形成一连接部(302、303)构成,其中一连接部(302)和端板(21)连接固定;c.一弹性压制结构(40、40′),包含一呈弯折形状的梁片(41、41′),梁片(41、41′)一端和曲片(30)的另一连接部(303 )固定,另一端和一撑板(44、44′)的端部连接,撑板(44、44′)的自由端朝梁片(41、41′)和曲片(30)连接端部延伸,并和梁片(41、41′)之间保有间距;d.撑板(44、44′)近其自由端及梁片(41、41′)和其对应的部位 穿设有调整螺栓(45、45′),调整螺栓(45、45′)设有一可供徒手转动的螺母(451、451′),调整螺栓(45、45′)上套有一弹簧(453、453′),弹簧(453、453′)两端抵顶在梁片(41、41′)和撑板(44、44′); e.梁片(41、41′)和撑板(44、44′)近其固定端部设一夹置结构(50、50′),夹置结构(50、50′)将共鸣线组(20)和弹性压制结构(40、40′)组装在鼓、钹乐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乐器共鸣线及其夹持调整装置,包括共鸣线组,其特征在于a.一共鸣线组(20)由只占鼓或钹乐器的半径尺寸的数条波浪状弹性线并列而成,共鸣线组(20)的每一弹性线的一端部均连接于一端板(21)的侧边;b.一曲片(30),是一斜板(301)两端水平延伸各形成一连接部(302、303)构成,其中一连接部(302)和端板(21)连接固定;c.一弹性压制结构(40、40′),包含一呈弯折形状的梁片(41、41′),梁片(41、41′)一端和曲片(30)的另一连接部(303)固定,另一端和一撑板(44、44′)的端部连接,撑板(44、44′)的自由端朝梁片(41、41′)和曲片(30)连接端部延伸,并和梁片(41、41′)之间保有间距;d.撑板(44、44′)近其自由端及梁片(41、41′)和其对应的部位穿设有调整螺栓(45、45′),调整螺栓(45、45′)设有一可供徒手转动的螺母(451、451′),调整螺栓(45、45′)上套有一弹簧(453、453′),弹簧(453、453′)两端抵顶在梁片(41、41′)和撑板(44、44′);e.梁片(41、41′)和撑板(44、44′)近其固定端部设一夹置结构(50、50′),夹置结构(50、50′)将共鸣线组(20)和弹性压制结构(40、40′)组装在鼓、钹乐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共鸣线及其夹持调整装置,其特征是弹性压制结构(40)的梁片(41)呈L型,撑板(44)设在梁片(41)下方,二者的水平板体之间具有间距,垂直板体的端部相互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村淇
申请(专利权)人:廖村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