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节轴承内圈智能分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29724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关节轴承内圈智能分检系统,包括推料机构、油孔捅毛刺工位、清洗甩干工位、内径检测工位、机械手和分检工位。推料机构将待处理的关节轴承的内圈推送至所述油孔捅毛刺工位进行油孔捅毛刺,后通过机械手夹送至清洗甩干工位进行清洗甩干,再通过机械手夹送至内径检测工位进行内径检测,最后通过机械手送至分检工位进行分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集自动送料、自动捅毛刺、自动清洗、自动检测、不合格品自动剔除的综合设备,设备结构紧凑,具有完全替代人工对零件尺寸全检及所有零件的尺寸记忆、输出的能力,完全替代人工清洗零件的能力,完全替代人工捅油孔毛刺的能力。完全替代人工捅油孔毛刺的能力。完全替代人工捅油孔毛刺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关节轴承内圈智能分检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关节轴承内圈智能分检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带油孔的关节轴承内圈初步生产完成后需进行油孔毛刺处理,清洗后进行尺寸的检测,最后分检,现有各个步骤都是独立分开进行,并且多采用人工处理,效率低,精准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关节轴承内圈智能分检系统。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关节轴承内圈智能分检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0006]推料机构,包括传送带和推料杆;
[0007]油孔捅毛刺工位,包括第一旋转底板、定位光纤、第一旋转驱动组件、第一下压组件和顶针组件;推料杆将传送带上的内圈推送至所述第一旋转底板上;所述定位光纤发送油孔的定位信息至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压头,所述第一下压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下行以使所述第一压头顶抵在第一旋转底板上的内圈上,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压头旋转;所述顶针组件包括进给驱动件、顶针和电位器,所述进给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顶针和所述电位器,所述顶针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电位器上,所述顶针的另一端可顶抵在所述内圈的外壁,当所述顶针陷入油孔,所述电位器发送信息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停止旋转,所述进给驱动件驱动所述顶针顶入油孔进行捅毛刺;
[0008]清洗甩干工位,包括第二旋转底板、固定底板、外喷淋管、内喷淋头、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和第二下压组件;内圈可放置在所述旋转底板上,所述内喷淋头可自所述第二旋转底板的底部伸入内圈内;所述第二下压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压头,所述第二电机可驱动所述第二压头旋转,所述第二压头可顶抵在所述内圈上,所述第二压头设有流通孔,当所述第二压头顶抵在所述内圈上,清洗液可自所述内圈的内部通过所述流通孔流向外部,所述外喷淋管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上,外喷淋管的喷孔朝向内圈的外球;以及
[0009]内径检测工位,包括工作底板、第三旋转驱动组件、内径测量组件和第三下压组件,所述第三旋转驱动组件包括两个主动轮和一个辅助轮,所述辅助轮可朝所述两个主动轮的方向移动以夹紧所述工作底板上的内圈,所述主动轮旋转带动所述内圈在所述工作底板上旋转;所述第三下压组件驱动所述内径测量组件向下移动,所述内径测量组件包括两个测爪、两个钢弹簧、电感笔和钢杆,每个钢弹簧包括左右两个弹簧片和上下两个滑移块,上下两个滑移块通过所述左右两个弹簧片连接,上滑移块和下滑移块可相对滑移,两个测
爪分别安装在两个钢弹簧的下滑移块上,所述电感笔和钢杆分别对应安装在两个下滑移块上,电感笔测量两个测爪之间的距离的差动值;还包括辅助轮驱动件和校正组件,所述辅助轮驱动件驱动所述辅助轮上下移动,所述校正组件包括标准件、抓取机构和平移驱动机构,所述平移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抓取机构平移以将标准件移动至所述工作底板上;
[0010]所述第一旋转底板、第二旋转底板和工作底板处于同一传送方向上;
[0011]还包括:
[0012]机械手,包括左夹爪、右夹爪、夹紧驱动件、左右移动驱动件和前后移动驱动件,所述夹紧驱动件驱动所述左夹爪和右夹爪同步相向或相反运动,所述左右移动驱动件驱动所述左夹爪和右夹爪左右移动,所述前后移动驱动件驱动所述左夹爪和右夹爪前后移动;所述左夹爪和右夹爪配合工作以分别传送所述第一旋转底板、第二旋转底板和工作底板上的内圈;以及
[0013]分检工位,所述分检工位包括固定板、提升板、提升驱动件、推料驱动件和不合格品收集盒,所述提升板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中间,所述提升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提升板上升和下降,所述提升板可上升并连接所述不合格品收集盒,所述推料驱动件驱动所述提升板上的零件至所述不合格品收集盒中。
[0014]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头、所述第二压头、所述主动轮或所述辅助轮具有倒锥形回转面。
[0015]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光纤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上。
[0016]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光纤相对于所述顶针组件偏转180
°‑
195
°

[0017]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喷淋头上设有喷射孔,所述喷射孔的喷射方向为水平方向。
[0018]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底板上设有三角形分布的三颗钢球,所述内圈放置在所述三个钢球上。
[0019]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旋转驱动组件还包括拉簧,所述拉簧连接在所述辅助轮和所述两个主动轮之间。
[0020]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钢弹簧的下滑移块上设有压紧簧块和置入槽,旋入螺丝可顶抵压紧簧块,进而压紧簧块将处在置入槽上的电感笔或钢杆压紧。
[0021]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旋转驱动组件还包括电机、主动齿轮和两个从动齿轮,所述电机驱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分别驱动连接两个从动齿轮,两个主动轮分别连接在所述两个从动齿轮上。
[0022]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一下压组件、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下压组件或所述第三旋转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三下压组件分别通过滑块和导轨进行导向。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本技术是集自动送料、自动捅毛刺、自动清洗、自动检测、不合格品自动剔除的综合设备,设备结构紧凑,具备在线智能完成零件的油孔捅毛刺与检测、零件的自动清洗、零件尺寸与形位公差的检测、零件的自动移转、零件的合格性判定与合格品输出等功能。本技术具有完全替代人工对零件尺寸全检及所有零件的尺寸记忆、输出的能力,完全替代人工清洗零件的能力,完全替代人工捅油孔毛刺的能力;
[0025]2、本技术采用光感加电感技术,实现了以机代人的柔性捅毛刺功能,解决了因加工误差而出现油孔不对称,进而导致油孔内的毛刺无法出除的问题,也间接测量了油孔的尺寸的合格性,减少人力资源和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第一压头具有倒锥形回转面,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内圈。
[0026]3、采用多维度清洗甩干,提高清洗效率和清洗效果。
[0027]4、采用两个主动轮和一个辅助轮形成三角形定位,将零件定位在其中,测量时将零件底端面作为定位基准面,仿照了人工检测的动作,替代了人工检测的工作内容,实现了高精密尺寸自动化监测的可行性。将零件的底端面放置在三颗钢球上,形成平行于工作底板的三点平面,保证零件旋转时的点接触,解决零件旋转时端面受到工作底板平面度干扰问题以及污物带入端面导致零件旋转时的平稳度问题。辅助轮可上下移动,便于标准件进入工作底板上进行内径检测以获得标准件值,便于比对和校正。测爪安装在钢弹簧的下滑移块上,钢弹簧的上下两个滑移块可相对滑移,电感笔安装在钢弹簧的下滑移块上,从而测量两个测爪之间的距离的差动值。
[0028]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关节轴承内圈智能分检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推料机构,包括传送带和推料杆;油孔捅毛刺工位,包括第一旋转底板、定位光纤、第一旋转驱动组件、第一下压组件和顶针组件;推料杆将传送带上的内圈推送至所述第一旋转底板上;所述定位光纤发送油孔的定位信息至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压头,所述第一下压组件带动所述第一旋转驱动组件下行以使所述第一压头顶抵在第一旋转底板上的内圈上,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压头旋转;所述顶针组件包括进给驱动件、顶针和电位器,所述进给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顶针和所述电位器,所述顶针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电位器上,所述顶针的另一端可顶抵在所述内圈的外壁,当所述顶针陷入油孔,所述电位器发送信息至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停止旋转,所述进给驱动件驱动所述顶针顶入油孔进行捅毛刺;清洗甩干工位,包括第二旋转底板、固定底板、外喷淋管、内喷淋头、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和第二下压组件;内圈可放置在所述旋转底板上,所述内喷淋头可自所述第二旋转底板的底部伸入内圈内;所述第二下压组件驱动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压头,所述第二电机可驱动所述第二压头旋转,所述第二压头可顶抵在所述内圈上,所述第二压头设有流通孔,当所述第二压头顶抵在所述内圈上,清洗液可自所述内圈的内部通过所述流通孔流向外部,所述外喷淋管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上,外喷淋管的喷孔朝向内圈的外球;以及内径检测工位,包括工作底板、第三旋转驱动组件、内径测量组件和第三下压组件,所述第三旋转驱动组件包括两个主动轮和一个辅助轮,所述辅助轮可朝所述两个主动轮的方向移动以夹紧所述工作底板上的内圈,所述主动轮旋转带动所述内圈在所述工作底板上旋转;所述第三下压组件驱动所述内径测量组件向下移动,所述内径测量组件包括两个测爪、两个钢弹簧、电感笔和钢杆,每个钢弹簧包括左右两个弹簧片和上下两个滑移块,上下两个滑移块通过所述左右两个弹簧片连接,上滑移块和下滑移块可相对滑移,两个测爪分别安装在两个钢弹簧的下滑移块上,所述电感笔和钢杆分别对应安装在两个下滑移块上,电感笔测量两个测爪之间的距离的差动值;还包括辅助轮驱动件和校正组件,所述辅助轮驱动件驱动所述辅助轮上下移动,所述校正组件包括标准件、抓取机构和平移驱动机构,所述平移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抓取机构平移以将标准件移动至所述工作底板上;所述第一旋转底板、第二旋转底板和工作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良陈志雄朱江良施群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