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杆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3604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杆总成,包括稳定杆,所述稳定杆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轮毂的转向节上,稳定杆中部通过支架总成安装于副车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稳定杆总成,其稳定杆效率高,在提供相同侧倾刚度的条件下,稳定杆直径减小,降低了稳定杆工艺加工难度,有利于产品轻量化,降低了整车重量,从而降低了整车油耗,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稳定杆总成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造
,涉及一种稳定杆总成。
技术介绍
悬架上通常带有稳定装置以增加悬架的稳定性,具体结构为稳定杆安装于副车架上,稳定杆两端与下摆臂连接,该结构导致稳定杆效率较低,为达到相同的侧倾刚度,稳定杆需采用较大的直径,增加了重量的同时也增加了零部件成本。因此,基于以上问题,需要一种稳定杆总成,提供相同侧倾刚度的条件下,使得稳定杆直径减小,有利于产品轻量化,降低了整车重量,从而降低了整车油耗,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稳定杆总成,提供相同侧倾刚度的条件下,使得稳定杆直径减小,有利于产品轻量化,降低了整车重量,从而降低了整车油耗,节约了生产成本。本技术的稳定杆总成,包括稳定杆,所述稳定杆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轮毂的转向节上,稳定杆中部通过支架总成安装于副车架上。进一步,所述支架总成包括稳定杆支架、弹性衬套以及耐磨套,所述弹性衬套被稳定杆支架固定于副车架上,所述耐磨套外套于稳定杆上并内嵌于弹性衬套内。进一步,所述稳定杆支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中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弹性衬套被箍于安装内腔中进而固定于副车架上,所述安装腔内侧具有内凹形成的限位槽,所述弹性衬套上具有与限位槽适配的限位凸起。进一步,所述稳定杆中部通过两个支架总成安装于副车架上。进一步,稳定杆支架还包括连接于架体两端用于连接于副车架上的连接翻边。进一步,至少一连接翻边侧部设置有放错槽。进一步,两个连接翻边上开设有安装孔,其中一个连接翻边上的安装孔为圆孔、另一个连接翻边上的安装孔为腰型孔。进一步,两个连接翻边在高度方向错开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稳定杆总成,其稳定杆效率高,在提供相同侧倾刚度的条件下,稳定杆直径减小,降低了稳定杆工艺加工难度,有利于产品轻量化,降低了整车重量,从而降低了整车油耗,节约了生产成本;本技术中稳定杆支架通过限位槽作为限位结构,利于提高弹性衬套的安装稳定性并对弹性衬套形成定位,该限位槽同时也作为贯穿于架体本身的加强结构,利于提高稳定杆支架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刚度;稳定杆支架翻边上设置放错槽,在冲压加工时作为放错特征,易于识别坯体的摆放位置,利于稳定杆支架加工时的快速装夹定位,提高加工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支架总成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弹性衬套结构示意图;图4为弹性衬套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稳定杆支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稳定杆支架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支架总成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弹性衬套结构示意图;图4为弹性衬套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稳定杆支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稳定杆支架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稳定杆总成,包括稳定杆1,所述稳定杆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轮毂的转向节上,稳定杆中部通过支架总成安装于副车架7上。此处两个轮毂指的是左右轮毂,即前左右车轮或者后左右轮毂,本实施例以后悬架为例,则稳定杆两端连接于后左右轮毂的两个转向节上,稳定杆横向布置,横向与车体的宽度方向一致,纵向与车体的长度方向一致,结合图1所示,稳定杆两端纵向弯折后连接于后左右轮毂的转向节上,该安装结构提高稳定杆效率,在提供相同侧倾刚度的条件下,稳定杆直径减小,降低了稳定杆工艺加工难度,有利于产品轻量化,降低了整车重量,从而降低了整车油耗,节约了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总成包括稳定杆支架2、弹性衬套3以及耐磨套4,所述弹性衬套被稳定杆支架固定于副车架上,所述耐磨套外套于稳定杆上并内嵌于弹性衬套内。弹性衬套为橡胶套,弹性衬套中部开有圆孔,耐磨套通过硫化工艺固定于弹性衬套内孔中,耐磨套采用特氟龙材质,或者耐磨套可采用钢套结构并内侧接触面涂有特氟龙层,耐磨套固定于弹性衬套内,稳定杆与耐磨套过渡配合,该结构的支撑总成既对稳定杆支架起到良好的支撑性能,同时也通过弹性衬套使得稳定杆在各个方向具有一定的位移空间,保证稳定杆的稳定悬架的性能,并且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弹性衬套的耐磨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定杆支架包括架体1a,所述架体中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弹性衬套3被箍于安装内腔中进而固定于副车架上,所述安装腔内侧具有内凹形成的限位槽1c,所述弹性衬套3上具有与限位槽适配的限位凸起3a。结合图5所示,架体为U形的薄壁结构,架体安装腔为U形腔,架体安装腔内侧冲压形成内凹外凸的限位槽,结合图3和图4所示,弹性衬套外部具有与限位槽匹配的限位凸起,弹性衬套安装于架体安装腔内,弹性衬套与架体安装腔内壁贴合,且限位凸起位于限位槽内,该限位槽1c作为限位结构,利于提高弹性衬套的安装稳定性并对弹性衬套形成定位,该限位槽同时也作为贯穿于架体本身的加强结构,利于提高稳定杆支架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刚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定杆中部通过两个支架总成安装于副车架上。结合图1所示,两个支架总成横向对称布置,两个支架总成的安装位置分别靠近稳定杆的两端,利于提高稳定杆的安装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稳定杆支架还包括连接于架体两端用于连接于副车架上的连接翻边1b。结合图5和图6所示,连接翻边与架体一体横向,架体初始状态为U形结构,架体两端向外弯折形成连接翻边,使得稳定杆支架呈类似“几”字形结构,该结构利于弹性衬套的固定安装。本实施例中,至少一连接翻边1b侧部设置有放错槽5。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中只在其中一个连接翻边上设置放错槽,放错槽为开设于连接翻边侧部较小的弧形槽,当然依据实际加工工艺,放错槽可加工为其他形状的槽体,放错槽在稳定杆支架为坯体时已加工,在冲压加工时作为放错特征,易于识别坯体的摆放位置,利于快速的装夹定位。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翻边上开设有安装孔6,其中一个连接翻边上的安装孔为圆孔、另一个连接翻边上的安装孔为腰型孔。该结构可使得稳定杆支架留有一定的安装误差余量,便于稳定杆支架的装配。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翻边在高度方向错开设置。结合图4所示,高度方向错开设置使两个连接翻边不位于同一平面内,两个连接翻边可以平行设置,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夹角,两个连接翻边的高度差适配于副车架的连接位置。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定杆,所述稳定杆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轮毂的转向节上,稳定杆中部通过支架总成安装于副车架上;/n所述支架总成包括稳定杆支架、弹性衬套以及耐磨套,所述弹性衬套被稳定杆支架固定于副车架上,所述耐磨套外套于稳定杆上并内嵌于弹性衬套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定杆,所述稳定杆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轮毂的转向节上,稳定杆中部通过支架总成安装于副车架上;
所述支架总成包括稳定杆支架、弹性衬套以及耐磨套,所述弹性衬套被稳定杆支架固定于副车架上,所述耐磨套外套于稳定杆上并内嵌于弹性衬套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支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中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弹性衬套被箍于安装内腔中进而固定于副车架上,所述安装腔内侧具有内凹形成的限位槽,所述弹性衬套上具有与限位槽适配的限位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伟刘杨胜耿拾李红志何海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