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12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信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线束,由外到内包括护套层、外编织屏蔽层、填充层以及若干个绞合连接而成的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所述第一线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导线,所述第二线缆包括三根第二导线与地线,所述三根第二导线与地线的外周均与第二线缆的边缘部位内切,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地线的外部均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的外部设置有内编织屏蔽层,所述外编织屏蔽层与内编织屏蔽层的外部分别设置有呈螺旋状重叠缠绕包裹的第一缠绕带与第二缠绕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抗干扰、抗拉、防腐蚀、高柔性、耐折弯等特性,满足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使用需求,实用性强,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线束
本技术涉及通信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线束。
技术介绍
机器人应用在机械加工、喷涂、装配、焊接、搬运等多个领域,在这些应用领域中,机器人可能会应对各种各样恶劣的工作环境,机器人线束是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现有的机器人线束缺乏具备抵抗各种恶劣环境的特性,造成降低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器人线束,具备抗干扰、抗拉、防腐蚀、高柔性、耐折弯等特性,满足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使用需求,实用性强,提高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机器人线束,由外到内包括护套层、外编织屏蔽层、填充层以及若干个绞合连接而成的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所述第一线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导线,所述第二线缆包括三根第二导线与地线,所述三根第二导线与地线的外周均与第二线缆的边缘部位内切,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地线的外部均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的外部设置有内编织屏蔽层,所述外编织屏蔽层与内编织屏蔽层的外部分别设置有呈螺旋状重叠缠绕包裹的第一缠绕带与第二缠绕带。优选的,所述第一缠绕带与第二缠绕带均采用PET材质制成。优选的,所述绝缘层采用ETFE或TPE材质制成。优选的,所述填充层由聚酯带包覆而成。优选的,所述外编织屏蔽层与内编织屏蔽层结构相同,所述外编织屏蔽层采用镀锡铜丝与铝箔组合编织制成。优选的,所述护套层采用PVC材质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机器人线束,由外到内包括护套层、外编织屏蔽层、填充层以及若干个绞合连接而成的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所述第一线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导线,所述第二线缆包括三根第二导线与地线,所述三根第二导线与地线的外周均与第二线缆的边缘部位内切,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地线的外部均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的外部设置有内编织屏蔽层,所述外编织屏蔽层与内编织屏蔽层的外部分别设置有呈螺旋状重叠缠绕包裹的第一缠绕带与第二缠绕带。多根第一导线以及多根第二导线、地线的外部均被绝缘层包裹而分别组成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多条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被填充层隔离分开,多条第一线缆、第二线缆以及填充层依次被外编织屏蔽层、第一缠绕带、护套层包裹形成线束。采用外编织屏蔽层与内编织屏蔽层的双屏蔽层结构,不仅可以抵抗外部干扰,还可以抵抗内部信号线之间的干扰,结构设计合理,抗干扰效果好,同时内部的缠绕带和屏蔽层增加了线束的抗拉、折弯强度,保证线束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强度,本申请适用于自动化设备、数控机床、机器人、机械手、直线电机、医疗器械、纺织设备、印刷设备等领域。本技术具备抗干扰、抗拉、防腐蚀、高柔性、耐折弯等特性,满足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使用需求,实用性强,提高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护套层2——外编织屏蔽层3——填充层4——第一线缆41——第一导线5——第二线缆51——第二导线52——地线6——绝缘层7——内编织屏蔽层8——第一缠绕带9——第二缠绕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机器人线束,由外到内包括护套层1、外编织屏蔽层2、填充层3以及若干个绞合连接而成的第一线缆4与第二线缆5,所述第一线缆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导线41,所述第二线缆5包括三根第二导线51与地线52,所述三根第二导线51与地线52的外周均与第二线缆5的边缘部位内切,所述第一导线41、第二导线51、地线52的外部均设置有绝缘层6,所述第一线缆4与第二线缆5的外部设置有内编织屏蔽层7,所述外编织屏蔽层2与内编织屏蔽层7的外部分别设置有呈螺旋状重叠缠绕包裹的第一缠绕带8与第二缠绕带9。多根第一导线41以及多根第二导线51、地线52的外部均被绝缘层6包裹而分别组成第一线缆4与第二线缆5,多条第一线缆4与第二线缆5被填充层3隔离分开,多条第一线缆4、第二线缆5以及填充层3依次被外编织屏蔽层2、第一缠绕带8、护套层1包裹形成线束。采用外编织屏蔽层2与内编织屏蔽层7的双屏蔽层结构,不仅可以抵抗外部干扰,还可以抵抗内部信号线之间的干扰,结构设计合理,抗干扰效果好,同时内部的缠绕带和屏蔽层增加了线束的抗拉、折弯强度,保证线束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强度,本申请适用于自动化设备、数控机床、机器人、机械手、直线电机、医疗器械、纺织设备、印刷设备等领域。本技术具备抗干扰、抗拉、防腐蚀、高柔性、耐折弯等特性,满足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使用需求,实用性强,提高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缠绕带8与第二缠绕带9均采用PET材质制成。具体地,采用PET材质制成的第一缠绕带8与第二缠绕带9具备拉伸强度高、电绝缘性优良的特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绝缘层6采用ETFE或TPE材质制成。具体地,ETFE不仅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能、电性能、热稳定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而且机械强度高,加工性能好;TPE具有触感柔软,耐候性,抗疲劳性和耐温性,加工性能优越,无须硫化,可以循环使用,降低成本。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填充层3由聚酯带包覆而成。具体地,由聚酯带包覆而成的填充层3具备定伸强度高、张力稳定、重量轻、环保等特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外编织屏蔽层2与内编织屏蔽层7结构相同,所述外编织屏蔽层2采用镀锡铜丝与铝箔组合编织制成。具体地,采用镀锡铜丝与铝箔组合编织制成的外编织屏蔽层2与内编织屏蔽层7,镀锡铜丝耐高温、弯曲性高、寿命长、耐水性强、高强度、导电性强;铝箔质轻,具有金属光泽避光性好,对热和光有较高的反射能力,技术光泽和反射能力可以提高印刷色彩的亮度,隔绝性好,保护性强,不透气体和水汽,防止内装物吸潮,气化,不易受细菌及昆虫的侵害。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护套层1采用PVC材质制成。具体地,采用PVC材质制成的护套层1具备质量轻、隔热、保温、防潮、阻燃、耐酸碱、抗腐蚀、介电性好,耐用、抗老化,易熔接及粘合的特性。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线束,其特征在于:由外到内包括护套层、外编织屏蔽层、填充层以及若干个绞合连接而成的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所述第一线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导线,所述第二线缆包括三根第二导线与地线,所述三根第二导线与地线的外周均与第二线缆的边缘部位内切,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地线的外部均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的外部设置有内编织屏蔽层,所述外编织屏蔽层与内编织屏蔽层的外部分别设置有呈螺旋状重叠缠绕包裹的第一缠绕带与第二缠绕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线束,其特征在于:由外到内包括护套层、外编织屏蔽层、填充层以及若干个绞合连接而成的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所述第一线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第一导线,所述第二线缆包括三根第二导线与地线,所述三根第二导线与地线的外周均与第二线缆的边缘部位内切,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地线的外部均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第一线缆与第二线缆的外部设置有内编织屏蔽层,所述外编织屏蔽层与内编织屏蔽层的外部分别设置有呈螺旋状重叠缠绕包裹的第一缠绕带与第二缠绕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缠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明财凌书浩胡思源王鑫胡光民李东平杨裕才张文欣
申请(专利权)人:中铭谷智能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