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以及带有送风装置的通风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3100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包括:缓冲部,该缓冲部包括由多个侧部包围形成的缓冲腔室、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气流沿着流动路径从进风口进入缓冲腔室并且流向出风口;其中,缓冲部的缓冲腔室中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一导流板包括供气流穿过的多个通孔,并且第一导流板的多个通孔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孔径,第一导流板的多个通孔在第一导流板上被布置成使气流均匀流出出风口。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带有送风装置的通风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风装置以及带有送风装置的通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送风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飞机座舱的多维度整流送风装置。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飞机座舱的带有送风装置的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座舱通风系统主要用于为座舱提供温度、压力、湿度适宜的空气,以保证座舱具有舒适的温度、压力环境和足够的新鲜空气。一定流量的空气经过送风装置整流后进入座舱,保证舱内流场合理、风速适宜且温度均匀。送风装置设计不合理会导致座舱内的气流组织紊乱,并且气流集中时会产生较大气动噪音,严重影响乘客舒适性。送风装置的几何形状、入口和出口布置取决于飞机低压管路的布置以及座舱的布局,通常由供气管路和气体缓冲腔组成。缓冲腔内部安装整流装置,该整流装置能够将进入缓冲腔的气流沿着缓冲腔出口均匀分布,保证出风气流的稳定和均匀。常见的整流装置有如下形式,一种现有形式在题为“用于飞机空调乘客区的送风装置(AIRINFEEDDEVICEFORAIR-CONDITIONINGPASSENGERAREASINAIRCRAFT)”的美国专利US8118648B2中描述,其公开了一种钝角三角形式整流板的送风装置,整流板的钝角与供气管路入口正对,从而将直射进入缓冲腔的气流沿缓冲腔出口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然而,该方案仅能在缓冲腔长度方向上整流,因此只适用于宽度很小的细槽型缓冲腔出口;并且由于有一角正对射流,会造成较大气动噪音以及较大的流动损失。另一种现有形式在题为“槽式空气分布喷嘴节流器组件(SLOTTEDAIRDISTRIBUTIONNOZZLERESTRICTORASSEMBLY)”的美国专利US6752712B1中描述,其公开了一种带凹口的隔板式整流板的送风装置,带凹口的隔板沿着缓冲腔长度方向安装,气流流经凹口后实现整流的效果。然而,该方案的整流的效果不佳,简单的凹口结构并不能保证整流板后气流的均匀性。并且该装置只在缓冲腔长度方向上实现了整流,不适用于宽度较大的缓冲腔出风口。还有一种现有形式在题为“双喷嘴座舱通风系统(DUALNOZZLECABINVENTILATIONSYSTEM)”的欧洲专利EP0292033B1中描述,其公开了一种孔板式的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将孔板式整流结构直接集成于送风管道,送风相对均匀。然而,由于飞机送风管路体积较小,安装空间有限,所以不可能在管路中集成孔板式的整流装置,并且孔板式整流结构的出风风速在气流流路的方向上呈明显的递减,不能保证出风的整体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送风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包括:缓冲部,缓冲部包括由多个侧部包围形成的缓冲腔室、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气流沿着流动路径从进风口进入缓冲腔室并且流向出风口;其中,缓冲部的缓冲腔室中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一导流板包括供气流穿过的多个通孔,并且第一导流板的多个通孔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孔径,第一导流板的多个通孔在第一导流板上被布置成使气流均匀流出出风口。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第一导流板的多个通孔的孔径大小根据如下方式布置:气流的速度垂直于第一导流板的分量越大的位置处的通孔的孔径越小,和/或处于气流的流动路径的上游的通孔的孔径小于处于气流的流动路径的下游的通孔的孔径。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缓冲部成形为大体上长方体形状,缓冲部包括布置进风口的第一侧部和布置出风口的第二侧部,其中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相邻并成角度设置,并且第一导流板与第一侧部基本平行设置在缓冲腔室中,从而将缓冲部的缓冲腔室划分成第一腔室部和第二腔室部,其中第一腔室部和第二腔室部通过第一导流板的多个通孔流体连通,并且进风口通向第一腔室部,其中,出风口的一部分形成第一腔室部的出风口,其中,出风口的另一部分形成第二腔室部的出风口,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腔室部(10a)的容积小于第二腔室部(10b)的容积。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缓冲部包括与第二侧部相对的第四侧部,第四侧部与第一侧部相邻并且成角度地设置,进风口布置成离第二侧部的距离比离第四侧部的距离远,并且第一导流板的多个通孔呈阵列布置,每一列通孔的孔径从第四侧部起朝着第二侧部逐渐增大。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缓冲部包括与第二侧部相对的第四侧部,并且第一导流板从第二侧部延伸到第四侧部,第一导流板与第四侧部相邻接的部分朝向第一侧部以第一倒圆弧度弯曲。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缓冲部包括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被布置在第二腔室部内,并且第二导流板与第一导流板以预定间隔距离隔开,其中,第二导流板不设有通孔,其中,第二导流板从第二侧部起横向于第二侧部延伸出,并且第二导流板延伸出的长度小于第一导流板。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第二导流板包括:平直段,平直段从第二侧部基本平行于第一导流板延伸出;以及倒圆段,倒圆段从平直段的末端朝向第一侧部以第二倒圆弧度弯曲。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送风装置还包括扩口形的入口段,入口段的扩口形以向入口段的内部凹入的曲线形渐扩。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的任一个,送风装置还包括第三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布置在进风口处以使气流在通过第三导流板时被整流,第三导流板包括供气流穿过的多个通孔,并且靠近第三导流板中间的通孔的孔径小于靠近第三导流板的周边的通孔的孔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飞机座舱的通风系统,该通风系统包括供气管路以及根据本公开的前述方面中任一个的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连接到通风系统的供气管路。采用根据本技术的送风装置,能使气流从出风口截面均匀地出流以向座舱送风,有效避免通风死区的。并且,该送风装置能够使气流在不产生过大流动损失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减少气动噪声。附图说明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描述了本文提出的送风装置以及带有送风装置的送风系统,并且在附图中进行了描绘,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侧视图;图3A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导流板的正视图;图3B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二导流板的正视图;图3C是根据图3B的第二导流板的沿线C-C截取的侧视图;图3D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第三导流板的正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气流路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送风装置10缓冲部10a第一腔室部10b第二腔室部12第一侧部12a进风口14第二侧部14a出风口18第四侧部20第一导流板30第二导流板40第三导流板50供气管路60入口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1)包括:/n缓冲部(10),所述缓冲部(10)包括由多个侧部包围形成的缓冲腔室、进风口(12a)以及出风口(14a),气流沿着流动路径从所述进风口(12a)进入所述缓冲腔室并且流向所述出风口(14a);/n其特征在于,/n所述缓冲部(10)的缓冲腔室中包括第一导流板(20),所述第一导流板(20)包括供所述气流穿过的多个通孔,并且/n所述第一导流板(20)的多个通孔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孔径,所述第一导流板(20)的多个通孔在所述第一导流板(20)上被布置成使所述气流均匀流出所述出风口(14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1)包括:
缓冲部(10),所述缓冲部(10)包括由多个侧部包围形成的缓冲腔室、进风口(12a)以及出风口(14a),气流沿着流动路径从所述进风口(12a)进入所述缓冲腔室并且流向所述出风口(14a);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10)的缓冲腔室中包括第一导流板(20),所述第一导流板(20)包括供所述气流穿过的多个通孔,并且
所述第一导流板(20)的多个通孔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孔径,所述第一导流板(20)的多个通孔在所述第一导流板(20)上被布置成使所述气流均匀流出所述出风口(14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流板(20)的多个通孔的孔径大小根据如下方式布置:
所述气流的速度垂直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0)的分量越大的位置处的通孔的孔径越小,和/或
处于所述气流的流动路径的上游的通孔的孔径小于处于所述气流的流动路径的下游的通孔的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10)成形为长方体形状,所述缓冲部(10)包括布置所述进风口(12a)的第一侧部(12)和布置所述出风口(14a)的第二侧部(14),其中所述第一侧部(12)与所述第二侧部(14)相邻并成角度设置,并且
所述第一导流板(20)与所述第一侧部(12)基本平行设置在所述缓冲腔室中,从而将所述缓冲部(10)的缓冲腔室划分成第一腔室部(10a)和第二腔室部(10b),其中所述第一腔室部(10a)和所述第二腔室部(10b)通过所述第一导流板(20)的多个通孔流体连通,并且所述进风口(12a)通向所述第一腔室部(10a),
其中,所述出风口(14a)的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一腔室部(10a)的出风口,
其中,所述出风口(14a)的另一部分形成所述第二腔室部(10b)的出风口,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腔室部(10a)的容积小于第二腔室部(10b)的容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部(10)包括与所述第二侧部(14)相对的第四侧部(18),所述第四侧部(18)与所述第一侧部(12)相邻并且成角度地设置,所述进风口(12a)布置成离所述第二侧部(14)的距离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蕾杨智牛越闫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