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进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767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41
本公开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稳压腔,包括:进气导入口,用于将外界通入的气体导入所述稳压腔;稳压部,一端与所述进气导入口相连,用于对所述进气导入口导入的气体进行缓冲,实现对所述进气导入口导入的气体的稳压,形成稳压气体;进气支管组,包括多个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组与所述稳压部的另一端相连,用于将所述稳压气体分流导出。发动机进气歧管能够降低发动机泵气损失,提高充气效率,改善发动机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进气歧管
本公开涉及进气歧管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
技术介绍
发动机进气歧管作为发动机进气系统重要的组成部件,其主要功能是将更多的空气输送到每个气缸,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进气效率和换气损失,进而影响发动机的输出性能。对于自然吸气型发动机,特别是低转速发动机,采用较长的进气歧管以利用进气谐振效应增加进气末期压力,从而提高进气效率,这就带来了较长的进气歧管进气阻力增加、压力损失增大、流量系数降低的问题,给进气歧管的结构设计带来了较大的挑战。目前市场上进气歧管的结构一般根据整车及发动机布置空间,均采用粗放型设计,仅通过软件进行适当的优化,在兼顾均匀性的同时很难在流通性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进气支管不能平稳传导气体导致流通阻力大、流量系数低等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稳压腔,包括:进气导入口,用于将外界通入的气体导入所述稳压腔;稳压部,一端与所述进气导入口相连,用于对所述进气导入口导入的气体进行缓冲,实现对所述进气导入口导入的气体的稳压,形成稳压气体;进气支管组,包括多个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组与所述稳压部的另一端相连,用于将所述稳压气体分流导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进气支管的各进气支管的轨迹线为阿基米德螺旋线,能够保证气体平稳导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进气支管的各进气支管之间以叠放形式排成一列设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进气支管的各进气支管在所述排成一列的方向上的所述进气支管的截面宽度随所述轨迹线的气体导出方向上逐渐增大。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进气支管的各进气支管在垂直所述排成一列的方向上的所述进气支管的截面宽度度随所述轨迹线的气体导出方向上逐渐减小。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进气支管的各进气支管的截面面积随所述轨迹线的气体导出方向上逐渐减小。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进气支管包括四个进气支管。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进气支管的各进气支管与所述稳压部连接处的所述轨迹线曲率连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为一体成形制成。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轨迹线的阿基米德螺旋线线段的旋转角度为360度。(三)有益效果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公开发动机进气歧管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或其中一部分:(1)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在有限的发动机布置空间内,为发动机进气系统提供较大的流通面积、较小的流通阻力;以及(2)能够降低发动机泵气损失,提高充气效率,改善发动机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支管中心轨迹线曲率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支管沿轨迹线扫描起始截面尺寸图。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支管沿轨迹线扫描最终截面尺寸图。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支管沿各进气支管排成一列的方向上扫描各截面宽度变化趋势图。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支管沿垂直各进气支管排成一列的方向上扫描各截面宽度变化趋势图。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发动机进气歧管的进气支管沿轨迹线扫描各截面面积变化趋势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在有限的发动机布置空间内,为发动机进气系统提供较大的流通面积、较小的流通阻力,从而降低发动机泵气损失,提高充气效率,改善发动机性能。可克服现有的进气歧管的主要缺点和不足之处。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如图1至6所示,所述进气歧管,包括:稳压腔,包括:进气导入口,用于将外界通入的气体导入所述稳压腔;稳压部,一端与所述进气导入口相连,用于对所述进气导入口导入的气体进行缓冲,实现对所述进气导入口导入的气体的稳压,形成稳压气体;进气支管组,包括多个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组与所述稳压部的另一端相连,用于将所述稳压气体分流导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进气支管的各进气支管的轨迹线为阿基米德螺旋线,能够保证气体平稳导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进气支管的各进气支管之间以叠放形式排成一列设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进气支管的各进气支管在所述排成一列的方向上的所述进气支管的截面宽度随所述轨迹线的气体导出方向上逐渐增大。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进气支管的各进气支管在垂直所述排成一列的方向上的所述进气支管的截面宽度随所述轨迹线的气体导出方向上逐渐减小。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进气支管的各进气支管的截面面积随所述轨迹线的气体导出方向上逐渐减小。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进气支管包括四个进气支管。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进气支管的各进气支管与所述稳压部连接处的所述轨迹线曲率连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进气歧管为一体成形制成。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轨迹线的阿基米德螺旋线线段的旋转角度为360度。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各支管轨迹线采用阿基米德螺旋线,同时支管截面形状采用矩形形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内圈的粗实线表示支管中心轨迹线,中间间隔排列的不等长细实线长度表示内圈的轨迹线在相应点处的曲率大小,外圈细实线表示曲率大小连线,图中50表示曲率放大的比例,从图1可以看出,支管中心轨迹线曲率大小的连线是比较光滑的曲线,代表支管中心轨迹线各点曲率连续。如图2所示,表示支管沿轨迹线扫描起始截面尺寸图。如图3所示,表示支管沿轨迹线扫描最终截面尺寸图。如图4所示,表示支管沿轨迹线扫描各截面宽度变化趋势图,其中X轴表示各截面在轨迹线所处的位置(是按比例表示的,0表示起点,100表示终点),Y轴表示截面宽度实际大小,单位是mm。如图5所示,表示支管沿轨迹线扫描各截面高度变化趋势图,其中X轴表示各截面在轨迹线所处的位置(是按比例表示的,0表示起点,100表示终点),Y轴表示截面高度实际大小,单位是mm。如图6所示,表示支管沿轨迹线扫描各截面面积变化趋势图,其中横轴表示沿扫描轨迹线的各截面标号,纵轴对应横轴标号位置截面的面积,单位是mm2。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各支管轨迹线采用阿基米德螺旋线,通过如下方程获得(采用柱坐标系):a=0.25theta=45+t*350r=25+a*thetaz=0其中t=0~1阿基米德螺旋线作为支管轨迹线,曲率连续(如图1所示);支管截面采用矩形形状,长度和宽度均采用通过曲率连续的关系曲线获得(如图4和图5所示),同时截面积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n稳压腔,包括:/n进气导入口,用于将外界通入的气体导入所述稳压腔;/n稳压部,一端与所述进气导入口相连,用于对所述进气导入口导入的气体进行缓冲,实现对所述进气导入口导入的气体的稳压,形成稳压气体;/n进气支管组,包括多个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组与所述稳压部的另一端相连,用于将所述稳压气体分流导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
稳压腔,包括:
进气导入口,用于将外界通入的气体导入所述稳压腔;
稳压部,一端与所述进气导入口相连,用于对所述进气导入口导入的气体进行缓冲,实现对所述进气导入口导入的气体的稳压,形成稳压气体;
进气支管组,包括多个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组与所述稳压部的另一端相连,用于将所述稳压气体分流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中,所述多个进气支管的各进气支管的轨迹线为阿基米德螺旋线,能够保证气体平稳导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中,所述多个进气支管的各进气支管之间以叠放形式排成一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其中,所述多个进气支管的各进气支管在所述排成一列的方向上的所述进气支管的截面宽度随所述轨迹线的气体导出方向上逐渐增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长利王振徐玉梁刘猛李腾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