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韧性的镀锡铜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595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韧性的镀锡铜丝,包括:铜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缆包括防磨层,所述防磨层内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内设有内齿层,所述内齿层内设有低烟无卤隔氧料,所述低烟无卤隔氧料包裹着三股线芯,三股所述线芯外层均设置有外齿层,三股所述线芯通过外齿层相互咬合在一起并且分别通过外齿层与内齿层咬合,通过设置可咬合的内齿层以及外齿层,从而使线芯扭转时更加牢固,增加扭转时的韧性,通过设置防折管以及中间形变体从而使铜丝具有更好的抗弯折能力,通过设置挤压导通体,从而使铜丝在大角度弯折时,具有更好的韧性,从而提高铜丝的整体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韧性的镀锡铜丝
本技术涉及一种镀锡铜丝,尤其涉及一种高韧性的镀锡铜丝。
技术介绍
镀锡铜线时镀锡铜的一种,在线缆加工制造过程中有一定的应用,镀锡能防止铜丝暴露在空气中而被氧化形成一层膜--铜绿,而铜绿的导电性很差会增加电阻。盛装食物的器皿产生铜绿后可能对人体有害。因而镀锡主要就是为了防止铜被氧化,还能够使铜丝增加一定的韧性。然而,在镀锡铜丝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导线的转向、拉伸等操作不可避免,很多次的折弯、拉伸等都容易导致铜丝导线的橡胶包裹发生不可逆的形变,尤其是在一些电压等级较高的线路上,会使得整个导线线路的安全性、绝缘性等大大降低,如何提升镀锡铜丝的韧性,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能提高铜丝在扭转时的韧性,以及大角度弯折时的韧性,更好的提高铜丝整体抗弯折能力。本技术要解决技术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韧性的镀锡铜丝,包括:铜缆,所述铜缆包括防磨层,所述防磨层内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内设有内齿层,所述内齿层内设有低烟无卤隔氧料,所述低烟无卤隔氧料包裹着三股线芯,三股所述线芯外层均设置有外齿层,三股所述线芯通过外齿层相互咬合在一起并且分别通过外齿层与内齿层咬合。所述线芯内设有韧性带,所述韧性带内均匀嵌接有5个防折管,所述韧性带内设置有内层带,所述内层带内均匀嵌接有5个中间形变体,所述中间形变体与防折管相互对应。两个所述中间形变体之间设有挤压导通体,所述挤压导通体贯穿于韧性带与内层带,所述内层带内设有铜丝保护层,所述铜丝保护层内为铜丝。所述防折管包括网层,所述网层内设有包围层,所述包围层内嵌接有主金属丝,所述主金属丝与网层之间设有四个辅金属丝,所述辅金属丝嵌接于包围层中,所述主金属丝与所述辅金属丝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中间形变体内包括中间形变支撑体、中间形变缓冲腔以及弹性支撑体,所述中间形变缓冲腔位于所述中间形变支撑体与所述弹性支撑体之间,所述形变缓冲腔内充满空气。所述挤压导通体包括挤压导通腔以及挤压导通块,所述挤压导通腔内充满空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可以相互咬合的内齿层以及外齿层,从而使线芯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提高铜丝扭动时的韧性,通过设置防折管提高铜丝弯折时的韧性,通过设置中间形变体,从而对防折管起到支撑作用,对铜丝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进一步提高铜丝的韧性,通过设置挤压导通体,从而使提高大角度弯折时铜丝的韧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铜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线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防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铜缆;2、防磨层;3、保护层;4、内齿层;5、低烟无卤隔氧料;6、线芯;7、外齿层;8、韧性带;9、防折管;901、网层;902、包围层;903、主金属丝;904、辅金属丝;10、挤压导通体;11、挤压导通块;12、挤压导通腔;13、内层带;14、中间形变体;15、中间形变支撑体;16、中间形变缓冲腔;17、弹性支撑体;18、铜丝保护层;19、铜丝。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结合附图1所示,一种高韧性的镀锡铜丝,包括:铜缆1,铜缆1包括防磨层2,防磨层2内设有保护层3,保护层3内设有内齿层4,内齿层4内设有低烟无卤隔氧料5,低烟无卤隔氧料5包裹着三股线芯6,三股线芯6外层均设置有外齿层7,三股线芯6通过外齿层7相互咬合在一起并且分别通过外齿层7与内齿层4咬合,通过设置防磨层2,从而提高铜缆1的抗摩擦性,通过设置保护层3,从而在弯折时对铜缆1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设置三股包裹有外齿层7的线芯6以及内齿层4,铜缆1发生扭动时,三股线芯6通过外齿层7相互咬合,内齿层4与外齿层7相互咬合,从而使线芯6仅需要简单的咬合即可实现线芯之间的连接,防止铜缆1在扭动时,线芯6发生错位,从而产生断裂破损的情况,保证了整体的牢固性。结合附图2所示,线芯6内设有韧性带8,韧性带8内均匀嵌接有5个防折管9,韧性带8内设置有内层带13,内层带13内均匀嵌接有5个中间形变体14,中间形变体14与防折管9相互对应,两个中间形变体14之间设有挤压导通体10,挤压导通体10贯穿于韧性带8与内层带13,内层带13内设有铜丝保护层18,铜丝保护层18内为铜丝19,通过设置韧性带8,从而对防折管9起到固定保护作用,通过设置防折管9,当发生弯折时,进一步提高铜丝的抗弯折程度,通过设置中间形变体14,当发生弯折时,使弯折的内侧存在空间,从而对与弯折侧中间形变体14对应的防折管9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对弯折侧包裹铜丝19的铜丝保护层18起到缓冲作用,通过设置位于两个中间形变体14之间的挤压导通体10,从而当弯折侧的受力点位于两个中间形变体14之间时,对铜丝19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结合附图3所示,防折管9包括网层901,网层901内设有包围层902,包围层902内嵌接有主金属丝903,主金属丝903与网层901之间设有四个辅金属丝904,辅金属丝904嵌接于包围层902中,主金属丝903与辅金属丝904之间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主金属丝904以及辅金属丝903进一步提高防折管的防折效果。结合附图2所示,中间形变体14内包括中间形变支撑体15、中间形变缓冲腔16以及弹性支撑体17,中间形变缓冲腔16位于中间形变支撑体15与弹性支撑体17之间,形变缓冲腔16内充满空气,通过设置中间形变缓冲腔16,从而使发生弯折时起到缓冲作用,通过设置弹性支撑体17以及以及中间形变支撑体15,从而使发生弯折时起到限位或卡位支撑作用。挤压导通体10包括挤压导通腔12以及挤压导通块11,挤压导通腔12内充满空气,当发生弯折时,挤压导通腔12起到缓冲作用,当弯折形变较大时,挤压导通块11起到支撑作用。工作原理:当发生扭转时,线芯6外设置的外齿层7与内齿层4相互咬合,三根线芯6之间通过外齿层7相互咬合,从而对三根芯6的位置坐了限定,防止在扭动时,三根线芯6发生错位的情况,通过填充低烟无卤隔氧料5,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紧实度,从而使发生扭动时,提高铜缆1的韧性,进而提高铜丝19的韧性,当发生弯折时,防折管9以及与之对应的中间形变体14位于压缩侧时,通过设置中间形变腔16,从而对铜丝19起到缓冲作用,通过设置中间形变支撑体15以及弹性支撑体17,从而对铜丝19以及防折管9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铜丝的韧性,当发生弯折时,挤压导通体10位于压缩侧时,通过设置挤压导通腔12,从而对铜丝19起到缓冲作用,当挤压较大时,通过设置挤压导通块11,从而对铜丝19起到支撑作用,通过设置5个相互对应的中间形变体14和防折管9以及位于两个防折管9之间的挤压导通体10,从而使铜丝得到全方位的抗弯折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韧性的镀锡铜丝,包括:铜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缆包括防磨层,所述防磨层内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内设有内齿层,所述内齿层内设有低烟无卤隔氧料,所述低烟无卤隔氧料包裹着三股线芯,三股所述线芯外层均设置有外齿层,三股所述线芯通过外齿层相互咬合在一起并且分别通过外齿层与内齿层咬合,所述线芯内设有韧性带,所述韧性带内均匀嵌接有5个防折管,所述韧性带内设置有内层带,所述内层带内均匀嵌接有5个中间形变体,所述中间形变体与防折管相互对应,两个所述中间形变体之间设有挤压导通体,所述挤压导通体贯穿于韧性带与内层带,所述内层带内设有铜丝保护层,所述铜丝保护层内为铜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韧性的镀锡铜丝,包括:铜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缆包括防磨层,所述防磨层内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内设有内齿层,所述内齿层内设有低烟无卤隔氧料,所述低烟无卤隔氧料包裹着三股线芯,三股所述线芯外层均设置有外齿层,三股所述线芯通过外齿层相互咬合在一起并且分别通过外齿层与内齿层咬合,所述线芯内设有韧性带,所述韧性带内均匀嵌接有5个防折管,所述韧性带内设置有内层带,所述内层带内均匀嵌接有5个中间形变体,所述中间形变体与防折管相互对应,两个所述中间形变体之间设有挤压导通体,所述挤压导通体贯穿于韧性带与内层带,所述内层带内设有铜丝保护层,所述铜丝保护层内为铜丝。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冬华
申请(专利权)人:嘉尚精密材料科技宜兴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