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24351 阅读:3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是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可以避免芯片尺寸的大型化,并可以缩短对于像素的写入期间。控制部对开关元件组(32、22)进行如下控制,在数据写入期间中,在第1期间内,使被设定了目标灰度电位的第1节点(N1~N128中的某一个)和与该第1节点相邻的节点(第2节点)短接,同时使第2节点与像素的保持电容之间的布线(第2布线)和第1节点与像素的保持电容(Cs)之间的布线(第1布线)并联连接,在紧接着第1期间的第2期间内,解除第1节点与第2节点之间的短接,同时使第2布线不与第1布线并联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显示装置中驱动数据线来使像素进行多灰度显示 的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10 在作为液晶显示装置而成为主流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以各像素单位(点顺序驱动)或者行单位(线顺序驱动)来选择性地驱动 像素。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将包含液晶单元的像素配置为矩阵状。各像素包含薄膜晶体管(TFT: Thin Film Transistor)和与液晶单元并 15联连接的保持电容。保持电容设置在TFT的漏极和规定的公共电位之间,TFT的源极与对应的数据线连接。在下面的专利文献l、 2所公开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用栅极驱动器(gate driver)依次选择扫描线,与所选择的扫描线(行)连接的所有像素的TFT导通。在所选行的TFT导通的期间内,从源极驱动器 20(source driver)经由数据线,对像素的保持电容的一端提供对应于显示数据的灰度电位。而且,保持电容在帧期间内保持经由数据线而积蓄的电荷。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652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010276号公报25 但是,伴随近些年液晶面板尺寸的扩大(数据线的增加),作为驱动TFT的源极驱动器的驱动电路的电路规模增大。由此,由于驱动电路内 的布线增加,所以寄生于布线内的电阻(布线电阻)增大,灰度电压相 对于像素内的保持电容的充电期间变长。因此,由于近些年的液晶面板 尺寸的扩大,从而正变得无法足够确保对于面板内的像素的写入期间。另一方面,从成本的观点来看不希望为了降低布线电阻,进行用于 形成驱动电路的芯片尺寸的大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5 根据上述观点,做为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希望出现一种既可以避免芯片尺寸的大型化,又可以縮短对于像素的写入期间的驱动电路。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电路根据显示数据从输出端子输出对应于显示数据的 灰度电位,该驱动电路具有根据基准电位来对多个节点设定分别不同 的多个灰度电位的灰度设定部;分别设置在多个节点上的多个放大器; 10电位选择部,其分别对应于输出端子而进行了设置,在数据写入期间内, 从多个灰度电位中选择出对应于显示数据的目标灰度电位,将该目标灰 度电位从放大器向输出端子进行输出;以及控制部。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数据写入期间,在第1期间内,使被设定了目标灰度电位的第1节点和与该第1节点相邻的第2节点短接,同时 15使第2节点与输出端子之间的第2布线和第1节点与输出端子之间的第1布线并联连接,在紧接着第1期间的第2期间内,解除第1节点与第2节点之间的短接,同时使第2布线不与第1布线并联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电路,在第1期间中,由于对第l节点和输出端子之间的第1布线并联连接了第2节点和输出端子之间的第2布线,所 20以目标灰度电位(第1节点)和输出端子间的寄生电阻相比于仅有第1布线的情况而降低。由此,縮短了目标灰度电位和输出端子间的电路的时间常数。另一方面,当对第2节点设定了高于目标灰度电位(第1节点)的 电位时,由于在第1期间内输出端子的电位过渡地向第2节点的电位变 25化,所以在第2期间的开始时刻,输出端子的电位为接近目标灰度电位 的值。本专利技术相比以往縮短了对于像素的写入期间。而且相比以往,没有 追加的构成要素,可以避免构成驱动电路的芯片尺寸的大型化。作为显示数据。接受到该显示数 据后,在源极驱动器15的开关元件组32中,在开关元件组32_2~32_7 的所有的一对幵关元件(SW1、 SW2)中,开关元件SW1短接,而且开 关元件SW2开放,同时,在开关元件组32一1的一对开关元件(SW1、 SW2)中,开关元件SW1开放,而且开关元件SW2短接。进而,控制部60与灰度电位V2的写入期间的开始同时地使启动信 号EN变为H电平,通过开关控制信号SC1而无关于显示数据地使对应 于显示数据的下位l位(LSB)的开关元件组32一1都短接。由此,在开 关元件组32一1中, 一对开关元件(SW1、 SW2)中的双方都短接。另外, 5控制部60与灰度电位V2的写入期间的开始的同时地通过开关控制信号 SC2使开关元件组22内的开关元件22—1短接,以使对应于显示数据的 目标灰度电位的节点N2和相对于该显示数据仅下位1位(LSB)不同的 数据所对应的灰度电位的节点Nl连接。通过上述开关动作,在灰度电位V2的写入期间中的初始的第1期间 io内,源极驱动器15成为图3所示的等效电路。如该等效电路所示,在开 关元件组32一1中,布线L10、 L20所分别连接的一对开关元件SW1、 SW2 都短接,而且节点Nl和节点N2也短接。因此,在第1期间内,高于目标灰度电位V2的灰度电位V1 (节点 Nl的电位)与数据线DL—1连接。 15 进而,在第1期间内,从节点N1到开关元件组32为止的布线中,并联地构成有由布线Ll、节点N10和布线L10构成的布线路径和由布线 L2、节点N20和布线L20构成的布线路径。由此,向数据线DL一1发送 灰度电位时的寄生电阻pR相比于不执行上述短接控制模式的情况,大概 降低至1/2。20 在控制部60中,在启动信号EN从H电平向L电平切换的第2期间内,不执行上述短接控制模式(进行解除)。即,在对应于显示数据的下 位l位(LSB)的开关元件组32—1中,对于所有的一对开关元件,开放 开关元件SW1 (开关元件SW2仍为短接状态)。由此,在第2期间内, 开关元件组32成为对应于显示数据的开闭状态,目标灰度电位25 V2与数据线DL一1连接。并且,在第2期间内,开关元件22—l开放。因此,在第2期间内,从节点N2到开关元件组32为止的布线,从 第1期间的并联结构变为由布线L2、节点N20和布线L20构成的单一的 布线路径的结构。图4是表示在某写入期间内向像素10 1提供灰度电位V2时的过渡响应的图,(a)表示启动信号EN、 (b)表示数据线DL一1的电位(像素 电位)。在图4 (b)中,用实线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的情况,用虚 线表示以往的驱动电路的情况。而且,在图4 (b)中,像素单位以OV作为起点进行变化。图4 (b) 5中,为了便于理解,使本实施方式的像素电位的过渡响应以OV作为起点, 但实际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进行在1F期间(l帧期间)等内使提供 给像素的电位相对于公共电位而反转的交流驱动,所以一般连续的显示 动作中的写入期间开始时的像素电位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在图4中,从时刻tO到时刻tm为止的第1期间内,如(a)所示地 io启动信号EN变为H电平,控制部60执行短接控制模式。在该第1期间 内,如上所述,对于数据线DL—1,连接高于目标灰度电位V2的灰度电 位V1,而且,将灰度电位发送给数据线DL一1时的寄生电阻pR相比于 不执行短接控制模式的情况,大概降低至1/2。即,由像素10—1的保持 电容Cs与寄生电阻pR构成的CR电路的时间常数相比于不执行短接控 15制模式的情况,大概降低至1/2。而且,在第l期间的过渡响应中,由于 从时刻t0起朝高于原本应该提供的灰度电位V2的灰度电位VI上升,所 以在启动信号EN从H电平向L电平变化的时刻tm中,数据线DL一1的 电位达到了接近于灰度电位V2的电位电平。参照图4 (b),本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相比于以往的驱动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根据显示数据从输出端子输出对应于上述显示数据的灰度电位,该驱动电路具有:    根据基准电位来对多个节点设定分别不同的多个灰度电位的灰度设定部;    分别设置在上述多个节点上的多个放大器;    电位选择部,其分别对应于上述输出端子而进行了设置,在数据写入期间内,从上述多个灰度电位中选择出对应于上述显示数据的目标灰度电位,将该目标灰度电位从上述放大器向上述输出端子进行输出;以及    控制部,其进行如下控制:在上述数据写入期间中,在第1期间内,使被设定了上述目标灰度电位的第1节点和与该第1节点相邻的第2节点短接,同时使上述第2节点和上述输出端子之间的第2布线与上述第1节点与上述输出端子之间的第1布线并联连接,在紧接着上述第1期间的第2期间内,解除上述第1节点与上述第2节点之间的短接,同时使上述第2布线不与上述第1布线并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友茂中山晃须志原昭博
申请(专利权)人: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