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车辆扶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130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扶手结构,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扶手杆和扶手本体,扶手杆侧端分别螺纹连接有上防护壳和下防护壳,所述的扶手本体上端连接有柔性带,柔性带收卷在收卷轴上,收卷轴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右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旋钮内部焊接有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压块外端固定连接有卡接块,卡接块卡接在卡接槽内。扶手本体安装过程无需考虑使用高度,减少每次的丈量工序,提高安装效率,乘客使用时即可根据自身身高需求,手握旋钮进行旋转,对柔性带的长度进行调节,且通过旋钮内部的卡接块与卡接槽的配合,充分保证装置的结构紧凑和使用强度,单一的扶手本体避免了乘客间手碰手的尴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扶手结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具体是一种车辆扶手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更为便捷的交通工具,其中最为常见的包括地铁,随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人们在出行时,考虑到距离以及交通路线的通畅性,会选择最佳的出行方式。最为常见的环保出行工具当属公交车和地铁,因其载容量多,工作周期长而普遍服务于大众。尤其是车内乘客较多时,没有座位的情况下,需要手扶扶手或者座椅靠背,以确保身体平衡。传统的车内扶手大多选为塑料、金属相结合的形式,要求其安全,美观,表面光滑无棱角,确保乘客的使用舒适度。而在我们身边最为常见的扶手安置结构多为金属扣锁紧,进行安装时扶手高度不可调节,不同身高的用户使用起来很是不便。经检索,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910338084.2的一种扶手结构及车辆,包括扶手本体,扶手本体包括第一扶手杆、吊杆和连接杆,连接杆的下端用于连接行李架,连接杆的上端与吊杆的杆身连接,吊杆的上端用于连接车体顶板,吊杆的杆身自车体顶板延伸至行李架外侧的过道处,吊杆的下端与第一扶手杆连接,第一扶手杆沿车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吊杆将第一扶手杆与车体顶板固定,通过连接杆将行李架与吊杆固定,从而将行李架与水平扶手组成为一个整体,避免行李安放时阻碍干扰到乘客。但是该装置结构简单,不可调节,很难满足不同身高乘客的需求,且乘客间共同扶持同一扶手杆,很容易出现相互之间抓握不牢固,直接手面接触的尴尬现象,且当车辆发生晃动,不利于乘客进行多方位的缓冲找衡。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扶手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扶手结构,包括扶手杆和扶手本体,扶手杆侧端通过紧固螺钉分别螺纹连接有上防护壳和下防护壳,所述的扶手本体上端连接有柔性带,柔性带收卷在轴承连接于扶手杆的收卷轴上,收卷轴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右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旋钮内部焊接有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压块外端固定连接有卡接块,卡接块卡接在开设于扶手杆外侧面的卡接槽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上防护壳和下防护壳的右端之间形成通孔,通孔内径大于连接轴的内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旋钮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扶手本体外侧面设置有缓冲软垫。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上防护壳和下防护壳的内腔足够光滑。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卡接块采用弧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车辆内部的扶手杆上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扶手本体,安装过程无需考虑安装后的使用高度,减少每次的丈量工序,提高安装效率,乘客使用时,根据自身身高需求,手握旋钮进行旋转,通过连接轴带动收卷轴转动,对柔性带的长度进行调节,以获得最适宜的扶手本体高度,并且本装置中,通过旋钮内部的卡接块与卡接槽的配合,防止乘客拉扯柔性带时旋钮发生反向运动,充分保证装置的结构紧凑和使用强度,单一的扶手本体避免了乘客间手碰手的尴尬。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车辆扶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车辆扶手结构的右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车辆扶手结构中上防护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扶手本体、2-柔性带、3-下防护壳、4-扶手杆、5-紧固螺钉、6-上防护壳、7-收卷轴、8-通孔、9-连接轴、10-防滑纹、11-卡接槽、12-旋钮、13-压块、14-弹簧、15-卡接块。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一: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车辆扶手结构,包括扶手杆4和扶手本体1,扶手杆4侧端通过紧固螺钉5分别螺纹连接有上防护壳6和下防护壳3,对扶手安装部件进行防护,同时也是为保证车辆内部整体干净整洁,所述的扶手本体1上端连接有柔性带2,柔性带2强度满足使用要求,不会因外拉扯发生断裂,柔性带2收卷在轴承连接于扶手杆4的收卷轴7上,收卷轴7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9,连接轴9右端固定连接有旋钮12,通过操作旋钮12,实现柔性带2的伸出长度,以满足不同身高群体的乘客的使用需求,且操作简单,可自行调节,旋钮12内部焊接有弹簧14,弹簧14具有复位作用,弹簧1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13,压块13外端固定连接有卡接块15,卡接块15卡接在开设于扶手杆4外侧面的卡接槽11内,使得乘客停止旋动旋钮12时,卡接块15和卡接槽11的相互配合,防止柔性带2的自动放卷,保证扶手本体1在使用过程中拉扯满足强度要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防护壳6和下防护壳3的右端之间形成通孔8,通孔8内径大于连接轴9的内径,防止对连接轴9的干涉,保证旋钮12通过连接轴9对收卷轴7的稳定传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扶手本体1外侧面设置有缓冲软垫,防止车辆转弯、晃动过程扶手本体1对周边乘客的头部产生碰撞,更好的保护乘客的安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防护壳6和下防护壳3的内腔足够光滑,防止柔性带2与上防护壳6和下防护壳3的内腔摩擦造成断裂,间接的保证柔性带2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接块15采用弧面结构,便于旋钮12转动时卡接块15脱离卡接槽11。实施例二:该技术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所述的旋钮12表面设置有防滑纹10,方便乘客操作旋钮12,利于施加力。综上所述,该技术工作时,在车辆内部的扶手杆4上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扶手本体1,安装过程无需考虑安装后的使用高度,减少每次的丈量工序,提高安装效率,乘客使用时,根据自身身高需求,手握旋钮12进行旋转,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扶手结构,包括扶手杆(4)和扶手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杆(4)侧端通过紧固螺钉(5)分别螺纹连接有上防护壳(6)和下防护壳(3),所述的扶手本体(1)上端连接有柔性带(2),柔性带(2)收卷在轴承连接于扶手杆(4)的收卷轴(7)上,收卷轴(7)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9),连接轴(9)右端固定连接有旋钮(12),旋钮(12)内部焊接有弹簧(14),弹簧(1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13),压块(13)外端固定连接有卡接块(15),卡接块(15)卡接在开设于扶手杆(4)外侧面的卡接槽(1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扶手结构,包括扶手杆(4)和扶手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杆(4)侧端通过紧固螺钉(5)分别螺纹连接有上防护壳(6)和下防护壳(3),所述的扶手本体(1)上端连接有柔性带(2),柔性带(2)收卷在轴承连接于扶手杆(4)的收卷轴(7)上,收卷轴(7)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9),连接轴(9)右端固定连接有旋钮(12),旋钮(12)内部焊接有弹簧(14),弹簧(1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压块(13),压块(13)外端固定连接有卡接块(15),卡接块(15)卡接在开设于扶手杆(4)外侧面的卡接槽(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扶手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清云刘水宙付丽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