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电动助力自行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247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车架。一种多用途电动助力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架本体,车架本体包括前轮、前叉、立杆、呈横向设置的固定杆、连接杆、第一减震器、后叉、后轮;后叉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两根直杆,后轮设置在两根直杆之间;第一减震器的前部固定到连接杆的中部,第一减震器的后部固定到第二弯折部的后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多用途电动助力自行车车架,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改进了原有后叉结构,通过连接杆、第一转轴、后叉与第一减震器等部件的配合工作,避免了小型车架无法安装减震器,且提高了车架的减震效果,使得车架可达到较佳的平稳性、舒适性与安全性。舒适性与安全性。舒适性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途电动助力自行车车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车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道路越来越拥堵,停车位供不应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保节能和注重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轻便的电动车、助力车或自行车,然而现有的电动车、助力车或自行车的减震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对于小型可折叠的轻便车架而言,由于减震器的安装空间较小,导致减震器的行程较短,更无法实现较佳的减震效果,例如,现有呈竖直安装在车架的后叉上的短款减震器,当后轮遇阻向上顶起时,短款减震器的下压距离较短,无法起到足够的缓冲效果;或者,现有呈斜向安装在车架的后叉上的长款减震器,导致前、后车轮间距增加,增加了车架长度,进而无法生产小型的轻便车架,同时,由于车架长度过大,长款减震器及车架自身在使用时的受力较大,易导致断裂,需保证车架的结构强度,增加了车架的生产成本,因此,现有的生产厂家要做轻便型、轴距短的电动车、助力车或自行车,往往无法安装或设计减震效果较佳的减震器,使得车架达不到较佳的平稳性、舒适性与安全性。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用途电动助力自行车车架,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多用途电动助力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本体包括前轮、前叉、立杆、呈横向设置的固定杆、连接杆、第一减震器、后叉、后轮,所述前轮固定在所述前叉上,所述前叉的上部与所述立杆的下部相连;
[0007]所述固定杆的一端部固定到所述立杆上,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部固定到所述连接杆的上部;
[0008]所述后叉包括呈弧状的第一弯折部、呈弧状的第二弯折部、两根直杆,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前部与所述连接杆的下部通过第一转轴相连,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后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前部相连,两根所述直杆的上部均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后部,所述后轮设置在两根所述直杆之间;
[0009]所述第一减震器的前部固定到所述连接杆的中部,所述第一减震器的后部固定到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后部。
[0010]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两根直杆采用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均呈圆弧状。
[0011]所述第一减震器的后部固定到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直杆的连接处。
[0012]所述立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连接杆均采用圆管。
[0013]所述固定杆的中部设有折叠器。
[0014]所述立杆上安有第二减震器。
[0015]所述连接杆的下部的前侧设有用于安装曲柄的中轴。所述连接杆的下部的后侧设有两个片状凸起,所述片状凸起上设有第一转轴安装孔,所述第一转轴安装孔处安有所述第一转轴。
[0016]所述车架本体包括控制器盒、蓄电池、用于驱动后轮的驱动电机,所述控制器盒设置在所述固定杆的后部的下方且位于所述连接杆的前侧,所述控制器盒内设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板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0017]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后轮的上方,所述后叉上设有蓄电池安装支架,所述蓄电池固定在所述蓄电池安装支架上;
[0018]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后轮的一侧,所述后叉上设有驱动电机安装支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驱动电机安装支架上。
[0019]此设计在使用时,通过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与直杆形成的后叉结构,使得后叉的前部呈倾斜的“S”形,第一减震器的前部固定到连接杆上,第一减震器的后部固定到后叉上,使得第一减震器不同于传统减震器的向上作用,而是呈倾斜向下作用,且后叉可围绕第一转轴发生一定角度的转动,使得后轮遇阻时,可产生上、下跳动的效果,配合第一减震器的缓冲效果,让此结构在小型轻便的折叠车架上能起到较佳的减震效果,相比原有减震器的减震效果提高约2.5倍,或是让短款减震器能达到长款减震器的减震效果,且避免了对车架结构强度的影响。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多用途电动助力自行车车架,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改进了原有后叉结构,通过连接杆、第一转轴、后叉与第一减震器等部件的配合工作,避免了小型车架无法安装减震器,且提高了车架的减震效果,使得车架可达到较佳的平稳性、舒适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后叉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4]如图1~2所示,一种多用途电动助力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架本体,车架本体包括前轮1、前叉2、立杆3、呈横向设置的固定杆4、连接杆5、第一减震器6、后叉7、后轮8,前轮固定在前叉上,前叉的上部与立杆的下部相连;固定杆的一端部固定到立杆上,固定杆的另一端部固定到连接杆的上部;后叉包括呈弧状的第一弯折部14、呈弧状的第二弯折部15、两根直杆16,第一弯折部的前部与连接杆的下部通过第一转轴9相连,第一弯折部的后部与第二弯折部的前部相连,两根直杆的上部均连接第二弯折部的后部,后轮设置在两根直杆之间;第一减震器的前部固定到连接杆的中部,第一减震器的后部固定到第二弯折部的后部。本专利技术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多用途电动助力自行车车架,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改进了原有后叉结构,通过连接杆、第一转轴、后叉与第一减震器等部件的配合工作,避免了小型车架
无法安装减震器,且提高了车架的减震效果,使得车架可达到较佳的平稳性、舒适性与安全性。
[0025]为了保证车架的使用效果,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与两根直杆采用一体化结构。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均呈圆弧状。前叉的下部设有第二转轴安装孔,第二转轴安装孔处安有第二转轴,前轮固定在第二转轴上。直杆的下部设有第三转轴安装孔,第三转轴安装孔处安有第三转轴,后轮固定在第三转轴上。
[0026]第一减震器的后部固定到第二弯折部与直杆的连接处。以使得第一减震器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进而保证了第一减震器的减震效果。
[0027]为了保证车架的结构强度,立杆、固定杆与连接杆均采用圆管。立杆、固定杆与连接杆可分别采用不锈钢圆管或铝合金圆管制成。
[0028]固定杆的中部设有折叠器10。以便于车架通过折叠器进行折叠,折叠后的车架减小了其长度,便于使用者的搬运及存储。
[0029]立杆上安有第二减震器,可通过第二减震器对前轮起到减震效果。
[0030]连接杆呈倾斜设置。连接杆的下部的前侧设有用于安装曲柄的中轴11。连接杆的下部的后侧设有两个片状凸起,片状凸起上设有第一转轴安装孔,第一转轴安装孔处安有第一转轴。在连接杆的下部设置带有第一转轴安装孔的片状凸起,以便于将后叉通过第一转轴安装到连接杆的后部。
[0031]为了便于车架运用于电动车,车架本体包括控制器盒12、蓄电池13、用于驱动后轮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盒设置在固定杆的后部的下方且位于连接杆的前侧,控制器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电动助力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本体包括前轮、前叉、立杆、呈横向设置的固定杆、连接杆、第一减震器、后叉、后轮,所述前轮固定在所述前叉上,所述前叉的上部与所述立杆的下部相连;所述固定杆的一端部固定到所述立杆上,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部固定到所述连接杆的上部;所述后叉包括呈弧状的第一弯折部、呈弧状的第二弯折部、两根直杆,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前部与所述连接杆的下部通过第一转轴相连,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后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前部相连,两根所述直杆的上部均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后部,所述后轮设置在两根所述直杆之间;所述第一减震器的前部固定到所述连接杆的中部,所述第一减震器的后部固定到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后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电动助力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两根直杆采用一体化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电动助力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器的后部固定到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直杆的连接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电动助力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连接杆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钟
申请(专利权)人:宝力能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