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补油增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1782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补油增压机构,包括低压油缸、高压油缸和活塞杆,低压油缸的侧壁上设有补油回油口,低压油缸的出口处设有增压油缸,增压油缸内设有增压腔和补油回油流道,增压腔和补油回油流道均与出口连通,增压腔和补油回油流道还与高压油缸的进口连通,增压油缸的侧壁上设有液压输出口,所述活塞杆依次穿过第一端盖、增压腔并可延伸至高压油缸内,活塞杆与增压腔和高压油缸的进口过盈配合,位于低压油缸内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与低压油缸的内侧壁过渡配合,第一密封件随着活塞杆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补油、增压、回油一体化设计,节省空间,通过电机直接驱动活塞杆移动,实现补油和增压操作,最终实现机轮刹车动作。终实现机轮刹车动作。终实现机轮刹车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补油增压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飞机刹车压力控制阀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飞机刹车用快速补油增压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飞机刹车压力控制采用传统的液压系统通过管路实现刹车压力传递,它包括液压油源、控制阀组、液压管路、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体积庞大,液压油源距离刹车机轮距离较远,液压油管需要现场布置,工作量大,油管若发生故障不易维修,也不便于实施电传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补油增压机构,该机构可代替传统的刹车液压系统,将储油、补油、增压、回油一体化设计,节省空间,可通过电机直接驱动活塞杆移动,实现补油和增压操作,最终实现机轮刹车动作。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快速补油增压机构,包括低压油缸、高压油缸和活塞杆,低压油缸的侧壁上设有补油回油口,低压油缸的一端开口并设有第一端盖,另一端设有出口,且出口处设有增压油缸,增压油缸内设有增压腔和补油回油流道,增压腔和补油回油流道均与出口连通,增压腔和补油回油流道还与位于高压油缸一端的进口连通,高压油缸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端盖,且高压油缸的侧壁上设有液压输出口;所述活塞杆依次穿过第一端盖、增压腔并可延伸至高压油缸内,活塞杆与增压腔和高压油缸的进口间隙配合,位于低压油缸内的活塞杆上设有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与低压油缸的内侧壁过盈配合,第一密封件随着活塞杆移动,且其移动距离为第一端盖与补油回油口之间的距离。
[0006]本技术的增压原理:活塞杆往高压油缸移动,活塞推送油液往液压输出口移动,液压输出口与刹车动作筒连通,实现快速向刹车作动筒补充油液,快速建立所需要的刹车压力,实现飞机机轮刹车动作;
[0007]本技术的补油回油原理:当需要解除刹车压力时,活塞杆往低压油缸移动,飞机刹车作动筒中油液通过补油回油流道流入向低压油缸内。
[0008]进一步地,第一密封件上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上设有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均与低压油缸的内侧壁过盈配合,且第一密封件靠近端盖,连接件上开有过油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增压腔靠近低压油缸处设有密封圈,以保证油液从补油回油流道中流入流出。
[0010]进一步地,所述补油回油口连接有储油箱,保证油缸内的油液充足。
[0011]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1)将储油、补油、增压、回油一体化设计,结构巧妙,构思新颖;本实用西行布置在机轮附近,省略了从液压系统到机轮之间的液压管路,采用电缆控制电机实现刹车操作,便
于飞机实现电传操作,系统响应快,避免传统液压系统的“跑、冒、滴、漏”故障;
[0013](2)可通过电机驱动活塞杆往返移动,实现电动刹车;
[0014](3)产品设计采用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的原则,具有安全性能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增压状态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泄压状态示意图。
[0018]图中标记:10、低压油缸;11、补油回油口;12、第一端盖;20、高压油缸;21、第二端盖;22、液压输出口;30、增压油缸;31、增压腔;32、补油回油流道;33、密封圈;40、活塞杆;41、第一密封件;42、第二密封件;43、连接件;44、过油孔;50、储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9]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低压”和“高压”用于区别两个油缸以及两个油缸之间存在压力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油缸内必须要达到多少压力值,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速补油增压机构,该机构主要应用于飞机刹车系统中,代替传统的刹车液压系统,用于给刹车作动筒补充油液或回流油液。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快速补油增压机构包括低压油缸10、高压油缸20、增压油缸30、活塞杆40和储油箱50,所述低压油缸10的侧壁开有补油回油口11,该补油回油口11用于连接储油箱50,通过储油箱50内的存储的油液给机构内补油或回油,以保证油液的充足。
[0022]所述低压油缸10一端开口并设有第一端盖12,第一端盖12可通过螺纹等常规方式安装在低压油缸10的一端,为保证油缸内的密封性,可在第一端盖12内设置密封垫圈,可通过打开第一端盖12对低压油缸10内进行维护。所述低压油缸10的另一端开有出口,出口位于低压油缸10的端面中部,该端面固定安装有增压油缸30。
[0023]所述增压油缸30内设有增压腔31和补油回油流道32,增压腔31位于增压油缸30的中轴线上,并与低压油缸10的出口连通,所述补油回油流道32位于增压腔31的外侧,也与低压油缸10的出口连通,油液通过补油回油流道32流入流出,所述增压油缸30的增压腔31和补油回油流道32还与高压油缸20的进口连通,高压油缸20的进口大小与增压油缸30的增压腔31出口大小一致,高压油缸20的侧壁设有液压输出口22,所述液压输出口22与刹车作动筒连通,实现将油液输送至刹车作动筒或回流。
[0024]所述高压油缸20的另一端为开口并设有第二端盖21,第二端盖21可通过螺纹等常规方式安装在高压油缸20上,为保证油缸内的密封性,可在第二端盖21内设置密封垫圈,可通过打开第二端盖21对高压油缸20内进行维护。
[0025]所述活塞杆40的一端穿过第一端盖12的中部并延伸至高压油缸20内,活塞杆40依次穿过低压油缸10、增压腔31和高压油缸20,活塞杆40与增压腔31、高压油缸20进口间隙配合,活塞杆40向高压油缸20移动时,保证油液通过液压输出口22进入刹车作动筒,位于低压
油缸10的活塞杆40上还设有第一密封件41,第一密封件41与低压油缸10的内侧壁过盈配合,并且第一密封件41随着活塞杆40的移动而移动,其移动的距离为第一端盖12到补油回油口11之间,活塞杆40往高压油缸20移动时,第一密封件41可逐渐减少低压油缸10内的油液,使油液通过补油回油流道32进入高压油缸20内,进而使高压油缸20内的油液充裕,反之,活塞杆40往低压油缸10移动时,第一密封件41可逐渐增大低压油缸10内的容积,使油液补油回油流道32回流到低压油缸10内。为保证油液只能从补油回油流道32流入流出,所述增压腔31靠近低压油缸10处设有密封圈33。
[0026]所述第一密封件41上一体成型有连接件43,连接与低压油缸10的内壁不接触,且其上开有过油孔44,连接件43上一体成型有第二密封件42,第二密封件42于低压油缸10的内侧壁过盈配合,且第二密封件42相较于第一密封件41远离第一端盖12设置。
[0027]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补油状态,储油箱50内油液通过补油回油口11和连接件43上过油孔44进入低压油缸10内,再通过补油回油流道32进入高压油缸20,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补油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油缸(10)、高压油缸(20)和活塞杆(40),低压油缸(10)的侧壁上设有补油回油口(11),低压油缸(10)的一端开口并设有第一端盖(12),另一端设有出口,且出口处设有增压油缸(30),增压油缸(30)内设有增压腔(31)和补油回油流道(32),增压腔(31)和补油回油流道(32)均与出口连通,增压腔(31)和补油回油流道(32)还与位于高压油缸(20)一端的进口连通,高压油缸(2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端盖(21),且高压油缸(20)的侧壁上设有液压输出口(22);所述活塞杆(40)依次穿过第一端盖(12)、增压腔(31)并可延伸至高压油缸(20)内,活塞杆(40)与增压腔(31)和高压油缸(20)的进口间隙配合,位于低压油缸(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泰波林波陈池波唐德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弗格森液压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