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欣专利>正文

高声学品质的乐器共鸣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325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高声学品质的乐器共鸣腔是采用竹簧材料粘贴在乐器共鸣腔(包括共鸣箱、共鸣管、共鸣筒)的内侧,达到提高乐器的声学品质目的。竹簧材料是由楠竹加工取制,成本低,效果好。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多种乐器共鸣腔(箱、筒、管)制作,适用范围广,投资小,效果显著。(*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Musical instrument resonator with high quality

Instrument resonance cavity of high acoustic quality is the use of bamboo reed material paste in the instrument resonance cavity (including resonator, resonance tube, resonance tube) on the inside, to improve the acoustic quality of the instrument. Material is made of bamboo processing bamboo reed preparation, low cost, good effect.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plurality of musical instrument resonance cavities (boxes, cylinders, tubes). \ue5c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乐器制作工艺中共鸣腔的改良。从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结构上看,如弓弦乐器和拨弹乐器(亦称弦鸣乐器),一般由琴头、琴杆(颈)、琴身组成,其琴身即为共鸣腔(面板、背板和侧板组成的共鸣箱或皮膜和筒板组成的共鸣筒);又如管乐器(亦称气鸣乐器)其自身管体即为共鸣管。共鸣腔其作用是声波(激励琴弦振动而发音,再通过码桥传振至面板)或气流振动作用下,在共鸣腔(箱、筒、管)中产生共鸣,使乐音得到渲染加强,让乐器发出响亮悦耳的乐音。乐器的声学品质(音质、音色、音量)的好与次,其共鸣腔起作极其关键的作用。由于乐器形状各异,共鸣腔的形状也随之变化,但基本上可分为共鸣箱、共鸣筒、共鸣管三大类,分别采用木材、竹材、金属材料制成。如提琴、吉它、阮、马头琴、火不思等乐器共鸣腔为箱形,面板用云杉或泡桐、背板和侧板用槭木制作;二胡类则共鸣腔为筒形,用红木类坚硬木材制作;竹笛类共鸣腔为管形,用竹材制作;铜管乐器共鸣管则用金属材料制作。乐器共鸣腔的传统制作工艺,如提琴制作较重视面板、背板材料选择及厚度分布调整制作工艺,往往忽视了侧板对提琴音响质量的作用。又如竹笛选用自然长成的竹材,由于管径不一,开孔不可能精确规范,加之温差、湿度变化对乐器音准带来很大影响。总之,乐器共鸣腔传统材料选用和制作工艺上对提高乐器声学品质及音准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有待解决课题,须寻求筛选新材料、采用新制作工艺,进行改良。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采用一种新发现的优良乐器共鸣腔制作材料——竹簧材料及制作工艺,以改良提高乐器声学品质及音准精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民族弓弦乐器低音火不思琴为例在共鸣箱1的侧板2的里层粘贴一层竹簧材料3即成。对于其它类似乐器共鸣箱如提琴类用上述方法实施即可;而吉它、阮等共鸣箱中无音柱的乐器实施时,侧板、背板内层均可粘贴一层竹簧材料。对于二胡类乐器的共鸣筒,则将竹簧材料粘贴在琴筒内壁上。对于竹笛、大管等乐器共鸣管,则是将竹簧材料卷成圆管状,再在外包一定厚度的玻璃钢(树脂纤维)或用其它材料制成。竹簧材料是楠竹去节去青及大部分竹肉层,留下0.8毫米薄层竹簧(其中保留约0.2毫米竹肉纤维),压平呈薄板材料。竹簧材料质地坚硬,密度极大,色泽光润,类似象牙。竹簧具有极好的声辐射响应性能和声传导性能。图示说明图1为高声学品质的乐器共鸣腔,低音火不思琴共鸣箱结构示意图。1共鸣箱2共鸣箱侧板3竹簧(粘贴在侧板内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由乐器共鸣箱、共鸣筒、共鸣管等综合谓高声学品质的乐器共鸣腔,其特征是在共鸣箱侧板及背板,共鸣筒、管内壁上粘贴有一层竹簧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由乐器共鸣箱、共鸣筒、共鸣管等综合谓高声学品质的乐器共鸣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欣陈意陈泽
申请(专利权)人:陈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