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传输装置及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943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包括管线和冷却单元,管线包括管道和紧配于该管道两端的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冷却单元与管道导通,冷却单元的管路与管道的管路形成一封闭的环形管路,该环形管路的内腔设有导电液体,通过导电液体在管线内传输电能,导电液体在管线内部循环流动并流经冷却单元实现热交换,使得导电液体传输电能的同时可冷却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提高了冷却效率,可以安全地承载更大的电流,同样改善了现有功率线束制造工艺复杂的问题。还涉及了一种电动采用该电能传输装置的汽车充电系统,安全地实现对电动汽车进行大功率充电,同时改善充电枪电缆的柔性,利于轻松进行充电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能传输装置及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的
,具体地涉及电能传输装置及采用该电能传输装置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用户对电动汽车充电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国家高速公路充电桩的网点布置,大功率充电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直流充电枪的电能传输装置(诸如功率线束)截面已达70平方毫米,仅能承受250A的持续充电电流,无法满足更大电流的传输需求。为了增加充电设备的载流能力,通常采用增大功率线束线径的方式;但是,目前直流充电枪功率线束已非常笨重,增加功率线束截面积会使直流充电枪电缆更粗、更硬、更重,人工难以完成插拔充电枪的操作。目前,在功率线束导体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可通过有效地冷却电能传输部件达到提高传输电流的目的。现有技术对电能传输部件的冷却大多采用液冷装置进行,其通过绝缘冷却液对功率线束中的电能传输部件进行散热冷却,以达到提高传输电流的目的。然而,因存在管路接头多的液冷装置,造成现有功率线束制造工艺复杂、冷却效率不高易过热等问题。故此,如何将大功率传输电能及高效散热冷却有效结合起来,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装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能传输装置,通过管线内导电液体实现大功率电能传递的同时,在管线内循环流动的导电液体经冷却单元冷却且可冷却导电端子,有效改善现有功率线束制造工艺复杂、冷却效率不高易过热等问题。该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包括管线和冷却单元,所述管线包括管道和紧配于该管道两端的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所述冷却单元与所述管道导通,较佳地,所述冷却单元的管路与所述管道的管路形成一封闭的环形管路,该环形管路的内腔设有导电液体。有益效果为:通过所述导电液体使得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之间进行大功率电能的传输,电流经过所述导电液体使其产生欧姆热,温度升高的所述导电液体在所述管线内部循环流动并经所述冷却单元实现热交换,使得所述导电液体大功率传输电能的同时可以冷却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提高了冷却效率,可以安全地承载更大的电流,同样该电能传输装置改善了现有功率线束制造工艺复杂的问题。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紧配所述管道的一端均设有多个翅片,该多个翅片伸入所述管道的内腔。有益效果为:通过增设多个所述翅片,提高所述导电液体在传输电能过程中的热交换面积和电传导面积。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及所述翅片的表面均镀覆有防腐蚀层。有益效果为:通过增设所述防腐蚀层,起到防止所述导电液体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及所述翅片表面的腐蚀。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翅片朝着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延伸但不抵接,将所述管道内腔隔离成流入通道及流出通道;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翅片形成一回流口,所述流入通道及所述流出通道经所述回流口导通。有益效果为:通过增设所述第一翅片将所述管道隔成曲折的流道,提高所述导电液体在传输电能过程中的热交换面积和电传导面积。较佳地,所述管道上开设有与所述流入通道导通的进液口和与所述流出通道导通的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及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回流口分别位于所述管道的两端。较佳地,所述冷却单元包括控制箱、热交换器、泵和循环管路,所述热交换器包括散热器和储液箱;所述循环管路将所述管道、所述散热器、所述储液箱及所述泵串联导通,构成所述导电液体的循环冷却回路。较佳地,所述管道的出液端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泵分别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有益效果为:通过构成的所述导电液体的循环冷却回路,且结合所述温度传感器,使得所述控制箱根据所述管道流出的所述导电液体温度大小控制所述热交换器的换热速率和所述泵的流量调节,自动维持所述管道内的所述导电液体的温度处于合适范围内。较佳地,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泵与所述导电液体接触的表面均镀覆有绝缘层。较佳地,所述循环管路及所述管道采用绝缘柔性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电能传输装置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实现安全地对电动汽车进行大功率充电,及更加轻便地操纵所述充电连接器,利于充电枪轻松地对电动汽车充电操作。该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包括充电连接器、电缆组件和电源,所述充电连接器上设有耦合器;所述电缆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充电连接器和电源电连接;较佳地,该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还包括上述的所述电能传输装置。有益效果为:通过所述电能传输装置的冷却功能降低所述电缆组件和所述充电连接器的温升,有效提升大功率充电过程的安全性。较佳地,所述电缆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正极功率线束和负极功率线束;所述正极功率线束和所述负极功率线束均包括所述电能传输装置。有益效果为:通过所述正极功率线束和所述负极功率线束的导体由所述导电液体替代直径大、硬度大的铜质导线,显著改善所述电缆组件的柔性,实现更加轻便地操作所述充电连接器,利于充电枪轻松地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操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连接器和电缆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无冷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线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线的主视图;图7为图6的A向剖视图;图8为图6的B向剖视图;图9为图6的C向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连接器、11-耦合器;2-电缆组件、2a-正极功能线束、2b-负极功能线束;20-电能传输装置;21-管线、211-管道、2111-流入通道、2112-流出通道、2113-回流口、2114-进液口、2115-出液口、212-第一导电端子、2121-翅片、2122-第一翅片、213-第二导电端子;22-冷却单元、221-控制箱、222-热交换器、2221-散热器、2222-储液箱、223-泵、224-循环管路、225-温度传感器;23-导电液体;3-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包括管线和冷却单元,所述管线包括管道和紧配于该管道两端的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所述冷却单元与所述管道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的管路与所述管道的管路形成一封闭的环形管路,该环形管路的内腔设有导电液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能传输装置,包括管线和冷却单元,所述管线包括管道和紧配于该管道两端的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所述冷却单元与所述管道导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的管路与所述管道的管路形成一封闭的环形管路,该环形管路的内腔设有导电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紧配所述管道的一端均设有多个翅片,该多个翅片伸入所述管道的内腔;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及所述翅片的表面均镀覆有防腐蚀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翅片朝着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延伸但不抵接,将所述管道内腔隔离成流入通道及流出通道;所述第一翅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翅片形成一回流口,所述流入通道及所述流出通道经所述回流口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上开设有与所述流入通道导通的进液口和与所述流出通道导通的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及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回流口分别位于所述管道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传输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金源游道亮董冰丁文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