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架、车架及具有车架的代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37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代步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车架、车架及具有车架的代步车,该前车架包括本体、脚踏板放置槽和电池放置槽,脚踏板放置槽用于放置脚踏板,电池放置槽用于放置电池,脚踏板放置槽和电池放置槽均一体成型地形成在本体上。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车架,前车架采用一体成型制造,同时形成电池放置槽和脚踏板放置槽,相对于焊接形成的结构,力学性能更佳,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在脚踏板放置槽中安装脚踏板,在电池放置槽中装入电池,减少了前车架所包括的零件的数量,缩短了装配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车架、车架及具有车架的代步车
本技术属于代步车
,具体涉及一种前车架、车架及具有车架的代步车。
技术介绍
本结构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代步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代步工具,其适用范围涉及到老人群体、病人群体、具有身体缺陷的群体以及其他有需要的群体。对于这些群体来说,代步车需要足够的安全性能,例如足够的抗冲击、抗震和稳定性,代步车也需要足够的便携性,方便进行搬运、收纳和运输。传统的老年代步车为了轻便性,一般会采用管件作为主支撑结构,越障能力、承重性能和防翻能力都不佳,只能适用于平缓路段,限制了用户的活动范围,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采用管件作为主支撑结构,越障能力、承重性能和防翻能力都不佳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前车架,包括:本体;脚踏板放置槽,所述脚踏板放置槽用于放置脚踏板;电池放置槽,所述电池放置槽用于放置电池,所述脚踏板放置槽和所述电池放置槽均一体成型地形成在所述本体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前车架,前车架采用一体成型制造,同时形成电池放置槽和脚踏板放置槽,相对于焊接形成的结构,力学性能更佳,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在脚踏板放置槽中安装脚踏板,在电池放置槽中装入电池,减少了前车架所包括的零件的数量,缩短了装配时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接线口,所述第一接线口用于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池上设置有第二接线口,通过所述第二接线口和所述第一接线口的连接实现所述电池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托架,所述第一接线口设置在所述安装托架的底部,所述电池连接在所述安装托架内,且所述安装托架位于所述本体的中间区域。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向下凹陷形成容纳腔,所述安装托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架,包括:前车架,所述前车架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前车架;后车架,所述后车架与所述前车架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座椅连接件,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均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座椅连接件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架与上述前车架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和座椅连接件,三者分别进行加工制造,降低了加工制造的难度,且三者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当其中任意一个出现损坏时,只需要对应更换出现损坏的即可,降低了更换成本。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车架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前车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限位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限位配合;所述座椅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限位配合,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件限位配合,且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件均为管状零件;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均为弧形槽。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车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引导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限位配合;所述座椅连接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的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引导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限位配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代步车,包括:座椅,所述座椅连接在所述前车架上;车架,所述车架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车架,所述座椅连接在所述车架上;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电池放置槽内;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前车架上;脚踏板,所述脚踏板设置在所述脚踏板放置槽内;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连接在所述车架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代步车与上述车架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结构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仰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车架拆卸掉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的座椅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的电池的仰视图。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1、前车架;11、本体;12、安装托架;13、第一连接部;14、第二连接部;15、第一导向面;121、第一接线口;111、脚踏板放置槽;112、电池放置槽;2、控制器;3、电池;31、第二接线口;4、后车架;41、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43、第三连接件;5、座椅连接件;51、第三连接部;52、第四连接部;53、第二导向面;6、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结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结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结构件、区域、层和/或结构段,但是,这些元件、结构件、区域、层和/或结构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结构件、区域、层或结构段与另一区域、层或结构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结构件、区域、层或结构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结构件、区域、层或结构段。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n脚踏板放置槽,所述脚踏板放置槽用于放置脚踏板;/n电池放置槽,所述电池放置槽用于放置电池,所述脚踏板放置槽和所述电池放置槽均一体成型地形成在所述本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脚踏板放置槽,所述脚踏板放置槽用于放置脚踏板;
电池放置槽,所述电池放置槽用于放置电池,所述脚踏板放置槽和所述电池放置槽均一体成型地形成在所述本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放置槽内设置有第一接线口,所述第一接线口用于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池上设置有第二接线口,通过所述第二接线口和所述第一接线口的连接实现所述电池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托架,所述第一接线口设置在所述安装托架的底部,所述电池连接在所述安装托架内,且所述安装托架位于所述本体的中间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向下凹陷形成容纳腔,所述安装托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5.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车架,所述前车架为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前车架;
后车架,所述后车架与所述前车架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
座椅连接件,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均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座椅连接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
所述前车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限位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徐畅史修宇吴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角洲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