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升降托盘及玻璃升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5004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玻璃升降托盘及玻璃升降器,玻璃升降托盘包括本体,其底端形成有一插孔;有一缓冲块插接固定于所述插孔内且其缓冲端伸出于所述插孔外,所述缓冲块的插接部上朝向其外侧对称形成有倒扣,所述倒扣与所述插孔上的卡孔相互匹配,以限制所述缓冲块的活动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在缓冲块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一组倒扣,通过倒扣与插孔上的卡孔配合固定,有效防止缓冲块在随本体同步升降过程中脱落;将缓冲块的底部设计成波浪形的缓冲弧面,相对于传统的缓冲块其能承受的压力值增加,及延长了缓冲块与本体的使用寿命;本体上形成有一组凹槽,凹槽的突出面与导轨的正面抵接,增加本体与导轨的受力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升降托盘及玻璃升降器
本技术属于车窗升降
,尤其是涉及一种玻璃升降托盘及玻璃升降器。
技术介绍
玻璃升降器是汽车门窗玻璃的升降装置,主要分电动玻璃升降器与手动玻璃升降器两大类。现在许多轿车门窗玻璃的升降(关闭和开启)已经抛弃了摇把式的手动升降方式,一般都改用按钮式的电动升降方式,即使用电动玻璃升降器。轿车用的电动玻璃升降器多是由驱动电机、减速器、拉绳、导轨、玻璃安装托盘的本体等组成,使得本体沿所述导轨上下移动。本体在下降时若其底端没有缓冲块将其与导轨的翻边进行缓冲,则本体和/或导轨会因硬接触导致损坏,影响玻璃升降器的使用寿命。在现有技术中,缓冲块插接于本体的底面,但由于其没有防脱落结构,故在本体升降过程中,缓冲块会在重力作用或者本体移动过程中的晃动中与本体脱落;此外,传统缓冲块由于其底部整体设计为一向外突出的圆弧状,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形成疲劳进而产生变形,缩短缓冲块的使用时间。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玻璃升降托盘及玻璃升降器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玻璃升降托盘及玻璃升降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玻璃升降托盘,包括本体,其底端形成有一插孔;有一缓冲块插接固定于所述插孔内且其缓冲端伸出于所述插孔外,所述缓冲块的插接部上朝向其外侧对称形成有倒扣,所述倒扣与所述插孔上的卡孔相互匹配,以限制所述缓冲块的活动空间。优选的,所述缓冲块的底部形成波浪形的缓冲弧面,该弧面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内弧面,一个外弧面以及连接所述内弧面和所述外弧面的过渡弧面组成,两个内弧面的对称轴与所述缓冲块的中心轴共轴设置。优选的,所述缓冲块的插接部中与所述倒扣相邻的两个楔形面朝向所述缓冲块的中心轴处对称倾斜设置,且所述楔形面与所述插孔的内壁贴合。优选的,所述本体的正面形成有两个纵向共轴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本体的移动轴线一侧。玻璃升降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玻璃升降托盘,所述玻璃升降托盘卡接在导轨上,所述导轨的底部形成有一翻边,所述缓冲块的缓冲端朝向所述翻边。优选的,所述导轨的两端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位于所述玻璃升降托盘的上下行程的两侧,且所述滑轮上绕设有拉绳。优选的,所述导轨上与所述玻璃升降托盘相对的背面上设置有一电机,所述电机驱动与其连接的线轮旋转,所述拉绳缠绕在所述线轮的线槽内。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在缓冲块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一组倒扣,通过倒扣与插孔上的卡孔配合固定,有效防止缓冲块在随本体同步升降过程中脱落;将缓冲块的底部设计成波浪形的缓冲弧面,相对于传统的缓冲块其能承受的压力值增加,及延长了缓冲块与本体的使用寿命;本体上形成有一组凹槽,凹槽的突出面与导轨的正面抵接,增加本体与导轨的受力面积。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缓冲块第一方向结构图;图2: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缓冲块第二方向结构图;图3: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本体第一方向立体图;图4: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本体结构的正视图;图5: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玻璃升降器正视图;图6: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玻璃升降器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如图5至图6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玻璃升降托盘及玻璃升降器,包括本体1,所述玻璃升降托盘卡接在导轨3上,且所述本体1沿卡接处所在的轴线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其上承载的玻璃完成升降操作。所述导轨3的底部形成有一翻边31。所述导轨3的两端设置有滑轮32,所述滑轮32位于所述玻璃升降托盘的上下行程的两侧,且所述滑轮32上绕设有拉绳33。所述导轨3上与所述玻璃升降托盘相对的背面上设置有一电机34,所述电机34驱动与其连接的线轮35旋转,所述拉绳33缠绕在所述线轮35的线槽内。如图3至图4所示,为防止所述本体1在下降至所述导轨3的所述翻边31处时,在重力作用下与所述翻边31硬接触致使两者受损。在所述本体1的底端形成有一插孔10,有一缓冲块2插接固定于所述插孔10内且其缓冲端伸出于所述插孔10外,所述缓冲块2的插接部上朝向其外侧对称形成有倒扣21,所述倒扣21与所述插孔10上的卡孔相互匹配,以限制所述缓冲块2的活动空间。所述缓冲块2可采用硅胶或者弹性塑料制成。如图2所示,由于现有技术中所述缓冲块2采用圆弧形状,但是该形状在经过长期使用后,其圆弧面会形成疲劳,进而产生形变,影响使用寿命。在本技术中,将所述缓冲块2的底部形成波浪形的缓冲弧面,该弧面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内弧面221,一个外弧面222以及连接所述内弧面221和所述外弧面222的过渡弧面223组成,两个内弧面221的对称轴与所述缓冲块2的中心轴共轴设置。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一方面,该缓冲弧面相对于传统的圆弧面而言,其受力面积减小,故其所承受的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在同等重力和向心力的作用该缓冲弧面所能承受的压力大于传统的圆弧面;由此可见,将所述缓冲块2的底面设计成波浪形的缓冲弧面可以将本体1与所述翻边31硬接触变成软接触,进而有效延长缓冲块2的使用寿命。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缓冲块2的插接部中与所述倒扣21相邻的两个楔形面23朝向所述缓冲块2的中心轴处对称倾斜设置,且所述楔形面23与所述插孔10的内壁贴合,确保所述缓冲块2在插接于所述本体1的插孔10内后不会出现晃动,且在所述倒扣21与卡孔的配合下所述本体1的移动过程中所述缓冲块2不会脱落。所述缓冲块2的缓冲端朝向所述翻边31。如图6所示,所述本体1的正面形成有两个纵向共轴设置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位于所述本体1的移动轴线的一侧,所述凹槽11的突出与所述导轨3的正面抵接,在所述本体1移动过程中所述凹槽11可增加其与所述导轨3的摩擦力,亦可分担所述本体1的上下端面的承重力。所述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为沿所述本体1的X轴方向设置的垂直于所述本体1底面的横线,所述第一加强筋在本技术中优选设置于所述本体1的上下端,加强托架X轴方向的受重能力;所述第二加强筋为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玻璃升降托盘,包括本体(1),其底端形成有一插孔(10);其特征在于:有一缓冲块(2)插接固定于所述插孔(10)内且其缓冲端伸出于所述插孔(10)外,所述缓冲块(2)的插接部上朝向其外侧对称形成有倒扣(21),所述倒扣(21)与所述插孔(10)上的卡孔相互匹配,以限制所述缓冲块(2)的活动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玻璃升降托盘,包括本体(1),其底端形成有一插孔(10);其特征在于:有一缓冲块(2)插接固定于所述插孔(10)内且其缓冲端伸出于所述插孔(10)外,所述缓冲块(2)的插接部上朝向其外侧对称形成有倒扣(21),所述倒扣(21)与所述插孔(10)上的卡孔相互匹配,以限制所述缓冲块(2)的活动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升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2)的底部形成波浪形的缓冲弧面,该弧面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内弧面(221),一个外弧面(222)以及连接所述内弧面(221)和所述外弧面(222)的过渡弧面(223)组成,两个内弧面(221)的对称轴与所述缓冲块(2)的中心轴共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升降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2)的插接部中与所述倒扣(21)相邻的两个楔形面(23)朝向所述缓冲块(2)的中心轴处对称倾斜设置,且所述楔形面(23)与所述插孔(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永汉张德权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广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