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及具有车身的代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371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代步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身及具有车身的代步车,该车身包括底盘、座椅和调节组件,座椅设置成供用户乘坐,座椅通过调节组件连接在底盘上,调节组件被配置为改变座椅相对底盘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用户坐在座椅上,座椅连接在底盘上,底盘为对座椅以及用户的支撑。座椅通过调节组件连接在底盘上,通过调节组件改变座椅相对底盘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高度调节可以改变车架整体的重心位置,以使座椅和底盘之间的相对高度匹配不同体型、身高、身体具有缺陷的用户,使用户以最舒适的坐姿行驶代步车,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和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及具有车身的代步车
本技术属于代步车
,具体涉及一种车身及具有车身的代步车。
技术介绍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代步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代步工具,其适用范围涉及到老人群体、病人群体和具有身体缺陷的群体,以及其他有对应需求的群体。对于这些群体来说,代步车需要足够的安全性能,例如足够的抗冲击、抗震和稳定性,代步车也需要足够的便携性,方便进行搬运、收纳和运输。在现有技术中,车身包括座椅和底盘,车轮和底板均设置在底盘上,用户使用代步车出行时,坐在座椅上,双脚踩踏在底盘上以保持自身稳定。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产品是直接将座椅固定在底盘上,座椅和底盘之间的距离不能根据不同身高、体重、身体具有缺陷的用户或不同路况进行调节,以改变用户重心和代步车重心的相对位置,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座椅相对底盘不能高度调节导致的用户体验感差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身,包括:底盘;座椅,所述座椅设置成供用户乘坐;调节组件,所述座椅通过所述调节组件连接在所述底盘上,所述调节组件被配置为改变所述座椅相对所述底盘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用户坐在座椅上,座椅连接在底盘上,底盘为对座椅以及用户的支撑。座椅通过调节组件连接在底盘上,通过调节组件改变座椅相对底盘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高度调节可以改变车架整体的重心位置,以使座椅和底盘之间的相对高度匹配不同体型、身高、身体具有缺陷的用户,使用户以最舒适的坐姿行驶代步车,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和舒适度。平坦路面、颠簸路面、上坡路面和下坡路面对于车辆的重心位置要求不同,通过调节组件调节后,也能满足不同路况对于重心位置的要求,提高代步车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椅下端设置有插接部;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插接部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紧固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不同位置并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以改变所述座椅相对所述底盘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包括至少两个调节孔,另一者与不同的所述调节孔配合以改变所述座椅相对所述底盘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调节孔沿所述插接部的延伸方向间隔均匀排列。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插接部的圆周方向,并且位于同一高度的所述调节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同一高度的不同所述调节孔配合以改变所述座椅相对所述底盘的角度。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所述调节孔沿所述插接部的圆周方向间隔均匀排列。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身,包括:底盘;座椅,所述座椅设置成供用户乘坐,所述座椅下端设置有插接部;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插接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插接部的延伸方向排列的调节孔,且沿所述插接部的圆周方向,位于同一高度的所述调节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底盘上;紧固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与不同的所述调节孔配合并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以改变所述座椅相对所述底盘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和/或所述座椅相对所述底盘的角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身与上述车身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代步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车身;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设置在所述座椅上,所述操作机构被配置为接收用户指令;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连接在所述底盘上;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行走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物理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被配置为接收用户指令以控制所述行走机构运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代步车与上述车身具有相同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用户坐在车身上,通过操作机构将用户指令发送至驱动机构,使驱动机构驱动行走机构按照用户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实现直线加减速运动或曲线加减速运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源,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底盘上;驱动器,所述行走机构与所述驱动器物理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第一接线,所述第一接线物理连接在所述驱动器上;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操作件和第二接线,第二接线设置在所述座椅上,所述操作件通过所述第二接线和所述第一接线的物理连接与所述驱动器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器,所述第一接线与所述第二接线插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盘上还设置有卷收器,所述卷收器被配置为卷收所述第一接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与底盘装配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与底盘装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主视图;图7为图6所示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1、底盘;2、座椅;21、座板;22、插接部;3、调节组件;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3、紧固件;311、调节孔;4、第一接线;5、第二接线;6、卷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盘;/n座椅,所述座椅设置成供用户乘坐;/n调节组件,所述座椅通过所述调节组件连接在所述底盘上,所述调节组件被配置为改变所述座椅相对所述底盘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
座椅,所述座椅设置成供用户乘坐;
调节组件,所述座椅通过所述调节组件连接在所述底盘上,所述调节组件被配置为改变所述座椅相对所述底盘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下端设置有插接部;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插接部上;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底盘上;
紧固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不同位置并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以改变所述座椅相对所述底盘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包括至少两个调节孔,另一者与不同的所述调节孔配合以改变所述座椅相对所述底盘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调节孔沿所述插接部的延伸方向间隔均匀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插接部的圆周方向,位于同一高度的所述调节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同一高度的不同所述调节孔配合以改变所述座椅相对所述底盘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高度的至少两个所述调节孔沿所述插接部的圆周方向间隔均匀排列。


7.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
座椅,所述座椅设置成供用户乘坐,所述座椅下端设置有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修宇杨磊徐畅吴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角洲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