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出风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577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出风调节装置。空调出风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以及出风量调节机构。其中第一支撑结构固定于待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的内饰件上,并且第一支撑结构的中央设有与空调气源连接的第一开口。第二支撑结构与第一支撑结构相对地设置且中央设有能够与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二开口,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20之间通过可伸缩的风琴状软管相连,以使得二者之间的相对角度能够被调节。出风量调节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撑结构的第二开口处并且被构造成能够通过转动调节经由第二支撑结构的第二开口流出的气流量。空调出风调节装置的出风角度以及出风量能够被方便地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出风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配件领域,其尤其涉及空调出风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在飞机的飞行过程中,其外部的环境变化跨度较大。飞机驾驶舱内通常需要提供足够通风量,以保证飞行员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能够处于舒适的工作环境。驾驶舱内设备种类多、数量大,且造型复杂。驾驶舱相关设备设计既要保证为驾驶舱提供足够的出风量,又要保证出风口的方向不影响飞行员正常工作,空调出风口设计面临巨大挑战。目前驾驶舱空调出风口基本内嵌于内饰罩上。这种类型的出风口结合在飞机内饰内层,环控管路末端连接缓冲腔,缓冲腔另一端出口和内饰连接以作为出风口。这类出风口的尺寸和朝向一般会具体的设计要求(如出风量要求、飞行员使用要求等)而设定。然而,受限于内饰造型、结构和其他设备设计的制约,这类出风口的尺寸很难满足设计要求。为了既满足出风量要求,又满足飞行员使用要求,空调出风口一般会设计成出风量和出风方向可调节的装置。现有的内嵌式出风装置可分作格栅式出风口和球型阀调节式出风口这两种类型。其中格栅式出风口一般分为可调节式出风口和固定式出风口。可调节式出风口又包括单向调节和双向调节两种调节方式。格栅式出风口上设有铰接形式的导风板,格栅式出风口的机械结构铰接式地内嵌于装饰罩内。这类格栅式出风口装饰罩后部占用空间较大,且机械设计相对复杂。球型阀调节式出风口设计原理和格栅式出风口设计原理基本相同。球型阀调节式出风口主要用在飞行员个人通风,格栅式出风口主要用于驾驶舱主通风。然而上述两种机构的出风量调节范围、出风量方向调节幅度均无法满足飞行员的驾驶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根据现有技术的空调出风调节装置的上述现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至少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问题的空调出风调节装置。该目的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以下形式的一种空调出风调节装置来实现。该空调出风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以及出风量调节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固定于待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的内饰件上,并且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中央设有与空调气源连接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相对地设置且中央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之间通过可伸缩的风琴状软管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之间的相对角度能够被调节。所述出风量调节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第二开口处并且被构造成能够通过转动调节经由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所述第二开口流出的气流量。在如上的空调出风调节装置中,由于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之间通过可伸缩的风琴状软管连接,驾驶员可根据自身需求随意地拉伸、缩短软管,并通过调节软管来调节出风口的出风方向。除此之外,第二支撑结构的第二开口处还设有可转动的出风量调节机构,因此出风量也能别调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风量调节机构包括转动环,所述转动环设有从第二支撑结构的第二开口的内缘向内延伸且沿周向彼此间隔的至少两个转动挡片;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固定环,固定环形成有朝内侧延伸且沿周向彼此间隔的至少两个固定挡片;其中,所述转动环套设在所述固定环上,使得所述转动环绕所述固定环的周向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空调出风调节装置能够在遮挡状态和敞开状态之间转变,其中,在遮挡状态下,所述转动挡片能够遮蔽各个固定挡片之间的区域;在敞开状态下,所述固定挡片能够释放各个固定挡片之间的至少部分区域。向内延伸的挡片的制备方法相对简易。此外,转动挡片和固定挡片设置在第二开口后,驾驶员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二者的遮挡情况,因此可以方便地调节二者的相对关系,来调节出风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环形成有沿其周向向外延伸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凹槽部,所述出风量调节机构形成有与所述凹槽部接合并沿所述凹槽部滑动的接合部,使得所述出风量调节机构能够沿所述凹槽部周向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弯折部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凹槽部,其中各个凹槽部在弯折部的周向上均匀布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转动环包括:环形主盖,所述环形主盖形成有开孔,并且所述多个转动挡片形成于所述环形主盖的周向内表面;后盖,所述后盖形成有与所述环形主盖的开孔配合的紧固孔,所述接合部形成于所述后盖的周向内表面;以及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能够穿入所述紧固孔以及所述环形主盖的所述开孔,从而将出风量调节机构可转动地夹紧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环形主盖的周向内表面形成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被构造成能够抵接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周向外表面和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环形主盖的周向内表面还形成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位于所述第一台阶的上方;所述后盖的周向外表面形成有后盖台阶,并且所述后盖台阶被配置成,当所述后盖和所述环形主盖彼此紧固时,所述后盖台阶能够抵接所述第二台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环的弯折部的周向外表面形成为第一斜面,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背离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斜面逐渐向外突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刚性套管,所述软管的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刚性套管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刚性套管形成有法兰部,所述法兰部的朝向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表面上设有第一粘接件,并且所述出风量调节机构在朝向所述法兰部的表面上设有第二粘接件,其中,所述第一粘接件和所述第二粘接件能够彼此可拆卸地粘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软管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挡片和/或转动挡片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半径的80%。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实施方式,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各较佳实例。通过阅读下列的附图和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目的是所有这种额外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和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且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并被所附权利要求保护。附图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空调出风调节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空调出风调节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处于组合状态的图1、2的空调出风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空调出风调节装置的部分剖视图;图5-8是处于不同展开状态的空调出风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出风调节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出风调节装置(100)包括:/n第一支撑结构(10),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固定于待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的内饰件上,并且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的中央设有与空调气源连接的第一开口(11),/n第二支撑结构(20),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相对地设置且中央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的第一开口(11)连通的第二开口(21),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和第二支撑结构(20)之间通过可伸缩的风琴状软管(50)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之间的相对角度能够被调节;以及/n出风量调节机构(30),所述出风量调节机构(3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的第二开口(21)处并且被构造成能够通过转动调节经由所述第二开口(21)流出的气流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出风调节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出风调节装置(100)包括:
第一支撑结构(10),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固定于待进行空气调节的空间的内饰件上,并且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的中央设有与空调气源连接的第一开口(11),
第二支撑结构(20),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相对地设置且中央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的第一开口(11)连通的第二开口(21),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和第二支撑结构(20)之间通过可伸缩的风琴状软管(50)相连,以使得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之间的相对角度能够被调节;以及
出风量调节机构(30),所述出风量调节机构(3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的第二开口(21)处并且被构造成能够通过转动调节经由所述第二开口(21)流出的气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出风调节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量调节机构(30)包括转动环(31),其中,所述转动环(31)设有从第二支撑结构(20)的第二开口(21)的内缘向内延伸且沿周向彼此间隔的至少两个转动挡片(32);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20)包括固定在软管上的固定环(22),所述固定环(22)形成有朝内侧延伸且沿周向彼此间隔的至少两个固定挡片(23);
其中,所述转动环(31)套设在所述固定环(22)上,使得所述转动环(31)绕所述固定环(22)的周向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空调出风调节装置(100)能够在遮挡状态和敞开状态之间转变,其中,在遮挡状态下,所述转动挡片(32)能够遮蔽各个固定挡片(23)之间的区域;在敞开状态下,所述固定挡片(23)能够释放各个固定挡片(23)之间的至少部分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出风调节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2)形成有沿其周向向外延伸的弯折部(24),所述弯折部(24)在朝向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0)的上表面上形成有沿其周向延伸的凹槽部(25),所述出风量调节机构(30)形成有与所述凹槽部(25)接合并沿所述凹槽部(25)滑动的接合部(38),使得所述出风量调节机构(30)能够沿所述凹槽部(25)的周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出风调节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24)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凹槽部(25),其中各个凹槽部(25)在弯折部(24)的周向上均匀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空调出风调节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31)包括:
环形主盖(3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垠博刘强张京津刘军白畇刘毓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