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闭式循环的发动机的气体混合装置及闭式循环发动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3094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闭式循环的发动机的气体混合装置,包括:筒体;第一进气管,一端伸入筒体内部,适用于向筒体内部输送氧气;第二进气管,一端伸入筒体内部,另一端与发动机的排气端连接,适用于接收并向筒体内部输送经发动机排出的惰性气体;混气部,套设在筒体内部,且位于第一进气管以及第二进气管的上方,被构成接收并打散经第一进气管以及第二进气管输送的氧气以及惰性气体,以降低氧气以及惰性气体气流的波动性,形成混合均匀且稳定流动的混合气;以及排气管,一端伸入筒体内部且与混气部的出气端连通,另一端与发动机的进气端连接,以向发动机输送均匀混合的混合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闭式循环的发动机的气体混合装置及闭式循环发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种实施例涉及发动机气体混合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闭式循环的发动机的气体混合装置及闭式循环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在闭式循环发动机中,工作流体被完全封闭在一个连续的循环系统中,与外部环境没有直接交互,在这样的系统中,工作流体经过一系列的热机循环步骤,包括压缩

燃烧

膨胀和冷却,但始终保持在系统内部

闭式循环的发动机的气体混合装置是用于确保工作流体和燃料之间均匀混合的设备

通过气体混合装置将氧气与由发动机排出的惰性气体进行预混合,达到一定比例后再通入发动机参与燃烧

[0003]现有技术的用于闭式循环的发动机的气体混合装置通常采用空心混合罐,将各种可燃气体通入空心混合罐,使氧气与惰性气体进行自然混合,由此存在气体混合均匀度差,混合气配比比例不准确,进而影响发动机的燃烧的问题

进一步地,受发动机进气波动的影响,为了保证进气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闭式循环的发动机的气体混合装置,包括:筒体;第一进气管,一端伸入所述筒体内部,适用于向所述筒体内部输送氧气;第二进气管,一端伸入所述筒体内部,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端连接,适用于接收并向所述筒体内部输送经所述发动机排出的惰性气体;混气部,套设在所述筒体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以及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上方,被构成接收并打散经所述第一进气管以及所述第二进气管输送的氧气以及惰性气体,以降低氧气以及惰性气体气流的波动性,形成混合均匀且稳定流动的混合气;以及排气管,一端伸入所述筒体内部且与所述混气部的出气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端连接,以向所述发动机输送均匀混合的混合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闭式循环的发动机的气体混合装置,其中,所述混气部包括:隔板,安装在所述筒体的内部,沿垂直于所述筒体的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隔板将所述筒体分割为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以及多个第一输气管,每个所述第一输气管沿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输气管的一端与所述隔板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输气管被构造成能够将经所述第一进气管以及所述第二进气管输送的氧气以及惰性气体打散,以形成均匀混合的混合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闭式循环的发动机的气体混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输气管为靠近所述隔板的一端开口的中空管道,所述第一输气管的沿轴向延伸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气孔,适用于将经所述第一进气管以及所述第二进气管输送的氧气以及惰性气体打散,以在所述第一输气管内部形成均匀混合的混合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闭式循环的发动机的气体混合装置,其中,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分别插接多个所述第一输气管的开孔,使得经所述第一输气管均匀混合的混合气经所述开孔流入所述第一腔室内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闭式循环的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坤良谷芳张树军林柱李培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