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机回水系统的水汽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9222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铸机回水系统的水汽分离装置,包括水汽分离箱,所述水汽分离箱的箱壁设有回水管接头,水汽分离箱顶部连接有排蒸汽管,排蒸汽管顶部连接有抽风装置,水汽分离箱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回水管接头,压铸机模具的冷却水回水管接入回水管接头上,冷却水通过回水管接头流入水汽分离箱内,冷却水在水汽分离箱内进行水汽分离,液体水经排水管排出后进行回水,汽化的冷却水上升,经排蒸汽管后被抽风装置抽出,从而避免冷却水水汽混合回流而产生高压,提高回水系统工作稳定性,避免影响开模效果,保证了设备工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铸机回水系统的水汽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铸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铸机回水系统的水汽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压铸机就是用于压力铸造的机器,压铸机在压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属液压射到模具中冷却成型,开模后可以得到固体金属铸件,最初用于压铸铅字。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进步,尤其是随着汽车、摩托车以及家用电器等工业的发展,压铸技术已获得极其迅速的发展。压铸机在开模前需要对模具进行冷却,目前一般常规均采用水冷,即利用回水系统进行水循环,从而达到冷却效果。但是,目前回水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模具温度较高,冷却水被快速加热,部分冷却水会被汽化,从而产生高压,这就会使得回水系统需要承受高压,这不利于系统工作的稳定,且会影响开模效果,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铸机回水系统的水汽分离装置,可快速将回水系统内的冷却水进行水汽分离,迅速降低系统内的压力,提高回水系统工作稳定性,避免影响开模效果,保证了设备工作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压铸机回水系统的水汽分离装置,包括水汽分离箱,所述水汽分离箱的箱壁设有回水管接头,水汽分离箱顶部连接有排蒸汽管,排蒸汽管顶部连接有抽风装置,水汽分离箱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水汽分离箱的侧壁上部设有防飞溅板,防飞溅板整体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口状。所述排蒸汽管由水汽分离箱的顶面伸入水汽分离箱内,且排蒸汽管的管口凸出于水汽分离箱的内顶面。所述排蒸汽管的管口凸出于水汽分离箱的内顶面20-25mm。所述水汽分离箱为方形柱体,回水管接头设有多个,且分布于水汽分离箱内相邻的两侧壁上。所述水汽分离箱的底部设有锥状的导流部。所述排蒸汽管的外壁包裹有保温护套。所述抽风装置包括上锥筒和位于上锥筒内设抽风机,抽风机通过支撑架固定于上锥筒中心。所述上锥筒的上部为筒状,下部为上大下小的锥状。所述上锥筒伸入排蒸汽管的内10-15mm。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回水管接头,压铸机模具的冷却水回水管接入回水管接头上,冷却水通过回水管接头流入水汽分离箱内,冷却水在水汽分离箱内进行水汽分离,液体水经排水管排出后进行回水,汽化的冷却水上升,经排蒸汽管后被抽风装置抽出,从而避免冷却水水汽混合回流而产生高压,提高回水系统工作稳定性,避免影响开模效果,保证了设备工作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水汽分离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抽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汽分离箱,11-防飞溅板,2-回水管接头,3-排蒸汽管,31-保温护套,4-抽风装置,41-上锥筒,42-抽风机,421-支撑架,5-排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压铸机回水系统的水汽分离装置,包括水汽分离箱1,水汽分离箱1的箱壁设有回水管接头2,水汽分离箱1顶部连接有排蒸汽管3,排蒸汽管3顶部连接有抽风装置4,水汽分离箱1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5。压铸机模具的冷却水回水管接入回水管接头2上,冷却水通过回水管接头2流入水汽分离箱1内,冷却水在水汽分离箱1内进行水汽分离,液体水经排水管5排出后进行回水,汽化的冷却水上升,经排蒸汽管3后被抽风装置4抽出,从而避免冷却水水汽混合回流而产生高压。排蒸汽管3的外壁包裹有保温护套31,保温护套31的设置可避免排蒸汽管3由于温差影响在管壁上形成冷凝水珠,还可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操作人员误触产生烫伤事故。如图2所示,水汽分离箱1的侧壁上部设有防飞溅板11,防飞溅板11整体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口状。冷却水经回水管接头2喷入水汽分离箱1内,防飞溅板11可有效防止液态冷却水混合气体飞溅上升进入排蒸汽管3内。优选的,排蒸汽管3由水汽分离箱1的顶面伸入水汽分离箱1内,且排蒸汽管3的管口凸出于水汽分离箱1的内顶面。排蒸汽管3的管口凸出于水汽分离箱1的内顶面20-25mm。由于排蒸汽管3的管口凸出的部位可起到阻挡作用,可进一步阻挡液态冷却水混合气体上升进入排蒸汽管3内。水汽分离箱1为方形柱体,回水管接头2设有多个,且分布于水汽分离箱1内相邻的两侧壁上。该结构使得冷却水通过回水管接头2喷入水汽分离箱1内时撞击水汽分离箱1内另两个相邻的侧壁而减速,液体冷却水往下流,汽化冷却水在抽风装置4的负压作用下快速上升。水汽分离箱1的底部设有锥状的导流部12,可使得液体冷却水快速汇集流入排水管5中。如图3和图4所示,抽风装置4包括上锥筒41和位于上锥筒41内设抽风机42,抽风机42通过支撑架421固定于上锥筒41中心。上锥筒41的上部为筒状,下部为上大下小的锥状,该结构中上锥筒41的上部较宽大,可使得汽化冷却水快速排出。上锥筒41伸入排蒸汽管3的内10-15mm。上锥筒41伸入排蒸汽管3的部位可起到阻挡作用,可阻挡液态冷却水混合气体上升进入上锥筒41内。上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现方式,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铸机回水系统的水汽分离装置,包括水汽分离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汽分离箱的箱壁设有回水管接头(2),水汽分离箱顶部连接有排蒸汽管(3),排蒸汽管顶部连接有抽风装置(4),水汽分离箱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机回水系统的水汽分离装置,包括水汽分离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汽分离箱的箱壁设有回水管接头(2),水汽分离箱顶部连接有排蒸汽管(3),排蒸汽管顶部连接有抽风装置(4),水汽分离箱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机回水系统的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汽分离箱(1)的侧壁上部设有防飞溅板(11),防飞溅板整体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口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铸机回水系统的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蒸汽管(3)由水汽分离箱(1)的顶面伸入水汽分离箱内,且排蒸汽管的管口凸出于水汽分离箱的内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铸机回水系统的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蒸汽管(3)的管口凸出于水汽分离箱(1)的内顶面20-2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铸机回水系统的水汽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汽分离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高陈木星何灿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灿东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