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463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气歧管,该进气歧管包括:流道,连接在增压室和气缸盖之间,使引入到增压室中的空气进入气缸盖;以及凹部,形成在流道,凹部沿着流道的通道延伸,同时具有突出形状的内表面。流道在其一端部具有形成为平坦的而不形成有凹部的外表面。流道的外表面连接到气缸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歧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进气歧管,通过改进进气歧管的结构而有利于刚性并且降低应力和噪声。
技术介绍
车辆的空燃模块系统(AFMS)包括进气歧管、燃料导轨系统(fuelrailsystem)、能量管理系统(EMS)组件、线束(wireharness)、节流阀体(throttlebody)等。AFMS利用大量的EMS组件而模块化。作为进气系统的核心的进气歧管是从节流阀体延伸到气缸的进气口的分配管。进气歧管用于在进气冲程期间将要供应的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物引导到气缸的内部。在车辆的构成部件中,进气歧管是对决定发动机性能具有直接影响的重要部件。因此,传统上,已经提出用于通过在进气歧管上增加结构来降低振动(vibration)和噪声的技术。然而,进气歧管的重量会增加。此外,在振动和噪声方面没有显著的优势。因此,需要具有能够消除传统情况中的缺点并且还能够解决振动和噪声问题的新结构的进气歧管。在本节中公开的上述内容仅仅是为了增进对本技术的一般背景的理解,而不应被视为对这些内容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承认或任何形式的暗示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进气歧管和进气歧管的流道结构,通过改进进气歧管的结构而有利于刚性并且降低应力和噪声。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以上和其他目的可以通过提供一种进气歧管来实现,该进气歧管可以包括:流道,连接在增压室和气缸盖之间,使引入到增压室中的空气进入气缸盖;以及凹部,形成在流道,凹部沿着流道的通道延伸,同时具有突出形状的内表面。流道在其一端部包括形成为平坦的而不形成有凹部的外表面,并且流道的外表面可以连接到气缸盖。流道可以形成为流道的中间部分具有在流道的长度方向上弯曲为具有预定曲率的形状。凹部可以以流道的通道为基准沿着朝外的流道的外表面形成。此外,流道可以形成为具有闭合截面形状的四边形管形状。流道的截面面积可以随着流道从流道的连接到增压室的第一端部延伸到流道的连接到气缸盖的第二端部逐渐减小。凹部可以形成在形成流道的管形状的流道的整个周向外表面中设置在一侧的流道的外表面的中央。根据另一实施例,流道可以形成为具有横向宽度大于竖直高度的矩形管形状。凹部可以形成为横向宽度大于竖直高度,并且可以形成在流道的横向地延伸以具有横向宽度的一个外表面上。凹部的高度和凹部的宽度的长度比例可以被确定为1:5至1:30。凹部的宽度和流道的宽度的比例可以被确定为1:2.5至1:3。凹部的高度和流道的高度的比例可以被确定为1:40至1:30。形成有凹部的流道的外表面可以形成为具有对应于凹部的形状的槽形状。凹部可以形成为突出形状在流道的包括流道的一端部的预定区间中朝向流道的一端部逐渐减小。此外,流道可以包括:第一区间,形成为具有预定曲率的弯曲形状的管形状,并且第一区间的第一端部连接到增压室的排气口;以及第二区间,形成为具有线性管形状,并且第二区间的第一端部连接到第一区间的第二端部,并且第二区间的第二端部连接到气缸盖的端口。凹部可以包括:固定形状凹部,沿着第一区间的外表面形成为具有预定形状的一致截面;以及可变形状凹部,沿着第二区间的外表面形成,并且连接到固定形状凹部。可变形状凹部的第一端部可以形成为具有与固定形状凹部的截面匹配的形状,并且可以连接到固定形状凹部。可变形状凹部可以具有截面朝向可变形状凹部的第二端部逐渐减小的结构。可以在流道的第二端部和可变形状凹部的第二端部之间形成平坦表面。以流道的通道为基准,第一区间的长度和第二区间的长度的长度比例可以被确定为3.1:1至3.3:1。进气歧管可以通过组装上壳体、中间壳体和下壳体来构成。上壳体可以组装到中间壳体的上端部以形成流道的第一区间。下壳体可以组装到中间壳体的下端部以形成流道的第二区间。凹部的固定形状凹部可以沿着上壳体的凹外表面形成。凹部的可变形状凹部可以沿着下壳体的外表面形成,下壳体在连接到凹部的固定形状凹部的位置组装到上壳体。流道可以连接到增压室的上表面,同时在增压室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上布置。增压室可以形成为具有增压室的相对侧表面在增压室的中间部分分别向外突出的扩张形状。可以在增压室的第一端部形成进气口。增压室的截面面积可以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随着增压室从增压室的第一端部延伸到增压室的中间部分逐渐增加。增压室的截面面积可以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随着增压室从增压室的中间部分延伸到增压室的第二端部逐渐减小,并且增压室的第二端部的截面面积小于增压室的第一端部的截面面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一种进气歧管的流道结构可以连接在增压室和气缸盖之间,使引入到增压室中的空气进入气缸盖。另外,可以在流道结构形成凹部,凹部在流道结构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同时具有突出形状的内表面。流道结构的一端部可以包括形成为平坦的而不形成有凹部的外表面,并且流道结构的外表面可以连接到气缸盖。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凹部在流道的外表面可以形成为具有突出结构,因此,可以增加通过流道的空气的流速。因此,可以增加应用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流道结构的车辆的响应特性。特别地,可以通过凹部增加固有频率,因此,可以增加进气歧管的刚性。此外,可以降低根据3个轴(X轴、Y轴和Z轴)方向上的振动引起的最大应力,并且可以降低噪声。附图说明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以上和其他目的、特征及其他优点,其中:图1是以芯形状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进气歧管的内部结构的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应于图1的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对应于图1的后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流道的第一区间形成的凹部的截面形状;图5A至图5F是分别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流道的第一区间形成的凹部的结构的视图;图6是沿图3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增压室的截面形状;图7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流道的第二区间形成的凹部的放大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进气歧管的形状的视图;图9是示出用于组装以构成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进气歧管的部件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将理解的是,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他类似术语通常包括机动车,例如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的乘用车,包括各种小船和大船的船只,飞行器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燃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氢动力车辆和其他替代燃料(例如,来自石油以外的资源的燃料)车辆。本文使用的术语仅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不旨在限制本技术。如本文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将进一步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和/或“包括有”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说明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包括:/n流道,连接在增压室和气缸盖之间,使引入到所述增压室中的空气进入所述气缸盖;以及/n凹部,形成在所述流道,所述凹部沿着所述流道的通道延伸,同时具有突出形状的内表面,/n其中所述流道在所述流道的一端部包括形成为平坦的而不形成有所述凹部的外表面,并且所述流道的外表面连接到所述气缸盖。/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23 KR 10-2019-01165501.一种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包括:
流道,连接在增压室和气缸盖之间,使引入到所述增压室中的空气进入所述气缸盖;以及
凹部,形成在所述流道,所述凹部沿着所述流道的通道延伸,同时具有突出形状的内表面,
其中所述流道在所述流道的一端部包括形成为平坦的而不形成有所述凹部的外表面,并且所述流道的外表面连接到所述气缸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道形成为所述流道的中间部分具有在所述流道的长度方向上弯曲为具有预定曲率的形状,并且
所述凹部以所述流道的通道为基准沿着朝外的所述流道的外表面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道形成为具有闭合截面形状的四边形管形状,
所述流道的截面面积随着所述流道从所述流道的连接到所述增压室的第一端部延伸到所述流道的连接到所述气缸盖的第二端部逐渐减小,并且
所述凹部形成在形成所述流道的管形状的所述流道的整个周向外表面中设置在一侧的所述流道的外表面的中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道形成为具有横向宽度大于竖直高度的矩形管形状,并且
所述凹部形成为横向宽度大于竖直高度,并且形成在所述流道的横向地延伸以具有横向宽度的一个外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高度和所述凹部的宽度的长度比例为1:5至1:3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的宽度和所述流道的宽度的比例为1:2.5至1:3,并且所述凹部的高度和所述流道的高度的比例为1:40至1: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所述凹部的所述流道的外表面形成为具有对应于所述凹部的形状的槽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形成为所述突出形状在所述流道的包括所述流道的一端部的预定区间中朝向所述流道的一端部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道包括:
第一区间,形成为具有预定曲率的弯曲形状的管形状,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珍圭金东俊罗灿佳岚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凯菲克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