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段调弧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553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扇形段调弧尺,涉及计量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测量扇形段边辊的调弧尺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撑杆、测量尺、测量件和移动组件;测量尺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支撑杆;支撑杆远离测量尺的一端与移动组件相连接,共同组成门型框架结构;测量尺上设置有测量件和读数板;测量件为多组,每组测量件对应扇形段上的每组边辊,通过测量件测量边辊之间的误差尺寸;读数板位于测量尺的上部,其两端固定装于支撑杆上;移动组件沿扇形段移动,带动测量件在边辊上部移动,进行测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测量数据、记录、比对、操作繁琐,效率低等问题。效率低等问题。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扇形段调弧尺


[0001]本技术扇形段调弧尺,涉及计量工具
,尤其涉及用于测量扇形段边辊的调弧尺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针对扇形段辊列相对位置的测量主要通过调弧尺进行。其中,现有的调弧尺主要采用台阶形式,将调弧尺架设在对弧台上,然后利用千分尺检查每个辊子相对位置是否合格性。
[0003]但是这种方式需要逐个进行判断,效率比较低,并且在测量时,需要比对各个数值,在比对时,需要将记录下来的数据进行比对,这样就需要先记录每个点位的数据,然后再与设计图纸对比数据,操作起来非常繁琐。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并设计一种新型的扇形段调弧尺,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提出的测量数据、记录、比对、操作繁琐,效率低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扇形段调弧尺。本技术主要通过在边辊上设置多组测量件,对每根边辊之间的尺寸进行检测、并读取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实现快速准确的判读出存在误差的边辊,进行相应调整。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7]一种扇形段调弧尺包括:支撑杆、测量尺、测量件和移动组件;
[0008]进一步地,测量尺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支撑杆;
[0009]进一步地,支撑杆远离测量尺的一端与移动组件相连接,共同组成门型框架结构;
[0010]进一步地,测量尺上设置有测量件和读数板;
[0011]进一步地,测量件为多组,每组测量件对应扇形段上的每组边辊,通过测量件测量边辊之间的误差尺寸;
[0012]进一步地,读数板位于测量尺的上部,其两端固定装于支撑杆上;
[0013]进一步地,移动组件沿扇形段移动,带动测量件在边辊上部移动,进行测量。
[0014]进一步地,测量件包括:安装外壳、顶针弹性件和尺体;
[0015]进一步地,安装外壳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收缩孔,顶部开设有第二收缩孔;
[0016]进一步地,第一收缩孔上滑动连接有顶针;
[0017]进一步地,顶针位于安装外壳内部的一端固定装有弹性件;
[0018]进一步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安装外壳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
[0019]进一步地,弹性件的顶部还固定有尺体;
[0020]进一步地,尺体远离弹性件的一端穿过第二收缩孔,与读数板相贴合,便于读取数据。
[0021]进一步地,弹性件包括:安装板和弹簧;
[0022]进一步地,安装板固定装于顶针的顶部;
[0023]进一步地,弹簧套装在顶针上,其顶端与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底端与安装外壳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
[0024]进一步地,安装外壳的内部侧壁上开设有垂直的限位凹槽;所述的安装板上固定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限位凹槽的内部,与限位凹槽滑动连接,对安装板的移动进行导向限位。
[0025]进一步地,安装外壳的内部还固定有限位板;
[0026]进一步地,限位板上开设有第三收缩孔;
[0027]进一步地,第三收缩孔内装有尺体;
[0028]进一步地,限位板的底部与安装板之间固定设置有收缩杆。
[0029]进一步地,测量件与测量件之间设置有调节件,且通过调节件进行连接,实现相邻两个测量件之间的距离调节;
[0030]进一步地,调节件包括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组安装外壳之间的第一卡接板和第二卡接板;
[0031]进一步地,第一卡接板上开设有卡接凹槽;
[0032]进一步地,卡接凹槽的两侧内壁开设有调节通孔;
[0033]进一步地,第二卡接板可插入到卡接凹槽内,通过螺栓将第二卡接板固定在接凹槽内,与第一卡接板相连接;
[0034]进一步地,螺栓贯穿调节通孔,通过使螺栓在调节通孔内的移动来调节第二卡接板在卡接凹槽内的固定位置。
[0035]进一步地,移动组件包括:连接杆、调节杆、移动板和万向轮;
[0036]进一步地,连接杆的顶端与支撑杆相连接,底端与调节杆的顶端相连接;
[0037]进一步地,调节杆的底端与移动板固定连接;
[0038]进一步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有万向轮。
[003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40]首先、通过推动移动组件将测量尺推至扇形段的上方,通过人为调节调节杆,使顶针完全与边辊的上表面接触,当边辊与顶针接触时,顶针带动安装板在安装外壳内上升,并且同时将位于顶针上方的尺体向上推动运动,尺体上有刻度,通过读数板可以读出顶针的上升高度,当其中一组边辊与其他边辊之间产生错位,即存在弧面,则该组边辊上方的尺体上升高度则与其他组存在差别,要么大于其他读数,要么小于其他读数,通过相互读数之间的判断,可以快速的定位到该组边辊存在弧度的误差;
[0041]为了能够保证尺体初始状态一致,在安装板和安装壳之间安装有弹簧,在尺体上升时,弹簧被拉伸,这样在顶针移动时,能够保证顶针始终与边辊的表面接触;
[0042]另外,值得说明一下,在测量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即初始时,每组弹簧都是处于拉伸状态,这样当顶针遇到一组边辊的高度小于其他组边辊时,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顶针向下运动,即使顶针与边辊表面接触。
[0043]关于相邻的顶针之间的调节问题,为了适应不同距离的边辊测量,通过拧动螺栓,可以使第二卡接板在卡接凹槽内运动,从而实现对相邻顶针之间的距离调节。
[0044]较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45]1、本技术提供的扇形段调弧尺,通过在边辊上设置多组测量件,通过每组测量件来检测每根边辊之间的尺寸误差,这个误差可以通过读数板直接观测出来,这样能够保证每一个点位之间的数据可以相互对比,节省了数据对比时间;
[0046]2、本技术提供的扇形段调弧尺,通过观察每组测量件的数据,可以快速准确的判读出存在误差的边辊,以及误差量;
[0047]3、本技术提供的扇形段调弧尺,通过在每组测量件之间设置调节件,可以根据随时调节相邻两组测量件的间距,适应边辊的间距,满足准确测量的要求;
[0048]4、本技术提供的扇形段调弧尺,通过在测量件中设置弹性件,能够保证尺体初始状态一致,确保顶针始终与边辊的表面接触;
[0049]5、本技术提供的扇形段调弧尺,通过在测量件中设置限位块及限位凹槽,能够保证尺体垂直升降,确保了测量的准确性。
[0050]综上,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测量数据、记录、比对、操作繁琐,效率低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5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2]图1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扇形段调弧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扇形段调弧尺包括:支撑杆(1)、测量尺(2)、测量件(3)和移动组件(4);所述的测量尺(2)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支撑杆(1);所述的支撑杆(1)远离测量尺(2)的一端与移动组件(4)相连接,共同组成门型框架结构;所述的测量尺(2)上设置有测量件(3)和读数板(5);所述的测量件(3)为多组,每组测量件(3)对应扇形段上的每组边辊,通过测量件(3)测量边辊之间的误差尺寸;所述的读数板(5)位于测量尺(2)的上部,其两端固定装于支撑杆(1)上;所述的移动组件(4)沿扇形段(28)移动,带动测量件(3)在边辊上部移动,进行测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段调弧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量件(3)包括:安装外壳(7)、顶针(9)弹性件(10)和尺体(11);所述的安装外壳(7)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收缩孔(8),顶部开设有第二收缩孔(12);所述的第一收缩孔(8)上滑动连接有顶针(9);所述的顶针(9)位于安装外壳(7)内部的一端固定装有弹性件(10);所述的弹性件(10)的另一端与安装外壳(7)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的弹性件(10)的顶部还固定有尺体(11);所述的尺体(11)远离弹性件(10)的一端穿过第二收缩孔(12),与读数板(5)相贴合,便于读取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形段调弧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件(10)包括:安装板(13)和弹簧(14);所述的安装板(13)固定装于顶针(9)的顶部;所述的弹簧(14)套装在顶针(9)上,其顶端与安装板(13)的底部固定连接,底端与安装外壳(7)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扇形段调弧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外壳(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云才朱宇毛银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