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用扶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434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交车用扶手,包括具有腔室的外筒体,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的避震部,固定在所述避震部上的转动部和固定在所述转动部上的转动把手,其中当按压所述避震部时,所述转动把手适于在所述转动部的协同下转动调节;当所述避震部复位时,所述转动部被周向限位。此种公交车用扶手,通过避震部的设置,实现良好的避震传到的效果,通过转动部的设置,实现带动转动把手转动的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按压避震部以实现转动把手在转动部的协同下跟转,从而实现调节转动把手位置的效果,而需要按压避震以触发旋转,能够很好的实现保护效果,整体过程快捷,便于操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交车用扶手
本技术涉及扶手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公交车用扶手。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921219653.3,公开了一种基于空间变换收纳的公交车扶手,涉及扶手
该基于空间变换收纳的公交车扶手,包括主体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支撑柱、固定套、固定装置、第一连接杆、固定板,支撑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柱对称设置在连接杆顶部的两侧,固定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套对称套接在支撑柱的中部,固定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装置对称设置在连接杆的两侧,所述升降机构由承力柱、密封盒、轴承、电动机、转动轴、连接盘、连接杆、伸缩杆、连接套、移动柱、滑块、限位胶圈、把手、第一限位垫圈组合连接而成。该基于空间变换收纳的公交车扶手,可以根据不同身高的乘客提供不同高度的把手,为乘客提供有力的支撑。此种公交车扶手,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在使用以及维护的时候,相对比较困难。因此,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上下调节的公交车用扶手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上下调节的公交车用扶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交车用扶手,包括具有腔室的外筒体,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的避震部,固定在所述避震部上的转动部和固定在所述转动部上的转动把手,其中当按压所述避震部时,所述转动把手适于在所述转动部的协同下转动调节;当所述避震部复位时,所述转动部被周向限位。作为优选,所述转动部包括转动筒和固定在所述转动筒顶部的定位柱,所述转动筒的底部环其周向设置有适于与避震部啮合的上单向齿;以及所述转动把手固定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转动筒可转动在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作为优选,所述避震部包括防转筒和避震弹簧,所述避震弹簧、所述防转筒自下而上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所述避震弹簧的下端抵住所述外筒体的内底壁,上端抵住所述防转筒的筒体;以及所述防转筒的顶部具有下单向齿,所述上单向齿与所述下单向齿啮合;所述防转筒相对于所述外筒体周向固定,所述防转筒能够随所述避震弹簧沿着所述外筒体的内壁上下滑动。作为优选,所述外筒体的侧壁具有若干腰形通孔,所述腰形通孔的腰线竖直向上;所述防转筒的侧壁具有若干探出轴,每个所述探出轴伸出所述腰形通孔。作为优选,所述外筒体上具有一半开筒;当所述上单向齿和所述下单向齿啮合时,所述转动筒的顶部与所述半开筒的内顶壁贴合。作为优选,所述半开筒之上固定有一限位柱;所述转动把手的端部具有一限位缺槽;所述限位柱适于卡设在所述限位缺槽内。作为优选,所述的公交车用扶手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顶部具有一限位环,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外筒体外并且所述限位环悬置于所述探出轴之上。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环的底面开设有若干半圆缺槽;所述探出轴伸入所述半圆缺槽内。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避震部的设置,实现良好的避震传到的效果,通过转动部的设置,实现带动转动把手转动的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2、按压避震部以实现转动把手在转动部的协同下跟转,从而实现调节转动把手位置的效果,而需要按压避震以触发旋转,能够很好的实现保护效果,整体过程快捷,便于操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公交车用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转动部和转动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避震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外筒体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套筒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中:外筒体1,腰形通孔101,半开筒102,限位柱103;避震部2,防转筒201;避震弹簧202,下单向齿2021,探出轴2022;转动部3,转动筒301,上单向齿3011;定位柱302;转动把手4,限位缺槽401;套筒5,限位环501,半圆缺槽502。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5所示,一种公交车用扶手,包括具有腔室的外筒体1,设置在所述外筒体1内的避震部2,固定在所述避震部2上的转动部3和固定在所述转动部3上的转动把手4,其中当按压所述避震部2时,所述转动把手4适于在所述转动部3的协同下转动调节;当所述避震部2复位时,所述转动部3被周向限位。通过避震部2的设置,实现良好的避震传到的效果,通过转动部3的设置,实现带动转动把手4转动的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按压避震部2以实现转动把手4在转动部3的协同下跟转,从而实现调节转动把手4位置的效果,而需要按压避震以触发旋转,能够很好的实现保护效果,整体过程快捷,便于操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部3包括转动筒301和固定在所述转动筒301顶部的定位柱302,所述转动筒301的底部环其周向设置有适于与避震部2啮合的上单向齿3011;以及所述转动把手4固定在所述定位柱302上,所述转动筒301可转动在设置在所述外筒体1内。当需要转动的时候,首先按压避震部2,使上单向齿3011与避震部2脱离连接关系,而后再转动转动筒301,直至转动筒301转动至需求位置,而后松开避震部2,避震部2回弹至上单向齿3011被卡死,从而实现定位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关于避震部2的一种具体的结构:所述避震部2包括防转筒201和避震弹簧202,所述避震弹簧202、所述防转筒201自下而上设置在所述外筒体1内,所述避震弹簧202的下端抵住所述外筒体1的内底壁,上端抵住所述防转筒201的筒体;以及所述防转筒201的顶部具有下单向齿2021,所述上单向齿3011与所述下单向齿2021啮合;所述防转筒201相对于所述外筒体1周向固定,所述防转筒201能够随所述避震弹簧202沿着所述外筒体1的内壁上下滑动。其中,上单向齿3011与下单向齿2021互相啮合,实现锁紧效果。当按压避震部2的时候,即按压防转筒201,使防转筒201下压避震弹簧202的同时,使防转筒201上的下单向齿2021与上单向齿3011脱离,此时,便可以自由的转动转动筒301。需要指出的是,整个过程中,避震弹簧202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作为一种可替换的操作形式,直接转动转动把手4,使转动筒301协同转动也可以实现,但是因为是上单向齿3011与下单向齿2021的啮合,因此整体转动也是通过单向实现。即只能够顺时针旋转或者逆时针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筒体1的侧壁具有若干腰形通孔101,所述腰形通孔101的腰线竖直向上;所述防转筒201的侧壁具有若干探出轴2022,每个所述探出轴2022伸出所述腰形通孔101。其中,探出轴2022能够沿着腰形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交车用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腔室的外筒体,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的避震部,固定在所述避震部上的转动部和固定在所述转动部上的转动把手,其中/n当按压所述避震部时,所述转动把手适于在所述转动部的协同下转动调节;/n当所述避震部复位时,所述转动部被周向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车用扶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腔室的外筒体,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的避震部,固定在所述避震部上的转动部和固定在所述转动部上的转动把手,其中
当按压所述避震部时,所述转动把手适于在所述转动部的协同下转动调节;
当所述避震部复位时,所述转动部被周向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用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部包括转动筒和固定在所述转动筒顶部的定位柱,所述转动筒的底部环其周向设置有适于与避震部啮合的上单向齿;以及
所述转动把手固定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转动筒可转动在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交车用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震部包括防转筒和避震弹簧,所述避震弹簧、所述防转筒自下而上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内,所述避震弹簧的下端抵住所述外筒体的内底壁,上端抵住所述防转筒的筒体;以及
所述防转筒的顶部具有下单向齿,所述上单向齿与所述下单向齿啮合;
所述防转筒相对于所述外筒体周向固定,所述防转筒能够随所述避震弹簧沿着所述外筒体的内壁上下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树军谢乐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博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