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型电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66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3:03
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驱动装置(8),其具有车辆驱动用的马达(50)、作为所述马达(50)的电源的蓄电池(100)、以及控制所述马达(50)的控制单元(130);车架(5),其支承所述驱动装置(8);积存部(91A、91B、191),其具有积存在所述驱动装置(8)内流通的冷却水的功能;以及摆臂(30),其支承后轮(3),并能够绕着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枢轴轴线(P)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5),其中,所述蓄电池(100)配置在比所述枢轴轴线(P)靠前方的位置,所述积存部(91A、91B、191)配置在比所述枢轴轴线(P)靠后方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跨骑型电动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跨骑型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作为跨骑型电动车辆,存在具备驱动用的马达和作为马达的电源的蓄电池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搭载有电动机和作为电动机的动力源的蓄电池的电动二轮车。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6-2073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概要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若马达、蓄电池等重量物集中配置于靠近车辆前部的位置,则车辆的前后分担载荷过于靠近前方,存在可能成为行驶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这样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使车辆的前后分担载荷适当的跨骑型电动车辆。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跨骑型电动车辆的特征在于,具备:驱动装置(8、8A),其具有车辆驱动用的马达(50)、作为所述马达(50)的电源的蓄电池(100)、以及控制所述马达(50)的控制单元(130);车架(5),其支承所述驱动装置(8、8A);积存部(91A、91B、191),其具有积存在所述驱动装置(8、8A)内流通的冷却水的功能;以及摆臂(30),其支承后轮(3),并能够绕着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枢轴轴线(P)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5),其中,所述蓄电池(100)配置在比所述枢轴轴线(P)靠前方的位置,所述积存部(91A、91B、191)配置在比所述枢轴轴线(P)靠后方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及积存部隔着枢轴轴线而向前后分散配置,因此能够抑制车辆的前后分担载荷过于靠近前方的情况。因此,能够使车辆的前后分担载荷适当,能够实现行驶性能的提高。(2)在上述(1)的方案的跨骑型电动车辆中,也可以是,所述积存部(91A、91B、191)在从车宽方向观察的侧视观察下配置于所述后轮(3)的上方。通过上述那样构成,作为重量物的积存部配置于车辆后部,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车辆的前后分担载荷过于靠近前方的情况。因此,能够使车辆的前后分担载荷适当,能够实现行驶性能的提高。(3)在上述(1)或(2)的方案的跨骑型电动车辆中,也可以是,所述积存部(91A、91B、19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比车宽方向形成得大。通过上述那样构成,与积存部在车宽方向上比前后方向形成得大的情况相比较,作为重量物的积存部配置于前后方向的大范围。因此,能够容易实现车辆的前后分担载荷的适当化。(4)在上述(1)~(3)中任一方案的跨骑型电动车辆中,也可以是,所述车架(5)具备支承座椅(9)的左右一对的座椅框架(24、25),所述积存部(91A、91B、191)在一对所述座椅框架(24、25)的下方沿着一对所述座椅框架(24、25)配置。通过上述那样构成,能够将座椅框架的下方的空间有效利用作为配置积存部的空间。另外,由于作为重量物的积存部配置在比较低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车辆的重心位置变得过高的情况。(5)在上述(4)的方案的跨骑型电动车辆中,也可以是,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使所述冷却水在所述积存部(91A、91B、191)与所述驱动装置(8、8A)之间循环的泵(95),所述泵(95)在从铅垂方向观察下配置于一对所述座椅框架(24、25)之间。通过上述那样构成,泵配置在车宽中心的附近,因此能够使车辆的左右的重量分担适当,能够实现行驶性能的提高。而且,能够将一对座椅框架之间的空间有效利用作为配置泵的空间。(6)在上述(1)~(3)中任一方案的跨骑型电动车辆中,也可以是,所述车架(5)具备支承座椅(9)的左右一对的座椅框架(24、25),所述积存部(91A、91B、191)在从铅垂方向观察下配置于一对所述座椅框架(24、25)之间。通过上述那样构成,能够将一对座椅框架之间的空间有效利用作为配置积存部的空间。(7)在上述(6)的方案的跨骑型电动车辆中,也可以是,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使所述冷却水在所述积存部(91A、91B、191)与所述驱动装置(8、8A)之间循环的泵(95),所述泵(95)配置在所述积存部(91A、91B、191)的下方。通过上述那样构成,与泵配置在积存部的上方的情况相比较,作为重量物的泵配置于低位置,因此能够抑制车辆的重心位置变得过高的情况。(8)在上述(1)~(3)中任一方案的跨骑型电动车辆中,也可以是,所述车架(5)具备支承座椅(9)的左右一对的座椅框架(24、25),所述积存部(91A、91B、191)配置在比一对所述座椅框架(24、25)靠下方的位置。通过上述那样构成,作为重量物的积存部配置在比较低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车辆的重心位置变得过高的情况。(9)在上述(1)~(8)中任一方案的跨骑型电动车辆中,也可以是,所述车架(5)具备支承座椅(9)的左右一对的座椅框架(24、25),一对所述座椅框架(24、25)形成为中空,并形成所述冷却水的循环路的至少一部分。通过上述那样构成,与冷却水的循环路仅通过将驱动装置与积存部连接的配管形成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将配管设置得短。由此,能够抑制车辆的重量增加的情况。(10)在上述(1)~(9)中任一方案的跨骑型电动车辆中,也可以是,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覆盖后轮(3)的后挡泥板(43),所述积存部(91A、91B、191)在从所述后轮(3)的径向观察下配置于与所述后挡泥板(43)重叠的位置。通过上述那样构成,通过后挡泥板能够保护积存部,以免受到飞石等的影响。(11)在上述(1)~(10)中任一方案的跨骑型电动车辆中,也可以是,所述积存部(91A、91B、191)配置在比后轮(3)的车轴靠前方的位置。通过上述那样构成,与积存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后轮的车轴靠后方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将连接驱动装置与积存部的配管设置得短。由此,能够抑制车辆的重量的增加。专利技术效果根据上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能够使车辆的前后分担载荷适当。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一部分的右侧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单元的主视图。图4是从左前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5是从左前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冷却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从左前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7是从左前方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冷却装置的立体图。图8是从左前方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9是从左前方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冷却装置的立体图。图10是从左前方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1是从左前方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冷却装置的立体图。图12是从左前方观察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3是从左前方观察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冷却装置的立体图。图14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其中,/n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n驱动装置(8、8A),其具有车辆驱动用的马达(50)、作为所述马达(50)的电源的蓄电池(100)、以及控制所述马达(50)的控制单元(130);/n车架(5),其支承所述驱动装置(8、8A);/n积存部(91A、91B、191),其具有积存在所述驱动装置(8、8A)内流通的冷却水的功能;以及/n摆臂(30),其支承后轮(3),并能够绕着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枢轴轴线(P)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5),/n所述蓄电池(100)配置在比所述枢轴轴线(P)靠前方的位置,/n所述积存部(91A、91B、191)配置在比所述枢轴轴线(P)靠后方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其中,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
驱动装置(8、8A),其具有车辆驱动用的马达(50)、作为所述马达(50)的电源的蓄电池(100)、以及控制所述马达(50)的控制单元(130);
车架(5),其支承所述驱动装置(8、8A);
积存部(91A、91B、191),其具有积存在所述驱动装置(8、8A)内流通的冷却水的功能;以及
摆臂(30),其支承后轮(3),并能够绕着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枢轴轴线(P)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5),
所述蓄电池(100)配置在比所述枢轴轴线(P)靠前方的位置,
所述积存部(91A、91B、191)配置在比所述枢轴轴线(P)靠后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中,
所述积存部(91A、91B、191)在从车宽方向观察的侧视观察下配置于所述后轮(3)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中,
所述积存部(91A、91B、19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比车宽方向形成得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中,
所述车架(5)具备支承座椅(9)的左右一对的座椅框架(24、25),
所述积存部(91A、91B、191)在一对所述座椅框架(24、25)的下方沿着一对所述座椅框架(24、25)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中,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使所述冷却水在所述积存部(91A、91B、191)与所述驱动装置(8、8A)之间循环的泵(95),
所述泵(95)在从铅垂方向观察下配置于一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岛怜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